推荐阅读:地方文献事业与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事业与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事业与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事业与图书馆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众多类型的图书馆中,为何公共图书馆要把开展地方文献事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公共图书馆开
地方文献事业与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事业与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事业与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事业与图书馆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众多类型的图书馆中,为何公共图书馆要把开展地方文献事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与方法是否与本馆常规资源建设完全相同?以上就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
1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涉及到地方文献的生产、传播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可纳入地方文献工作的范围。如围绕地方事物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地方性文物的考古发掘、保管、研究、展览,以及对于地方信息的采访、编辑、制作、出版、播放等等,都属于地方文献工作的范畴。由此角度看来,地方文献事业是一项跨行业的社会事业,尤其是地方档案馆、博物馆、文物保护部门,以及地方报刊、广播电视部门,地方社科研究和文艺创作者,都在不同程度地从事着地方文献工作。
但是对于图书馆界而言,地方文献的狭义范围只包括地方文献传播过程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或者说是地方文献的情报过程。具体说,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是通过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流通、校勘、纂集以及书目索引和参考咨询等工作,向社会各界用户提供适用的地方社会信息和地方史料。这实际上和图书馆常规工作的内容是完全相通的。
2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与其他类型地方文献工作的关系
2.1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与地方档案工作的关系
档案工作与图书馆工作是姊妹行业,它们同样要收集、整理、保管,并向社会提供有关信息,只不过处理的文献形式、服务对象的范围、以及具体工作的手法略有不同而已。什么是档案?“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归档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材料”。所谓地方档案,不过是在档案的内容方面加以地域的限定,而这一限定与地方文献的地域限定是基本一致的。从理论上讲,地方档案可以纳入地方文献的范畴,而且还应该是地方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档案工作,大体上分为文书档案和技术档案两大部分,与地方文献关系密切的主要是文书档案这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因各地都有专业的档案工作系统,并由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了档案的收缴和管理制度,所以地方档案的收集和保存,主要由专业档案部门来完成。但无论从档案工作的实践还是从相关的档案法规来看,对于全部地方档案,尤其是产生于民间的大批历史档案材料(如日记、账簿、个人或家庭影集、手稿、法律文书等)的收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地方博物馆和地方图书馆各自从文献和文物的角度去收集地方档案,尤其是分散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民间档案,还是大有必要的。
地方档案馆和地方图书馆同样从事收集、整理、保存并向社会提供地方文献的工作,在地方文献工作的范畴内表现为分工协作的关系。
2.2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与地方文物、博物、考古事业的关系
地方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本地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各种不同性质的博物馆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质、方针、任务,有系统地陈列文物、模型、标本等展品,对人民进行爱国教育和乡土教育,丰富人民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生活,并为促进生产、科研以及艺术创作提供资料和借鉴。
地方考古事业是通过考古发掘的手段去发现古代的遗迹和遗物,并对这些实物史料进行研究,阐明本地方古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物质文化面貌,进而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
在经过考古工作者发掘,并由博物馆收藏、陈列的实物史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文字、符号、形象为主要方式,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写、刻、印、制等),记录有知识的各类载体,完全符合关于文献的国家标准。这些载体上的知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并具有明显的重复使用价值,从而使我们可以肯定地确认它们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除古籍善本、金石拓片、书画照片和文书档案这些传统类型的文献外,文物中还包括各种形式的刻石(碑、碣、幢、摩崖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镌铸文字的钟鼎、甲骨、简策、壁画、雕塑等,按照上述标准,同样可以称之为文献。但这一部分实物史料由于不易采集、不易流通,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由地方文博机关来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对于这一部分文献,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部门以拓片或照片的复制形式投入流通。
在地方文献工作的范畴内,文博机关的任务主要是收集、研究、保管和陈列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地方文献。对于文献内容的传播,也只采用实物陈列的方式,其工作内容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是一种局部交叉的关系。
2.3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与地方社科情报工作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地方社会科学情报工作,主要指地方专业情报机构(如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等)所从事的二、三次文献的编制与报导。
广义上的地方社科情报工作并非地方专业情报机构一家所能够独立完成,而需由地方档案工作、图书文献工作、专业情报工作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合力完成。因而197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关于全面规划国家文献、图书馆和档案基础的世界科技情报系统大会和政府间会议认为:“必需把服务规划设想为国家情报系统,这个所谓国家情报系统主要是涉及全部学科领域里的文献,图书馆和档案的服务工作。”而地方社科情报系统同样如此。
地方社科研究和地方政府决策的需求,决定了地方情报工作必须具有地方特色。“各地区的社科机构的研究对象和各地区党政领导部门所采取的种种对策无不受本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人口、教育、能源、生态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这就决定各地区的社科情报工作必须立足于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又有开发意义的问题,进行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直接为社科研究服务,为当地党政领导部门的决策服务。”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科情报工作的基础,则是收集有地方特色的情报资料。在这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内的地方文献工作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跨行业的社会事业,但从情报工作的角度看来,所有的地方文献都是开展地方情报事业的基础资料。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情报所等社会机构都应是地方社科情报服务系统的子系统。
从社科情报工作的领域来看,地方文献工作是地方社科情报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却多了保存地方史料和开展乡土教育的职能;从地方文献工作的角度看,地方社科情报工作也是地方文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工作范围却超越了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对固定的社会机构,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功能也更强一些,二者的关系大部分是交叉的。
2.4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与地方志编修工作的关系
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按其涉及的行政区域,可划为全国性的总志和地区性的通志、省府州县志和乡镇志;按其涉及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的志书和专业性的志书。
地方志是有关地方事物的百科全书。它“具有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等特征”。这和地方文献所具有的特征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方志就是地方文献中的一个品种,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但它仅仅是地方文献中的一个品种,而不是全部的地方文献。修志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完全是地方文献,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口头采访的零次文献。方志的编修是连续的,一部方志修成,若干年后又进行续修。编制新方志时,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要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原材料;一部方志修成,便是一部新的地方信息汇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又将其收入地方文献专藏,如此循环往复。二者之间,是一种相生相助的关系。
方志的编修虽然是连续的,但每一次编修却集中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期之内。而地方文献的收藏却需要采用持续不断的积累方式。因此,清代著名的目录学家章学诚极力主张各州县设立志科以收集和保管地方文献,以便“异日开局纂修”,并提出了收集和保管的范围、方法等。今日的图书馆地方文献机构,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3 地方文献事业与公共图书馆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地方文献工作与公共图书馆之间都存在着不解之缘。
其一,在各种图书馆类型中,惟有公共图书馆具有最鲜明的地域性,其机构分布覆盖了所有的行政区域,而各地的地方文献正是以行政区域作为最基本的判别和划分依据;
其二,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各该地区文献保障的责任,而地方文献则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
其三,本地地方文献的大部分信息用户和信息生产源也都集中于本地区。 故而,开展地方文献藏书建设,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藏书系统是各该馆在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馆藏特色,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只要经营得法,建成研究级甚至完整级的收藏体系应不是一件难事。
反之,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和其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则不具有开展本地区地方文献藏书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例如,科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均不承担所在地区地方文献藏书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山东省图书馆也不会承担河北省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任务。若本地公共图书馆未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地方文献藏书建设工作,除本地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遭受无可弥补的损失外,国家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亦将形成这方面的缺憾。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开展地方文献藏书建设工作绝非可有可无之事,而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系统中,地方文献是重复建设率最低的品种。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几乎完全是迭加的关系。各地的地方文献资源之合,共同组成了一个足以和学科信息资源相匹敌的庞大系统。在今后的国家数字化信息资源系统中,地方文献与学科文献数量之比决不会再像以往各地方馆的纸本文献所表现出的那样悬殊。
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进程中,无论地方图书馆是否还承担有其他的分工与责任,它肯定要成为本地地方文献的采访、典藏和数据库资源建设的中心,并成为国家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地方公共图书馆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将是全世界的信息用户;就本地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水平和读者服务能力而言,地方公共图书馆理应是头号权威。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日益普及,地方图书馆在虚拟世界中的最高价值,非地方文献莫属。
4 图书馆地方文献藏书建设的独特原则与方法
虽然地方文献藏书建设是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事业的一个子系统,但二者在目标与方法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公共图书馆要在读者对象的公共性和藏书内容综合性的前提下去合理使用既定数额的经费,本馆藏书结构的不足部分则需要通过国家、地区整体化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的方式予以解决。而公共图书馆中的地方文献工作则更近似于专门图书馆或资料中心的性质,是一个需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独立承担藏书建设责任的专门子系统。
考虑到地方文献专藏在国家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中的地位,各地方图书馆地方文献藏书的等级结构至少应设置在研究级,甚至完整级,对藏书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也要相对严格得多。
从文献源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藏书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只是相对而言,在通过期货方式订购文献时,漏采和误采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晰。而地方文献则不然,在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文献采集时,漏采现象固然应该努力避免;而一旦误采进了非地方文献,也决不能含混入藏。
地方文献藏书系统的采访对象,应该是所有存世的相关文献或相关文献的复制件,而不是藏书建设者感兴趣或是随机获得的局部文献。在具体的文献采访行为中,除地方特征外,文献价值是首要的判别标准,而出版地、出版期、文种、文献形式、载体类型、出版发行方式等因素均居于次要地位。
从信息源的角度来看,地方文献的首要价值不在于个别的珍稀版本,而更多体现为文献内容的群体优势,即地方文献信息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而地方文献藏书建设者就是要访求、发现、识别、占有那些个体的文献或信息,并利用这些断续的信息来锻造一条完整的链条,利用众多的个别文献,来组建一个完整的地方信息体系。
为了保证地方信息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在地方文献采访过程中,除了通过市场手段采集主题明显的地方文献单行本以外,还需要格外注意大量非地方文献中所隐含的地方文献因素,如某些与地方事物密切相关的章、节、目、表格、图片等。有时,为了某一点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因素,只要具有理想的效益价格比,就可以购买整部的文献。因为无论从本地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还是更大范围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而言,这种投资都是合算的。
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分散在正史、丛书、文集和各类文献之中。地方文献藏书建设者往往采用制作专题信息汇编的手段,将零散的地方文献信息按专题加以复制、编辑、加工,装订成册,系统入藏。例如,在二十五史纪、志、表、传各种文体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地方信息。首先是大量有关地方人物的传记,其次,地理(郡国、州郡、郡县、职方等)志反映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的沿革,食货志提供经济史料,河渠(沟洫)志提供了水利和水文资料,天文、五行、灾异等志反映了历史上发生过的天文现象和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等等。分散在丛书中的地方文献专著更是不胜枚举,仅从《中国丛书综录》中就能分析出大量有用的地方史料。分析文集、笔记中的地方文献资料比较困难,除借助几种文集索引外,大部分需要爬梳原文。近现代文献中的地方文献信息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分析、编辑、结集入藏。将这些分散的文献信息集中起来,分门别类的揭示给读者,应该说是地方文献书目工作者的任务,但把这些文献的全文集中收入地方文献专藏,则应是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者的任务。当然,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势必需要深厚的目录学功底和强有力的信息加工能力。
鉴于地方文献藏书建设与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在目标、对象与等级之间存在的明显区别,一般而言,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原则与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在我国新的图书馆法和管理条例中,应明确规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在建立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地方文献专藏及其工作范围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出处〕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