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学意蕴及其启示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4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 要]恩格斯的自然观从社会制度层面探寻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生态危机的解决要依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有着丰富的生态学意蕴。恩格斯的自然观启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观;科学发展观;生

[摘 要]恩格斯的自然观从社会制度层面探寻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生态危机的解决要依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有着丰富的生态学意蕴。恩格斯的自然观启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观;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

Title: The Ecological Meaning of Engels’ View of Nature and Its Enlightenment

By: Ma Ruili

Abstract: Engels’view of nature explored the reasons of ecological crisis from social systems. He argued that the way to resolve ecological crisis was to reform capitalist system and realize communist society. His idea contained abundant ecological meaning. Engels’ view of nature?reveals that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Key words: Engels;view of nature;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当代环境问题的恶化,使人们更重视那些发现自然的价值、对环境有利的思想。“在最近一些年里,要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涉及到‘生态学’,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个特殊的研究领域,突然以一种即使在我们这个已被打上科学印记的时代也是极不寻常的方式应邀登场,来扮演一个核心的理智的角色……简直可以把我们的时代称之为‘生态学时代’了。”①恩格斯透过资本主义环境污染的社会现实,看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揭露了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荒谬性,指出生态危机的解决要依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具有丰富的生态学意蕴,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恩格斯的自然观概述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具体、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其研究自然观的主要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指自然界对人的生存、发展的意义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恩格斯既承认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又认为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劳动创造的,充分说明了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他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层次:一是人类和自然界的静态的、原始的一致关系;二是人类与自然界以实践为中介的动态的、对立统一关系。恩格斯既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及其对人类的优先地位;又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把人看成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没有抽象地、笼统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从分析人的社会关系入手,来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找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以及实现两者和谐的途径,从而为人们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提供范式。

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具有能动性,能通过实践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为人的目的服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方,人作为自然的镜像,同时也作为自然的目的而存在。在实践中,一方面,人被自然化,必须适应自然环境才能发展;另一方面,自然被人化,变得更加适宜于人的需要和生存。在恩格斯看来,人是以实践形式参与自然的人化过程的,实践形式的每一步发展都预示着人对自然的进一步深化,对自然进程更深入的干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实践而实现了更高层次的统一,形成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恩格斯强调,人应通过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来实现对自然的支配,而不能站在自然界以外对自然界进行统治。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对自然的依赖性是永远不可改变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发生必须以自然的先在性为基础和前提,自然界始终以其必然性的方式支配、控制人类。在任何情况下,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不会因为人的实践而消失,人与自然在实践中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不能改变人与自然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改变不了人及其实践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不可超越性。人及其实践永远都会受到自然界规律的制约,而不能随意发挥能动性,一旦人的实践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人的生命失去自然的支持将陷入无法继续的境地。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以为常的过程干预所造成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

恩格斯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内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是人们以社会形式共同进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发生和开展,必须以人与人的关系的产生和存在为前提。面对强大的自然,只有作为社会的人才能占有自然界,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社会力量,才能同自然相抗衡,这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增添了新的因素――社会。自从有了人类社会,自然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改造的表现为属人的存在,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和更加明确的方向。在恩格斯看来,人通过实践作用于自然,将自然提供给人的自然资源加工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供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人的自然过程,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人的社会过程,并统一在社会之中。一方面,人通过调整自身的历史和制度,使自身的本质在自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另一方面,自然的潜力随着人的实践的发展而展现无遗。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影响,人与人关系的不合理必然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和破裂。人对自然的奴役反过来导致人对人的奴役,人类在欢呼对自然的胜利的同时,却悲哀地看到人类自身在贫困和衰颓中无力地挣扎。恩格斯提出,要解决环境问题,就要把变革生产方式和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结合起来。只有彻底消除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在利益上的对立,才能使人真正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主人,成为自身社会关系的主人,实现两个提升、两个和解。 恩格斯基于实践观,科学地回答了自然、人的产生及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确立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和历史、自然史和社会史辩证统一的自然观,超越了以往的一切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的变革。恩格斯在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上超越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观察视角看,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把人视作自然界整体进化的一部分和一个阶段,既用自然界的进化来理解人的存在,又用人的活动来认识自然的存在变化。从研究方法看,恩格斯使用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以及结合历史条件改造自然,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恩格斯的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历史的、现实的统一,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进化视作一个共同进步、相互影响的过程,提示我们应当把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放到生态系统中考虑。

二、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学意蕴

当挖掘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意蕴成为理论研究的趋势时,国内外学者对恩格斯的自然观是否有生态学意蕴大致有以下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其一,否认恩格斯的自然观有生态学意蕴。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Ben Agger)认为,包括恩格斯的自然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到了被利润动机驱动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却忽略了揭露消费对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失去了效用。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James O’Connor)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缺乏对文化和自然的探讨,存在着生态学的“理论空场”,需要将社会劳动和文化、自然结合起来,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辩证唯物主义思考方法,构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文化维度、自然维度。美国学者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在《自然的经济体系》一书中指出,恩格斯关注环境污染是想把人们从旧的、不合理的社会秩序中拯救出来,在恩格斯那里“无法找到多少对保护任何古老的自然观的关心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任何关注”①。

其二,肯定恩格斯的自然观有生态学意蕴。美国学者霍华德?帕森斯(Howard Parsons)在《马克思和思格斯论环境保护》一书中摘录了恩格斯有关环境、自然的论述,认为恩格斯早在海克尔提出“生态学”一词之前就已经对走向生态学之路有了自己的理解。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认为:“恩格斯对生态和进化问题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包含着生态学的真知灼见。但是,有人认为……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要么完全忽视了发展……恩格斯的生态学思想,要么走向反生态之路,对自然的研究没有任何重要贡献。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恩格斯的思想对生态学发展的影响并没有局限在19世纪。”②国内学者认为,恩格斯揭露了19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生态污染问题,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环境问题的根源,提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主张正确处理社会、人口、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条件。“如果拿他们的著作中所论述的生态思想来对照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形势,可以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无愧为人类生态学产生之前的伟大的生态思想家”①。

总体看来,否认恩格斯的自然观有生态意蕴的学者,大多认为恩格斯把自然视为人的劳动资料,会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肯定恩格斯的自然观有生态意蕴的学者,大多认为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环境污染的现实,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结合上探讨了解决环境污染的路径。

毫无疑问,由于在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生态学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环境污染也还未能成为全球的生态危机,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生态”这一词语,不可能对生态作详尽的论述。但恩格斯基于实践阐述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把人、自然及社会理解为一个统一体,揭示了人、自然、社会这个有机统一体的各部分之间是有机联系和动态平衡的,论述了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本性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表明恩格斯的自然观具有丰富的生态学意蕴。

恩格斯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人对自然具有能动作用、能与自然协调发展。从生态学视角看,自然界是一个由多种相互依存的有机体组成的、有错综复杂联系的世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既不优越于其他物种,也不能不受大自然的制约。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在自然界中并且和自然界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强调,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和谐与冲突,人与自然之间既有冲突也有和谐,“自然界中无生命的物体的相互作用既有和谐也有冲突;有生命的物体的相互作用既有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有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因此,在自然界中决不允许单单把片面的‘斗争’写在旗帜上”②。在恩格斯看来,整个自然的生态系统由不同层次的生命及其相互关联构成,人与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一样都是一个存在链条上的环节,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物都在大自然中通过冲突与和谐的形式同自然、同其他自然物发生联系。与其他自然物不同,人能通过实践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使人和自然界万物的自组织进化活动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关系,达到生态平衡。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可协调发展的观点,既承认自然界相对于人类社会及人类实践的优先地位,又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强调人应遵循自然规律、合理控制自身的行为,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同正确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结合起来,蕴含了保护生态自然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并重的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思想。恩格斯的自然观从实践视角,用辩证思维方式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生态学把自然界描述为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相一致,蕴含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成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指导。 恩格斯的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背后人与人的关系,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结合起来,创新性地提出两大和解。从生态学视角看,生态系统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自然界是其中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恩格斯的自然观揭示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实质上是人、自然、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蕴含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关系。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人更是由实践产生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和结构中的社会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实践活动而产生动态的变化,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趋向更高层次的统一。恩格斯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人在社会中从事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类历史的每个阶段都受上一代人的一定的生产力总和(包括人对自然的改造成果)的制约,人“对自然界的特定关系,是受社会形态制约的,反过来也是一样。这里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①。在恩格斯看来,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即自然生态系统制约着社会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人与人的关系也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社会生态系统制约着自然生态系统。恩格斯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解要依靠人与人的和解,把生态环境问题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体现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统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恩格斯的自然观剖析了生态危机的制度因素,指出共产主义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保障。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生活环境恶化的现实,指出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支配生产的是交换所能获取的利润,资产阶级只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对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熟视无睹。恩格斯指出,不变革这种以获取短期利益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就不能解决环境污染,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化的联合体,将依据共同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对自然界的真正占有和人的解放。恩格斯的自然观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通过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控制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发展,蕴含着对生态危机的制度批判,成为中国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目标。

三、恩格斯的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国目前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关键期,多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进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风险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性因素。面对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日益认识到,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构新的人文理论体系,更加需要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自十六大以来就形成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十七大则明确地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放在突出地位。恩格斯的自然观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在反思和概括19世纪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吸取了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从现实的人出发,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状况,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开放性、科学性的生态理念,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今天依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培养公民生态意识,建设生态社会主义

恩格斯的自然观以“自然的报复”揭示生态危机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警示人们要充分认识生态危机的严峻性,指引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培养、提升公民的生态意识。恩格斯从人与自然的统一出发,揭露资本主义人与自然的对立,认为在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人们把自然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库,随意挖掘、使用自然,而不考虑自然的承受力,破坏生态平衡,遭受自然报复。他指出:“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人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人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①在恩格斯看来,自然对人的报复,不仅使人类已获取的成果消失,而且使人类丧失自由。人在自然界之外支配自然、统治自然,自然同样会以自己的方式报复人类。建设中国的生态文明一定要谨记恩格斯“自然的报复”的观点,树立生态意识,强调人是有意识、有责任、有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从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未来优先性的生态化思维方式出发,珍爱自然并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

恩格斯的“两大和解”观点启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恩格斯的自然观揭露了造成生态危机的生产方式和制度根源,指出资本无限制地追求利润的本性,令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最高利润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无视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②。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以利润为出发点的制度,在崇拜利润的前提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使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恩格斯指出,要解决环境污染、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单靠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实行变革。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制度就是消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只有消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长远的、共同利益的统一,才能与那种以追求个人的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彻底决裂,才能在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的统一计划下协调地配置生产力,扬弃自然界的直接性,把自然界变成符合人的本质需要的自然界,实现对自然界真正的、现实的占有,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恩格斯指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才能消除个体利益的对抗,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自由联合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通过自由联合体的共同劳动能“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恩格斯的自然观指引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科学的态度处理生态文明建设和反对资本逻辑之间的“度”,在按自然规律办事和人类发展的统一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障每个人公平地享有生态权益,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二)在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

恩格斯关于人应预见自身行为引发的较近或较远的自然、社会影响的观点,启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及其之前的一切生产方式在变革自然时重视短期效果而忽视长期效果,使人对自然界每一次野蛮的征服都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面对自然界和社会,人们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显的成果,可是后来人们又感到惊讶的是:取得上述成果的行为所产生的较远的后果,竟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③人们在最初实施变革自然的活动时确实能取得想要的结果,但随后发生的一切却会使先前取得的一切都消失,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而毁灭了森林,导致这些地方今天成为不毛之地;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把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毁掉了高山畜牧业的根基,使这个地区受到旱灾和水灾的困扰。这些充分说明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是经过多种因素复合积累后形成的,具有长期性和整体性。恩格斯警告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短暂胜利,应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学会预测自身行为对自然或近或远的影响,避免竭泽而渔,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在恩格斯看来,人对自身行为的长远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的过程,要依靠人的实践的不断发展。废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①。今天的生态环境受到的损害较之恩格斯所处的19世纪呈现出复杂性、全球性特征,并牵涉高新科技等新的因素,因此,人们预见自身行为的长远影响更加困难。一方面,人预见自身行为的长远影响本身就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为了减少自然的报复,人类必须学会预见这种影响,并根据这种预见支配、调节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复杂性、滞后性、不可逆转性和难以修复性的特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既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停止发展经济,也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要做到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统一。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性地坚持和发展恩格斯的自然观。在工业文明主导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简单化为二元对立:一方面,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立到剑拔弩张,引发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使人类在一夜之间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如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一个文明,能够创造出这种手段,可以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从来没有整个海洋面临中毒的问题。由于人类贪婪或疏忽,整个空间可以突然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从未有过开采矿山如此凶猛,挖得大地满目苍夷。从未有过让头发喷雾剂使臭氧层消耗殆尽,还有热污染造成对全球气候的威胁”②。全球性生态危机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引发人们反思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全球性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文明在反思工业文明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融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倡导人类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视为实现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重要方式。科学发展观提出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出发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创新和丰富了恩格斯的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从“自然―人―社会”的有机整体出发,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考虑恩格斯提出的两大和解:“‘人同自然的和解’指的是人同大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如今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而‘人同本身的和解’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一边是天人关系,一边是社会关系;一边是自然史,一边是社会史。”①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发展方法,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实践了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现途径。科学发展观坚持恩格斯的自然、人、实践辩证统一的自然辩证法,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尊重客观规律,要求人在实践中必须尊重、认识、把握自然规律,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历史和未来的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在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上合理地统一生产力尺度和人道尺度,反对仅仅从人的利益出发,而要求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以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强调发展是为了人,指出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总是基于人的需要,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实践中将自然纳入人类历史之中,一方面发展自己,一方面认识、改造自然,实现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科学发展观将和谐社会的建设视为一个事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与恩格斯的构想相契合,它继承和创新了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恩格斯的自然观。建设中国的生态文明应在恩格斯的自然观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摄,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生态型的发展之路,顺应自然规律,按照美的和谐的规律塑造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形成人与自然和睦友好、和谐共生的辩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赢。

恩格斯的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历史趋向的阐述启示我们,构建中国的生态文明要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要加强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生态危机,也会促使交往范围从一国一地逐渐扩大到多国多地,带来世界市场的形成,让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变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尽管恩格斯没有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发展的世界历史趋向,但作为推动世界历史形成力量之一的资本主义,会使原本局限在一国一区的环境问题逐渐蔓延到多国多地直至全世界。事实上,当今的生态危机早已超出国界,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要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共识,共同努力。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yanyu/170529.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