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夫妻称谓语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语和汉语在传统夫妻称谓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是英汉传统文化冲突的一个体现。而在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夫妻之间的称谓出现某些趋同的表达,这也在一个方面证明了英汉文化的逐渐融合。 [关键
[摘要]夫妻称谓语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语和汉语在传统夫妻称谓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是英汉传统文化冲突的一个体现。而在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夫妻之间的称谓出现某些趋同的表达,这也在一个方面证明了英汉文化的逐渐融合。
[关键词]冲突;融合;夫妻称谓语;文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问题的提出
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离不开各种互相称呼的称谓语。一个特定民族内人们之间互称的用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中的夫妻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民族文化大环境下夫妻之间在社会、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关系。同时,某一文化背景下夫妻称谓语在世界文化冲击下的发展与变化,也反映出该特定文化中夫妻关系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深远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各民族夫妻之间称谓语的异同或变化与发展,也在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些民族文化的异同.变化与发展。本论文正是从文化这一视角出发,去揭示英语和汉语中夫妻称谓从大相径庭到某些趋同这一变化,并解释造成这一变化的文化内因,进而去探析英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二、英语和汉语中传统夫妻称谓语的不同与英汉传统文化的冲突
英语和汉语中在传统夫妻称谓表达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英汉传统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
(一)英语中的传统夫妻称谓与英语文化
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语言产生于文化发展中,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该国家或民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
特定语言都源于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是这种文化与生活的折射与反映。英语社会生活背景下夫妻之间的传统称谓用语就反映出英语国家传统夫妻生活这一微观文化的特征,也折射出英语的宏观传统文化。
文化是艺术、信仰、价值观、传统和风俗的总称。英语传统文化中,“人人平等”,“个性自由”占据着英语意识形态、英语价值观的统治地位,英语母语者常把对个人平等与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放在个人人生价值观的首位。这一崇尚个性与自由的文化广泛反映于英语国家人们生活交际中的各种称谓语:英语中人们互相称呼的用语主要源于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场合的正式程度以及交谈者双方个人的喜好,而极少受到年龄、辈分等所谓不平等因素的影响。
英语这一文化特征也反映在英语中夫妻之间的传统称谓语上。比如英语夫妻称谓语中没有体现所谓“男尊女卑”的“官人”/“奴婢”,“老爷”/“臣妾”,等指称用语,而普遍选择用表示夫妻双方或男女平等关系的直呼其名的方式来,如“Tom”/“Marry”等来指称夫妻双方中的另一半。这些完全不同于汉语传统夫妻称谓语的英语夫妻称谓用语正体现了在英语文化中,夫妻双方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夫妻之间崇尚自由与平等这一文化特征。
此外,英语传统文化认为人之为人处世应该坦诚直率,英美人普遍以“直率”为荣,常会“心口一致”,不会故意用言语掩盖自己内心的喜好或厌恶。因此,在英语传统夫妻称谓语中,“甜心”、“亲爱的”、(“Darling”、“Honey”、“Dear”、“Sweetheart”等)称谓常被用于直接来称呼夫妻中的对方,以表达说话者对自己另一半的深深爱意,这些称谓语在汉语传统文化中都会被认为是肉麻的。
(二)汉语中的传统夫妻称谓与汉语文化
上文讲到语言源于文化发展,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该国家或民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特定语言都源于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是这种文化与生活的折射与反映。那么同样汉语社会生活背景下夫妻之间的传统称谓用语也反映出汉语国家(即中国)传统夫妻生活文化的特征,也折了汉语的宏观传统文化。
汉语传统文化因受儒家思想的长期深远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伦理文化特征。儒家思想和学说极力宣扬个人生活中家族与宗族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人际交往中纲常伦理的重要性,使得中国人普遍过分重视行为的礼节。这一崇尚伦理节数的广泛反映于中国人生活交际中的各种称谓语:汉语中人们互相称呼的传统用语深受互称者间年龄、辈份、等级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严格的纲常伦理等做人原则。
汉语这一讲究伦理的文化特征也反映在汉语中夫妻之间的传统称谓语上。比如汉语传统夫妻称谓语中不用“丈夫”/“妻子”或“老婆”/“老公”等来指称对方,更不用直呼其名的方式来指称夫妻双方中的另一半(在古代中国,妻子直接称呼丈夫的名字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汉语传统夫妻称谓语喜欢用体现所谓“男尊女卑”的“官人”/“奴婢”,“老爷”/“臣妾”,等指称用语。古汉语中在夫妻称谓上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与女性的从属地位,对于家庭生活中“丈夫”这一高贵角色的指称还有“夫君”,“夫婿”,“先生”,“玉郎”,“相公”等,而对家庭生活中“妻子”这一卑微角色的称谓还有“内人”,“糟糠”,“贱内”,“拙荆”等。这些完全不同于英语传统夫妻称谓语的汉语夫妻称谓用语正体现了在汉语传统文化中,夫妻双方在家庭地位上存在明显高低贵贱之分,夫妻之间并不平等这一文化特征。
汉语传统文化纲常理论对于汉语传统夫妻称谓有很大影响。“夫为妻纲”理论映射到汉语传统夫妻称谓语上,就导致了上面谈论的以“官人”,“老爷”,“夫君”,“夫婿”,“先生”,“玉郎”,“相公”等美称来指称夫妻中的男方而以“奴婢”,“臣妾”,“内人”,“糟糠”,“贱内”,“拙荆”等称呼来指称夫妻中的女方。“父(母)为子(女)纲”理论映射到汉语传统夫妻称谓语上,就导致了相应的以“孩子他(她)爹”来指称夫妻中的男方,而“孩子他(她)妈”则指夫妻中的女方。 此外,汉语传统文化认为人之为人处世应该委婉谦逊,中国人普遍以“谦虚”为荣,因而常会“心口不一”,常会会故意掩盖自己内心的喜好,而用看似否定的词眼来形容自己会己方。因此,在汉语传统夫妻称谓语中,“死鬼”、“该死的”、等称谓也被用来称呼夫妻中的对方,这些意味深长的称谓,看似又指责的意思,其实不然,它们同样表达了说话者对自己另一半的深深爱意,知识使用委婉的、而非直率的方式。
三、英汉文化的融合与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夫妻称谓语的趋同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如一面镜子,反映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它又如一扇窗口,凸现出该民族文化的一切。
一个民族的语言尽管相对稳定,但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语言会在变化发展中不断加入新的时代元素,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也折射出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英语和汉语在现代夫妻称谓语上呈现出趋同的态势,这是现代英汉文化逐渐融合的一种表现。
(一)英汉文化的融合
英语文化其实源于希腊文化,后经古埃及和古印度两种东方文化的糅合,形成古罗马文化。因此,英语文化本身是一种经过了文化融合的体系相对完整的文化。
汉语文化在古代历史上并未经历过大的融合。在唐朝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因为丝绸之路的缘故,当时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曾给中国带来了较多的异域文化。后来中国传统文化又分别在元朝和清朝时经历过两次草原文化的冲击,带来一些新鲜的血液,但那种野蛮野性的精神虽然致使中国领土疆域扩大,却并未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根本的影响。古代中国一贯以闭关自守的态度去对待西方文化与文明,最终导致中国过去在文化经济科技诸方面的长期落后。但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国内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迅速发展,信息广泛传播,同时中国与世界其它很多国家在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科技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深入,使得中国文化在各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汉语文化对英语文化由抵制到认可并逐渐在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于英语文化的某些融合吸收。
21世纪以来的“全球化”使得全世界各国更大更深入地互相交流与合作,它使地球上东西两个半球的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彼此,更清楚地了解了对方,也使得中西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的发展。当前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出大交流、大交融、大融合的发展态势。在这一背景下,英汉文化互相影响,逐渐融合。
(二)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夫妻称谓语的趋同
英汉文化逐渐融合,这是世界发展,尤其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现代英汉文化的融合,在文化的诸多层面上皆有体现。语言作为文化各构成部分中最为直观的一个,其发展体现了文化的发展,其融合正是文化融合的佐证。
奈达认为: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always in a process ofchange,and they tend to be enlarged.语言和文化都是动态的系统,两者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这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具有开放性与渗透性。随着现代英汉交际的进一步广泛深入,对方文化中的一些新鲜合理事物被现代英汉语言各自吸收,使得现代英语和汉语在很多地方出现某种融合与趋同,这当然也包括现代英语和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
严格地说,在文化融合对英汉夫妻称谓语的影响上,英语文化更多地影响着传统的汉语夫妻称谓语。经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英语传统文化中诸如“平等”,“自由”等原则更适应于当今世界讲求民主与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夫妻。因此,现代汉语夫妻称谓语较传统汉语夫妻称谓语有很大的变化,处处体现着与现代英语夫妻称谓语融合的痕迹。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妇女在社会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地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改革开放使得更多的中国妇女受到西方夫妻平等思想的熏陶。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汉语夫妻称谓语由传统的贬低对方,尤其是女方(表面贬低,实则不然)变为现代的尊重对方甚至抬高对方,尤其是女方。于是对妻子的他称由传统汉语夫妻称谓语中常用的“糟糠”、“贱内”、“拙荆”等统统变成了当今的“老婆”、“亲爱的”或直呼其名;妻子的自称也由传统汉语夫妻称谓语中常用的“奴婢”,“臣妾”等统统变成了当今的“我”、“你老婆”等。当然,对丈夫的称呼,则相应的由传统的抬高对方,变为现代的平等却包含着深爱的表达,由过去的“官人”,“老爷”,“夫君”,“夫婿”,“先生”,“玉郎”,“相公”等美称变为当今的变为通用的“老公”、“亲爱的”或直呼其名的称呼;此外,还出现了一些看似故意贬低男方(表面的贬低,实际的深爱,典型的口是心非)的称谓,如“死鬼”、“不争气的”、“没出息的”等,这些称谓,表面上好像显得现代中国男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降低了,其实却体现了现代中国家庭中妻子对丈夫的更高要求。
以上汉语中夫妻称谓语由传统到现代的巨大变化,体现了语言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与变化,也体现了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汉语传统文化与英语的相互影响及其由冲突到与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具体可归纳为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汉语传统尊卑思想文化对英语文化中最根本的“民主平等”思想的由冲突到融合;二,汉语物质文化受发达的英语物质文化思想的影响并与之融合,强调物质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决定地位。
四、结语
夫妻称谓语作为任何一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方式、特征以及其发展变化都是值得研究的。夫妻称谓语其实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映射。英语和汉语在传统夫妻称谓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是英汉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冲突的一种体现。语言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在现代英语和汉语里,夫妻之间的称谓出现某些趋同的表达,这证明了英汉文化的逐渐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