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 要】 本文阐述了“四个全面”的总体部署,分析了“四个全面”战略架构的内在关系。指出,党的全面领导是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终极目标,依法治国是保障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四个全面”;战略架构;内在关系 “四个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四个全面”的总体部署,分析了“四个全面”战略架构的内在关系。指出,党的全面领导是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终极目标,依法治国是保障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四个全面”;战略架构;内在关系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后,首次并列提出并在多个场合数次提及,意蕴深邃。
一、“四个全面”的总体部署
二、“四个全面”战略架构的内在关系
1、党的全面领导是基础
对于“四个全面”战略构架共同的落脚点而言,深化改革、小康社会、依法治国都应该归根结底地落在一个点上,那就是党的领导。无论是深化改革的大刀阔斧、小康社会的宏远目标还是依法治国的法律依据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理所当然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伟大英明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才能跟随着党坚定的步伐,在建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全面深化等方面看到成效,才能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不落伍,不掉队,平稳而快速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推进,总体上要依赖于党自身的不断建设,党自身不断建设的推进,最终都是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的,所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宏大复杂艰巨的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实践、制度、法律、权利、义务等体制的重新调整,能保证这一宏大复杂艰巨工程的顺利有序建成的就只有中国共产党。党法关系就是党的领导与国家宪法法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使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要坚持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党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要求,所以,党的领导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终极目标
对于“四个全面”战略构架的构建而言,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在现阶段从严治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都是可实行的目标,建设小康社会是长远的目标,建设小康社会是要依靠深化改革来完善社会体制,依靠依法治国来建设法治国家、依靠从严治党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自身建设,所以,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终极目标。
对于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长远蓝图,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随后在理念的政府改革和政治改革中不断推陈出新,根据时代的变化对于如何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地探索和实验。现阶段,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所以对于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就是结合现在的国家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和到来,采取的措施就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深化改革。前面已经讲过,不同时代对于建成小康社会有不同的措施来执行,在现代这个时代里,国家和政府对于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就是通过“法、党、改革”三个方面来实现。
如果我们从宗教的角度思考和谐社会,就会清晰的领会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样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动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社会各阶层的有生力量,协调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则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共同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神圣殿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人类道德文化母体的宗教文明纳入其中,这对全国一亿多的宗教信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和谐与美好,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孔老夫子毕生追求的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佛教提倡行菩萨道,建设十善社会,最终成就圆满的佛国净土,这都与我们国家今天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相同的旨趣。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人类的痛苦,引导众生了知生命的真相、苦乐的真谛,以及解脱痛苦、得到快乐的方法,给人民以和平、安乐、幸福和智慧。佛教传入后,渐渐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高僧大德追随佛陀的脚步,追求佛法的真谛,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实践着佛陀舍己为人、慈悲济世、大公无私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又有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他们的宗教追求和实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国家、社会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给人民带来了真实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这一切都展现出了宗教对社会正面、积极的功能。
推行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法治化国家,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和法律意识,让全社会的人都知法、懂法、不犯法,从思想意识层面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是针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体制革新,要找到能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经济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体制建设。党的领导是建成小康社会永恒不变的话题,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和国家发展的情况就足以证明,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所以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党的领导是重要的方面。依法治国、深化改革、党的领导都是为了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终极目标而服务的,所以要坚持建设小康社会,争取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 3、依法治国是保障机制
依法治国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法律保证。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人人平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些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经济的增加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一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是最基本的维持社会秩序的保证,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的法治社会、或者是未来的“小康社会”都离不开法律的秩序维护。所以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实行依法治国,来保障小康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法治国是推进深化改革的可靠保障,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法律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也是改革中的一部分。依法治国不是一成不变的体制,而是在无数次的经验积累和研究总结中提炼出来的,是适应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在深化改革中,关于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改革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能超出法律的范围之外,否则改革也是徒劳的。而宪法和法律都是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修订,与社会发展相配匹,所以在深化改革中,依照法律就一定能将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修正过来。依法治国是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客观要求,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员要严格执法,遵照法律实现党的建设,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党章中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任何政党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党的建设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依照法律的规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建设水平,增强执政党的能力建设。
4、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过程的有效手段
全面深化改革是建设其他三个方面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何种建设,都需要改革来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现实的发展需求。在依法治国、党的建设、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是进行这些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手段。
依法治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体制建设,是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基本国情而制定出来的。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提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依法治国方略,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所以说改革是发展中的重要手段,只有改革才会有发展,只有发展社会才会进步与前进。在党的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中也要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保证党的不断完善,提高执政党的能力,促进小康社会的平稳与快速实现。只有在不断的革新中,中国共产党才能焕发出饱满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只有在不断地革新中,小康社会的构想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甚至说超过原来的构想,实现更伟大的飞跃,当然这一切都要以深化改革为重要手段。
三、结语
通过对“四个全面”关系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我们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措施和基本目标,同时对于理解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张书林.试析“四个全面”战略构架的内在关系――基于党的十八届四种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纵深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