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宋代优伶的讽刺小品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小品如今是每年春晚不可缺少、备受期待的表演形式。其内容既有表现当今社会正能量的,也有针砭社会丑恶现象的。特别是那些语言幽默、寓意辛辣的讽刺小品,更能得到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讽刺奸臣的卖国投降 在岳飞之孙岳珂的《H史》卷七中,记载了教坊优

小品如今是每年春晚不可缺少、备受期待的表演形式。其内容既有表现当今社会正能量的,也有针砭社会丑恶现象的。特别是那些语言幽默、寓意辛辣的讽刺小品,更能得到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讽刺奸臣的卖国投降

在岳飞之孙岳珂的《H史》卷七中,记载了教坊优伶对秦桧偏安卖国的辛辣嘲讽。

绍兴十五年(1145年)四月,宋高宗赐给秦桧位于杭州望仙桥的府邸,接着又赐给秦桧数以万计的银钱和绢帛,并下诏在宰相府赐宴,朝中达官全体出席,还特意让宫廷教坊的优伶在宴会上演出庆贺。宴席正酣之际,先由一位优伶出列致辞,然后演出开始,只见一优伶扮演参军(宋代杂剧由唐代参军戏演变而来,参军为官员装扮,多是被嘲弄的对象)袍笏登场,将秦丞相的“功德”褒奖一番,另一优伶搬着一把交椅紧随其后,与参军一唱一和,插科打诨,满座皆欢。参军向观众拱手道谢后刚要坐到靠背椅子上,忽然幞头坠地,露出了发髻,后面缀了个双叠胜(胜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的环儿,随从优伶指着脑后问道:“这是什么环儿?”参军答曰:“二胜环。”随从优伶突然照准参军头部猛击一棒说:“你只管稳坐太师交椅,请取银绢赏赐,此环掉脑后可也。”话音刚落,满座大惊失色,搅得宴会不欢而散。

第二天,秦桧将参演优伶关进监狱,好几人被害死。剧中“二胜环”谐音“二圣还”,辛辣讽刺秦桧的偏安误国,不思收复失地,将徽钦二帝还朝之事置诸脑后。据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可惜二圣还且放在脑后”是优伶对高宗的讽谏,一语击中赵构的要害。优伶进谏的胆量着实令人敬佩。

宋代优伶经常以头上发髻作“包袱”,借以讽刺权贵。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三“优语”条中载有数则杂剧小品,第一则讽刺了北宋末年炙手可热的宦官童贯。当时童贯率兵北伐,兵败逃窜。某日宫中宴会,教坊优伶装扮成宰相蔡京、太宰郑居中和童贯三家的婢女登场,头上的发髻各不相同。蔡京家婢女发髻高耸,曰“朝天髻”;郑太宰家婢女二髻偏坠,曰“懒梳髻”;童贯家婢女则满头发髻如小儿状,自称道:“我家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用谐音讽刺童贯临阵逃跑,可谓一针见血。

据《西湖游览志馀》卷六记载,元兵攻陷临安时,有个姓金的伶官流落街头,一日路遇原宋朝殿帅范文虎,此时已投降元朝做了左丞。范文虎与金伶是老熟人,于是就邀请他翌日到公宴上献技演出,从此可以衣食无忧。金伶如约而往,表演了一出独角戏,说某寺庙有个大钟,一连数日不闻钟声,主持和尚询问打钟人不敢敲钟的原因,说钟楼有大神,害怕不敢敲钟。主持急忙登楼查看,钟神一见主持就连忙跪地投拜,主持问道:“汝何神也?”答曰:“钟神。”主持曰:“既是钟神,如何投拜?”众人听罢皆大笑。“钟”谐音“忠”,宋末有不少标榜忠臣的官员最终屈膝投降了,范文虎就是其中一员。这位金伶宁可生活潦倒也要伸张忠义,不仅得到人们的称赞,也传承了优伶一贯的爱国精神。

二、讽刺官员的贪渎揽权

参军戏最初就是由讽刺官员贪污而产生的一种表演形式,宋杂剧由参军戏演变而来,讽刺官场的贪渎揽权自然也是最主要的题材。

南宋初的几位抗金名将后来都封了王爵,除岳飞之外皆尊荣富贵。其中张俊封为循王,其实他抗金没什么建树,倒是协助秦桧卖国、陷害岳飞十分卖力。他还到处搜刮钱财,广置庄园土地,岁收租米六十万斛,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财迷。据《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绍兴年间的一次宫廷宴会上,优伶献艺助兴,其中一位扮演成擅长观测星象的术士,对观众说:“世间贵人必应星象,我一看便知。只要用玉衡对着其人窥视,就见星而不见人。”这时又有几位优伶扮演成宋高宗、秦桧、韩世忠和张俊等人出场,争着让术士给自己看星象。术士说:“可惜我没带玉衡,不过用铜钱代替也行。”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铜钱一枚,对准假扮的赵构窥视一番,曰“帝星也”。接着又窥视秦桧,曰“相星也”。再窥视韩世忠,曰“将星也”。最后轮到张俊,说“看不见星”,众人不免疑惑,让他再试一遍,说:“还是不见星,只见张郡王在钱眼内坐着。”与宴者哄堂大笑,真不知张俊当时的感受如何。

据《夷坚志》卷七,北宋崇宁间元v党禁,凡涉及当时所为者皆加禁锢。某次伶人在宫廷演杂剧,参军扮宰相出场,宣扬朝政之美。先有一个和尚申请游方,宰相查看其戒牒,是元v三年所发,遂涂毁戒牒,令和尚还俗。又有一个道士度牒丢失,申请补发,一问是元v时入道的,也勒令其还俗。再有个举子元v五年已取解,本当免解,礼部不受理,此人向宰相申述,被押回原籍。最后出场的是主管宅库的官员,对宰相附耳说道:“今日从左藏库拨来相公俸料钱一千贯,都是元v钱,请示该如何处理。”宰相俯首言道:“从后门盘入去。”

这时扮演副净的优伶手持大棒杖其背曰:“你做宰相,原来也只要钱。”演到这里,就连宋徽宗也忍不住笑了。

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南宋有个叫袁三的优伶很出名,同时有个姓袁的在蜀中做官,为人贪墨不清廉。优伶分别扮演酒色财气四人登场,各自炫耀其能而相互讥诮。袁三告白曰:“吾所好者财也。”并极力宣扬财之利好,众人讥讽不已。袁三以手自指曰:“任凭你们讥笑,其如袁丈好此何?”不言而喻,袁丈其实是暗讽那个贪官袁某。 据《西湖游览志馀》卷五,南宋宰相史弥远权势煊赫,士人无耻者多附其门,专靠投机钻营升官。某次宫宴,优伶扮演官员登场,其中一人手持拳头大小的石头,用大钻钻之,可钻了半天也没钻进去,叹曰:“钻之弥坚。”另一伶人用棒击其首曰:“你不去钻弥远,却来钻弥坚,可知道钻不入也。”满座官员为之战栗。第二天,史弥远将伶人杖责驱逐之。

《齐东野语》记载了另一个演出版本,众优扮选人(唐宋的候选官员)登场,皆称孔门弟子,各道姓名和前资官,有常从事、於从政、吾将仕、路文学。接着又上来两人,一个自称宰予,说夫子评我“於予与改”,我能改官实出侥幸。另一个自称颜回,说夫子赞我“回也不改”,我为孔门四科之首而不改,你白天睡大觉被老师批评却改了官,这未免太不公平。

宰予说:“吾钻,故改,谁叫你不去钻。”颜回说:“吾非不钻,钻之弥坚耳。”宰予曰:“汝之不改,宜也。何不钻弥远乎?”

又据《贵耳集》,史弥远府中设宴演杂剧,优伶扮士人登场赋诗。一人念诗曰:“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汪洙《神童诗》)另一人说:“非也。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讽刺史弥远笼络宁波老乡,任人唯亲。据《宋史》本传,史弥远在宁宗、理宗两朝当宰相前后十八年,擅权用事,贬斥君子不遗余力。优伶所讽切中其弊,此后相府有宴,二十年中不演杂剧。

三、讽刺科场的种种弊端

古代弊端丛生的领域除了官场就是科场,尽管科举制度在宋代已经逐步建立起多种防弊措施,如糊名、誊录、锁院等,然而科场舞弊依然很严重,尤其是朝中权贵对科举考试的干预和操纵,常会引起广大举子和社会舆论的不满。科举考试自来是各类文学艺术关注的题材,戏曲中尤多,宋杂剧就不乏讽刺科举弊端的小品。

到绍兴二十四年,秦桧之孙秦埙参加科考,秦桧再次授意其党羽将秦埙选为状元(后被高宗降为第三),而秦桧另两位侄子秦~、秦l同时及第,考官这回又收了“三秦”。

宋代科举考场的纪律相对后世而言要宽松不少,尤其是南宋时期的四川取解试和类省试,允许考生带韵书入场,遇到考题出处或题意不明,考生可以互相讨论,还可以询问考官,名曰“上请”。这其中难免会有弊端,甚至会引发科场事件与骚乱。宋代因考题有误引起的科场事件时有发生,岳珂《H史》卷十记载了一起举子大闹科场事件,就是因为考题及押韵引起误解而造成的。此事发生在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成都府举行取解试,四川制置使胡元质下令考场中供应茶水肉肴,桌案宽大,服务礼待举子有加,考生们心情舒畅。初场题目出自《孟子》,曰“舜闻善若决江河”,以“闻善而行沛然莫御”八字为韵。考生见到题目和韵脚后就开始议论,其中一位年长的考生说:“《礼部韵》中‘沛’字释义一为颠沛,一为沛邑,没有沛决之义。但另有‘霈’字,多个雨字头,到底该用哪个字呢?”考生们议论纷纷,便扣帘咨询出题官员,其人正在小睡,出来一位年轻的考官,漫不经心地对考生说:“《礼部韵》的注解既然有问题,加个雨字头也无妨。”近处的考生于是都在考卷上用霈字,而远处的考生没听见,仍然用沛字。第二天,用“沛”字的考生内心不安,再向出题者请示,此人不知昨日已有答复,应曰“以题目上的字为准”,那些用“霈”字的考生又不干了,考场顿时喧哗一片。有人说考官把我们害苦了,有人鼓噪着冲进考官内厅,还有人抓住考官殴打,考官惶恐地说:“有雨头也得,无雨头也得。”考生指责题目出错了,考官又急忙说:“第二场更不敢也。”真是斯文扫地,狼狈不堪。待事态平息后,胡大使认为考生辜负了他的礼遇之情,捉拿带头闹事者关进监狱,此举又激起了考生们的不满。

待考试完毕,按例宴请众位考官。酒过三巡,有优伶集体登场献艺,其中一人身穿儒服居中,另一人从旁作揖,二人辩难学问,互不相下。作揖者问道:“两汉四百载,名宰相有哪些?”儒服者自萧何、曹参而下,历数如贯珠,略无遗漏。然后又反问道:“有唐三百载,名将帅有何人?”作揖者也从李靖、徐世抟恢笔到张巡、许远、田万春,儒服者立即提出质疑:“万春姓雷,历考史册,没有以雷作田者。”两人正在争论不休,这时走出一位绿衣参军,自称是府学教授,下结论曰:“当是姓雷。”作揖者闻言大骂,挥拳就打,教授立作恐惧状说:“有雨头也得,无雨头也得。”在座的考官一听此言,立马明白这是在挖苦他们。忽然又一位身穿黄衣者登场,手持令旗曰:“制置大学给事台旨,试官在座,尔辈安得无礼!”群优立即敛容唱诺,齐声说:“第二场更不敢也!”两旁的观众忍不住大笑,考官们个个羞惭不已,纷纷离席。胡大使见舆论难违,只得将关押的考生释放,但又认为优伶是被考生唆使,将优伶召来训斥责打一顿,驱赶出境。然而那些诙谐妙语早已传遍四方了。

笔者以为,宋代的讽刺小品起码在三个方面值得点赞。首先是伶人的胆识令人敬佩。对那些专权骄横、炙手可热的卖国奸臣和贪官污吏,无耻之徒巴结趋附,有良心者敢怒而不敢言,而身处社会底层的优伶艺人,却敢于揭露嘲讽,不怕杀头,不惜贫困,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百姓心头有杆秤,民心正义不可违。其次是优伶的学问不可小觑。他们对于历史文学常识乃至儒家经典都十分熟悉,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例如上引讽刺史弥远的小品,人物及对话全出自《论语》,而且故意曲解原义,造成委婉讽刺(也可能有士子为之编排脚本)。第三是巧妙的构思和幽默的表达。不少讽刺小品没有剧本,属于即兴表演,全靠临场发挥和优伶之间的默契配合,而其中包袱安排之巧妙,语言表达之诙谐,讽刺手法之辛辣,真令人叫绝。总之,宋代的讽刺小品,在我国的讽刺文艺中自当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对当今的小品创作与表演仍不乏借鉴价值。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yanyu/161903.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宋代优伶的讽刺小品"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