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化论文 >

“以校取人”之风不可长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目前,在大学生中正在形成一股志愿服务的热潮,志愿文化也为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吹来了一股清新、时尚之风。因此,如何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推动广东高校班级文化重构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志愿者 文化 班级文化 建设 广州亚运期间,6万赛会志

摘要:目前,在大学生中正在形成一股志愿服务的热潮,志愿文化也为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吹来了一股清新、时尚之风。因此,如何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推动广东高校班级文化重构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志愿者 文化 班级文化 建设

广州亚运期间,6万赛会志愿者和50多万城市志愿者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心血和汗水。亚运会让志愿文化在广州得到再度升华,广州正在兴起一股“志愿热”。需要明确的是,在这59万的亚运志愿者的主要来源则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如何让这种志愿文化真正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活,让志愿精神融入高校班级文化构建,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志愿者文化的内涵

我们古老的中国文化里其实就孕育了志愿者文化。无论是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的“兼爱”理念,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是后来的“独善其身”、“兼济天下”都是在倡导善和仁爱,倡导助人为乐、推己及人的理念。新中国成立以后,“学雷锋、做好事”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深入人心。根据联合国对志愿者的定义,志愿者这一群体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是提供无偿服务,核心在于“基于信念、良知和责任”。志愿者文化就是一种倡导友善和奉献的文化,它的基本理念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二、传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缺陷

大学的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载体。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应该是全体班级共同创造并为他们所接受,寄托着班级成员共有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共同的心理意识、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而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会激发班级成员对班级目标、管理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成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但是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往往只留于表象的班级文化要素如班级口号、班规、班级制度、班服等,缺失了班级文化的真正内涵和感召力,形成一种“只有外壳,没有灵魂”的班级文化现象。

把班级文化等同于班级文化要素。这就是指高校的班主任老师或班级干部按照已经提出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要求,提出班级文化的各种要素如班规、班歌、班级口号、班级理念等等。但是这种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只有各种概念的提出,没有实际的内涵,没有以班级氛围和班级优势为积淀,因此是一种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的班级文化。

把班级文化等同于班级活动。这就是指班级文化建设往往把班级文化理解为大量的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体现和传播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很多班级活动能形成一定的班级氛围,同时也能体现班级的优势和特色,但是班级文化不等同于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行为层次的东西,而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层次的东西,是班级共同价值理念的提炼。因此,把班级文化等同于班级活动就形成一种“只有外壳,没有灵魂”的班级文化现象。

班级文化建设短期化和理论化倾向。这就是指高校班级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没有长期的系统的规划,同时为了求新,往往将企业管理中的现代管理理念比如现在较流行的“学习组织”理念,直接移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建设所谓的独特的班级文化,这种移植班级文化的做法看似一种创新,实则忽视了这种理念实行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三、以亚运志愿者文化推动广东高校班级文化重构的可能性

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重构高校班级文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以亚运志愿者文化推动广东高校班级文化重构也有其生存的土壤。

一方面,亚运志愿者文化的内在规定性与建设班级成员认同的班级文化相适应。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作为由最高层次需求驱动的行为,志愿者自身必须首先具有较强的幸福感和自信,才能真正投入到志愿行动当中。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倡导“我志愿,我快乐”,“一起来,更精彩”的服务理念,就是倡导人人投身志愿活动,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志愿活动不是一种单向行为而是一种爱心的互动。班级文化应该是能体现同学对于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能培养广泛的参与主体,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这正与志愿者文化遥相呼应,所以说,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志愿文化。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wenhua/163034.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以校取人”之风不可长"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