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内容提要】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和草市、镇的大量兴起,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两级市场网络,并与发达的城市市场结合,进而形成了区域性多层次的等级市场体系。但宋代两浙路农村市场的发展又是有限的,各地区之
【内容提要】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和草市、镇的大量兴起,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两级市场网络,并与发达的城市市场结合,进而形成了区域性多层次的等级市场体系。但宋代两浙路农村市场的发展又是有限的,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英文摘要】The during Song Dynasty,with the ar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markettowns in Liangzhe area,market grew up rapidly in the countryside,andthe system of market network appeared.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market towns was limited and they were different level according to thearea.
【关 键 词】宋代/两浙路/市镇/农村市场Song Dynasty/Liangzhe(两浙)/Market Towns/Rural Market
【正 文】
商业性市镇在乡村和城郊地带的广泛兴起和发展,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两浙路(其范围约当今浙江省、上海市及江苏南部),各种市镇的大量涌现和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和成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导致了局部地区乡村都市化现象的出现。下面,本文从市镇的角度出发,试就宋代两浙路农村市场的发展形态及其局限作一探讨。
一、草市的广泛兴起和农村初级市场的形成
宋代的市镇总体上可分为草市和镇两种。其中,草市多为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承担着农村初级市场的功能;镇是规模相对较大的经济中心地,起着农村中心市场的作用。
二、镇级经济中心地的发展与农村中心市场的成长
从镇的地理分布状况,或许能更清楚地看出其在农村市场和城乡市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绍兴、庆元、台州为例,绍兴府各县镇的分布状况是(括号内为距所在县城里程数,下同):三界镇(东南120),东城镇(东60),曹娥镇(东南72),钱清镇(西北50),蛟井镇(西南15),南安镇(西50),枫桥镇(东北50),西兴镇(西12),渔浦镇(南35),五夫镇(北30),纂风镇(西北70)。[17](卷12八县)庆元府各镇的分布情况是:小溪镇(南40),公塘镇(西北30),鲒埼镇(南20),澥浦镇(西北60),岱山镇(海中)。[23](卷13-20)台州各镇的分布情况是:大田镇(东30),章安镇(东南120),杜渎镇(东180),于浦镇(东南60),路桥镇(东南30),峤岭镇(南120),港头镇(东南15),县渚镇(南70)。[24]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镇都分布于距州县城二三十里以远的地区。这表明,镇和县级城市有着各自的市场辐射空间,前者属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带的中心市场,后者属于城市初级市场。两者的互相结合,便构成了所在地区城乡市场体系的基础。可见镇既是农村中心市场,也是联结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主要纽带。而且,作为新兴的经济中心地,镇市有着诸多县级城市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如较少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接近各种农村商品的产地,有着充裕的廉价劳动力等等。因此,到南宋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城乡商品流通的活跃,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