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先有真文学,然后有不朽的文学 历史上留下来的不朽作品千奇百怪,形态万千,但它们都有基本的相似点,这就是它们首先必须是真文学,真文学必须直面自己的时代和现实,必须讲真话,如实表现现实和自己的真切感受。如果这个作家足够伟大,那么,他还能够在如实
先有真文学,然后有不朽的文学
历史上留下来的不朽作品千奇百怪,形态万千,但它们都有基本的相似点,这就是它们首先必须是真文学,真文学必须直面自己的时代和现实,必须讲真话,如实表现现实和自己的真切感受。如果这个作家足够伟大,那么,他还能够在如实的基础上达到深刻和独特,并体现一种具有普世性的道德精神和文化价值,从而使作品超越自己的时代和民族,成为全人类的不朽精神财富。我这样说不是没有依据的,几十年前的鲁迅,200多年前的曹雪芹,更早时的李白、杜甫,更更早时期的屈原、司马迁,哪一个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不是这样?西方的情况也一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卡夫卡……哪个伟大的作家不是因为如实而深刻地描写,揭示了自己的时代使自己的真切感受获得了独特的审美形式而获得不朽?
伟大的文学总是根植于我们现实的存在境况和存在经验,不存在真空中的文学,更不要说伟大的文学。一个真实地生活在现实中,直面现实,并能自由、直率、真实地表述自己生存经验的作家,不用专门去思考什么“不朽的作品”,也不必着意去体验什么“真正的生活”。真实地生活着的作家,自由地写作的作家,他感受的不可能不是真正的现实,他写出的不可能不是真正的文学。只有先成为真正的文学,才可能成为不朽的文学。一个作家如果整天在那里寻找“真正的生活”“真正的自我”“独特的形式”,整天为如何写出“伟大、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苦恼、而焦虑,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滑稽和可悲的事情,是一
个荒诞时代的荒诞现象。这只能说明或者是他的生存出了问题——长期生活在假象中而忘记了自己的真实处境;或者是他的言说、书写环境出了问题——明明知道自己的真正生存状态,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出了什么问题,知道真正的现实是什么,但却不能直面它、言说它、书写它,非要去寻找一些可以写的题材,允许被言说的问题。这样的作品当然是,也只能是虚假的文学,连真正的文学都不是,何谈“伟大”?打个比方,这样的人或者是一个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对现实的感知能力的人,或者他找到了方向却不能朝这个方向走,他知道现实是什么样的,但不能如实书写这个现实。
因此也就是能不能从事真正的创作或研究。因此,在什么是“伟大的文学”这个问题被解决之前,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是一个能够自由写作、自由书写每个人真实感受的环境。有了这样一个环境,我不相信作家会没有能力写出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