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基于能力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 引言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广和应用,社会对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更好地培养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生,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情报学教育
基于能力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
引言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广和应用,社会对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更好地培养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生,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情报学教育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借鉴外国情报学教育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情报学教育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基于“扎实的情报理论能力”、“突出的科研实践能力”、“较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为基本能力的情报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 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发展至今,无论是授权点数量还是招生人数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总体上具有规模适中、覆盖齐全的特点。
在培养目标方面,可以将我国图书情报学培养目标总结为培养高层次图书情报学专门人才。具体来说,就是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要求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在研究方向方面,我国重视图书情报学教育向专深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等信息获取、组织和加工的手段。认为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持图书情报实践,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能写于纸上,实现不了其真正的价值。 但对信息组织管理与信息环境方面的研究不够重视,研究仅限于图书馆管理和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方向单一,范围狭窄,种类不多,数量较少。
由于图书情报学的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及应用性特点,要求情报学研究生不仅要具有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独立进行科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环境。但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 教育培养体系不均衡,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从研究生培养方案上看,对理论教学和科研论文方面都有详细安排和明确的教学要求,但对实践培养环节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部分教育机构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培养观念的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没有比本科生有质的提高。
1.2 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教育机构的图书情报学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讲授理论课程为主的发展阶段,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僵化,学生自主选择的程度小,缺少师生互动。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结合,现有的实践环节基本上是重复和延续本科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反映出情报学的发展前沿和特征。此外,许多研究生实习基地没有发挥作用,合作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实习基地的作用仅仅体现在偶尔带领学生参观或少量的、低层次的实习。
1.3 专业核心理论的泛化问题 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尝试向信息有关的众多领域扩展,在吸收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无法转换为本专业理论,导致出现专业核心理论模糊和情报学专业研究泛化的问题。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核心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这不仅是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自身的支撑力不足的问题。从教育的角度讲,需要兼顾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
2 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及启示
2.1 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在本科教育不断普及化的基础上,研究生教育规模庞大,层次分明,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美国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是“核心课+课程模块”。其课程模块包括管理与政策,经济学与法律,组织、检索与信息表示,信息技术、系统设计与分析,研究方法,情报学应用领域专题讲座,个人或小组的模块研究。其核心课程包括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用户与社会、分布式计算机应用和基础结构、信息组织与系统分析、信息认识方法、社会信息、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信息服务、公共与非赢利领域职业的信息技能、隐私、安全和加密方法等。突出特点就是以图书情报学专业课程为核心,广泛学习相关知识,教学方式灵活,理论与实践学习将结合。
2.2 英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 英国图书情报学教育英国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育模式。所谓模块化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教学目标划定一些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特定的教学专题和课题,这些模块既包括情报学基础知识也涉及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这些模块的组合,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针对性的教育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教学模块都是根据具体需求而确定的,更新速度快,使传授的知识能较好地与社会需求衔接起来,实现了情报学与经济、管理、技术、信息类等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基础知识与技术的链接,技术应用与研究的协调,专业研究与方向课程的兼顾。因此,这种教育模式效果比较理想。
2.3 日本图书情报学教育 日本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目很广,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到各种应用科学。而情报学专业设置包括五大类内容:图书馆情报学的基础理论,情报与社会的关系,情报的内容、形态论,情报组织、处理技术,情报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加强经济商业情报知识和技术教育。实际上日本的技术化、综合化更加显著,他们实行的是图书情报一体化和图书情报、计算机、电子通讯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 构建 基于能力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体系
3.1 扎实的图书情报理论能力 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创新更多的是集成创新,需要扎实理论作为创新研究的支撑和基石。针对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学的具体实际,个人认为在理论能力彭杨方面应当加强一下几点:
3.1.1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教学课程设计是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重点处理好六个关系:情报理论与具体实践、通用与特色、基础与前沿、传统与现代、交叉与综合、深度与广度。并建以资源建设、武器装备研究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的一体化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3.1.3 在学习实践方面。实践学习的理论是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做研究时,常常会遇到文章仅是信息堆积,缺乏理论和建模能力的问题,这就是平时缺少练习,可以要求学生撰写理论学习的学习笔记,开展理论专题讨论,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相关研究等实践内容。
3.2 突出的科研实践能力 教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在科研实践第一线验证和练习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未来进入社会十分有利。个人认为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3.2.1 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实施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培养突出的科研实践能力。研究生的导师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专家,以实践基地为依托,由导师带领学生参与到研究项目中,这有利于学生及早了解科研项目的流程,更好的为自己未来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定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具体来讲,要求由导师带领,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与两次以上的科研项目,并由学生写出参加课题的心得感受。
3.2.2 班集体或同一名导师带领的学生组成团体,以组建团队的形式,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由不同年级但研究领域相似的人员组成小组,共同开展情报课题研究,并以小组人员名义共同发表研究成果,在这样的研究团队中,既增加了团队人员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
3.3 较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瓦特一个人发明蒸汽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今的科研都是以团队为依托,通过集智攻关、交流讨论等科研活动,最终由主执笔人统稿撰写科研报告。因此,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正日益成为当代高层次人才的基本能力。针对中心具体实际,个人认为,为培养研究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应当开展以下活动:
3.3.1 在集体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活动。例如,由研究生讲述自己近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的课题情况,以及最近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或专业领域的知识,报告或讨论的话题可以较广泛,这有利于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研究生内部形成良好的共同学习、共同研讨的氛围。
3.3.2 以研究机构自身专家为依托,开展专家讲座和座谈活动。邀请本机构或相关领域专家做各种专业性较强的报告,需要形成这种学术报告机制,做好专家知识和经验的传承。此外,可以开展同退休老专家的座谈活动,退休老专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尤其是在情报研究领域,这种隐性知识的传承十分必要。
针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未来信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以“三大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点构建培养研究生创新的体制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