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刍议图书情报学知识论研究 一、图书情报理论基础 1、 知识基础论 从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研究开始于国外知识基础理论的研究,它为后来图书情报知识论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2、 知识交流论 知
刍议图书情报学知识论研究
一、图书情报理论基础
1、 知识基础论
从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研究开始于国外知识基础理论的研究,它为后来图书情报知识论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2、 知识交流论
知识交流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并很快被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者普遍接受,成为贯穿这一时期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主流。实际上,知识交流论是在“交流说”与“知识说”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交流说”的核心是把图书馆及情报机构看作社会文献交流链中的一个环节和社会交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注重的只是文献交流的表层。而“知识说”的本质是透过这种表层直接深入到文献的内涵中去。
3、 知识组织论
根据人类社会的知识运动过程,我们把知识组织分为主观知识客观化过程中的知识组织和客观知识主观化过程中的知识组织两种类型。目前学术界所探讨的知识组织大多都是指客观知识的组织。其中,图书情报工作中的知识组织是最古老的知识载体组织,是客观知识组织的典型代表。它主要通过文献的“组块化”来实现(当一个分类号或一主题词来贮存文献,用一个检索语句检索一组文献时,这些文献就构成一个组块)。因此,图书馆内部活动的实质是知识组织。
4、 知识集合论
2000年王子舟首次提出了把知识集合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这一命题,并阐述了知识集合对图书馆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明确了知识集合的定义:用科学方法把客观知识元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专门提供知识服务的人工集合。也就是说,知识集合是同客观知识元素组织汇集而成的。它是完整的实体,且在客观知识世界(即波普尔的“世界3”)中具有独立的存在形态; 知识集合元素的组织汇集依据了一定的科学方法;知识集合的存在意义是保存或传播知识,为人们提供知识服务;它对人们需求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力。知识集合具有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合性等特征。根据这个定义得出图书馆就是知识集合的结论。
5、 知识管理论
国外普遍认为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将是21世纪人们面临的主要挑战,解决知识与控制的关系问题也将成为情报学的基本功能。置身于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图书情报人员是知识管理者,图书情报学也应属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范畴。国外还有专家详细研究了知识管理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价值,并试图在图书情报界与商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为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致力于发展知识管理系统和创建知识管理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 研究现状引出的思考及其述评
随着人们对知识活动的不断深入理解,图书情报学中的知识论研究也朝前跨越了一大步。现在来看,这些理论或多或少地贯穿着“知识管理”这根主线,并在实践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展现知识管理的特征。
1、知识交流论的诞生,在国内图书情报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它有力地揭示了图书馆内部活动与外部交流与联系的关系,从而使得图书馆活动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同时也使得人们对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形成了本质的理解;另一方面,知识的观点、交流的观点已经成为图书情报界共同的认识。
2、知识组织论是随着社会信息环境变化而提出来的关于知识流的整序理论。知识组织论是对知识交流论的一种补充,二者是连续的理论。一方面知识组织以知识交流为出发点,它是知识交流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知识交流又是知识组织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它是知识组织结果的表达方式。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那种把知识组织论作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是不科学的。
3、“知识集合论”是“知识组织论”之后提出的又一种观点。虽然有人认为“知识集合”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它在揭示图书馆本质时,无法将“原生态知识集合”与“再生态知识集合”严格区分开来,也无法将“知识集合”与“非知识集合”泾渭分明地划界,因而也就无法将图书馆从本质上与其他一些事物区别开来。
4、知识管理论是图书情报学知识论中集大成者。 它广泛摄取了知识基础论、知识交流论、知识组织论及知识集合论的精髓,创造性地将其基本功能融于一身,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5、从目前图书情报界对知识论的研究现状来看, 只有“知识基础论”、“知识交流论”、“知识组织论”被明确提出来作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而“知识集合论”、“知识管理论”均只是在图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出现过。这一方面表明学术界对把知识论的某一方面问题作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还是比较慎重的,处于一种学术研究的个性化探讨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人们并没有真正找到一种可以统领图书情报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这无疑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