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计算机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一、计算机职业教育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多,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教育最近几年发展迅速,院校和招生规模甚至能够与普通本科教育平分江山。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
计算机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一、计算机职业教育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多,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教育最近几年发展迅速,院校和招生规模甚至能够与普通本科教育平分江山。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曾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概念,即“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其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根据以上定义,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的大专毕业生。
随着社会信息化在纵横方向加深发展,各个层次的计算机人才缺口很大,然而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这一自相矛盾的现象说明,面向社会岗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职业学院不具备举办计算机技术教育的软硬件,在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满足不了教学需要,为了赶时髦盲目上了计算机技术专业;第二,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在专业规划、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上照搬本科教育方式,而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培养年限上与本科有着本质的差别,从根本上导致培养的失败;第三,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在专升本、就业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没有明确定位;第四,计算机技术发展快,如果培养的学生不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则 很难跟上岗位技术发展的要求;第五,社会岗位对职业素养要求很高,而这正是职业教育所缺乏的。
二、案例教学和校企合作培养中的问题
案例教学或者面向工作过程教学或者工作导向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理论——习题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进步,这种重视实践过程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计算机职业教育中学生厌学、课程枯燥等问题,但是在解决社会需求技能与学校培养知识不一致的问题上,还是治标不治本。
第一,缺乏真正的案例做指导。职业学院的教师很少有企业一线实践经验,计算机职业教育要想达到所培养学生与社会岗位接轨的目的,所采用的案例必须跟社会企业一致,而既有经验又有学历的计算机教师是非常稀少的,因此目前的“案例”教学模式,大多数是将原来的习题提到课堂开始讲。
第二,企业项目无法进入课堂。除了专业教师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外,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一是企业出于保密原则,项目一般会涉及客户或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不愿意泄露出去;二是项目比较巨大,企业一般有固定的开发平台,而这个开发平台是企业经过很长时间累积起来的,是企业得以发展生存的根本,更不可能拿出来共享;三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
第三,班级内学生数目太多。由于扩招等原因,近年来在上课组织等方面一直采用大班的授课方式,一个班级通常是几百人,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案例教学,只能是一种空想,实践证明,在上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辅导的学生数量最多是30人。
第四,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过程中往往要使用某种软件,而软件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软件很难与企业中所使用的软件保持一致,阻碍了案例教学的进行。
因此,在计算机职业教育中,推行案例教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而不能解决彻底解决教学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那么,校企合作是否就能够解决该问题呢?
首先,企业规模特征决定校企合作难以规模化。无论软件开发设计企业、建筑设计企业,还是广告设计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规模大的企业有大量的研究生、本科生等着实习,而小规模的企业,设计人员一般在十人以下,很难大批量的接收。校企合作需要学校主动联系,与企业之间维持关系需要人力、时间、物力都很巨大,合作规模较少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合作关系,这是计算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校企合作未必能够解决计算机职业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问题。计算机行业主要依靠个人到企业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真正管理机制约束,对自己要求不是很严格,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锻炼,甚至可能由于学校和企业管理都不到位,造成学生更加懒散的局面。
校企合作能够使学生获得一定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我国参照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而提出的。欧美与我国高职教育相当的教育模式中,企业在教育过程所作的工作比较多,企业为培养学生付出的也比较多,这部分补贴由政府提供,并且政府给予在教育过程中付出的企业以更多的优惠政策,而我国政府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企业补贴,但是受国情限制,这种补贴还是有限的。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校企合作难以落实到实处,即使开展一些校企合作,其具体内容也很难推动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职业教育,无论是改变教学模式,还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在教育体制上进行创新。
三、解决办法:体制创新
在教育过程中进行体制创新,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体制所包括的内容。有的人认为体制是指一种组织的制度,也有人认为体制不仅包括组织制度,同时还包括对组织中资源的配置,即组织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计算机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是包括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改革,还应该包括对教师、学生考核方法的一次改革。这里提到的体制改革,是参照社会企业管理模式,将职业教育管理“虚拟企业化”,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从而在竞争中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制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考核管理方式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创新;学生管理考核方式创新。
“虚拟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是在计算机职业教育引进企业管理方法,使学生不再享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而是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教育,让“看不见的手”发挥有效作用。学生在接受实践的过程中,职业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