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编者按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介绍了四川省宜宾市在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美好新宜宾的探索实践中,采取的多
编者按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介绍了四川省宜宾市在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美好新宜宾的探索实践中,采取的多种措施及积累的有益经验。本版今日特刊登此文,以飨读者。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相和谐,倡导人类在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全市经济总量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四川省第四位和云贵川3省结合部城市第一位的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突出观念转变,走生态文明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宜宾市取得了跨越发展的巨大进步,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新目标,宜宾总体上仍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初级阶段的特征还相当明显。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从更新观念入手,超越传统的资源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的理念,强化生态成本观、环境大局观、绿色政绩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积极探索以技术文明和绿色文明为特征的发展新途径。特别是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充分利用宜宾沿长江、岷江、金沙江长达493公里的岸线资源和开阔的纵深腹地优势,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沿江经济带和临港经济开发战略,启动了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沿江绿色经济带,加快把沿江经济带和优势资源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突出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坚决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的传统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嬗变。一是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技术创新资金,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深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运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并在重点资源县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补偿方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三是高度重视环保科技创新。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环保示范工程和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沼气、天然气、生物质等清洁能源,认真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突出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积极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着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一是狠抓资源再生利用。牢固树立“三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理念,从技术上攻关,在产业链上着力,切实加强工业“三废”循环利用。二是狠抓产业配套。依托优势骨干企业,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着力提高产业的配套性和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综合利用。特别是在筠连煤田综合开发中,把延伸产业链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统一起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走煤、电、路、化一体发展道路,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煤化工、煤矸石发电等下游产品,逐步实现了绿色开采,努力建设生态矿区。三是狠抓发展空间拓展。始终把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突出污染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