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07-16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是针对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二元分隔状况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不是变相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是针对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二元分隔状况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不是变相的“劫富济贫”,不能以减缓城市发展速度、降低城市发展层次为代价。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城乡关系,这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乡村,都是十分重要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在改善城乡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始终应当是核心、动力和基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经济活动网络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有学者将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户籍管理、住房、食品供应、就业、教育、医疗等更大的领域。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也有学者将这种城乡融合扩展到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空间等各个方面,将城乡一体化看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城市和乡村将成为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城乡一体化不论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过程,还是一种结果,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趋向、必然选择。

城乡一体化早在19世纪中期就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历史上城乡隔离发展所造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城乡一体化逐步受到重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已于90年代中前期开展了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案,对领导决策和管理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内地,宝鸡等城市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建国五十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加快了太原工业化的进程,形成了较为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在工业化的强大带动作用下,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化水平接近70%,已形成大都市雏形。

本课题在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重点对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对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太原市城乡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提升太原市作为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城乡关系的改善和密切,更好地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一、城乡关系现状??

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二元结构问题提出的。简单讲,城乡关系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但在研究中考虑到城乡之间的联系,必须对二者做出界定。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关系取决于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如城乡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性、通达性等。在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体制因素对城乡关系的影响相当深刻,同一行政区划单元内由于行政上存在隶属关系联系,经济联系较为密切。不同行政单元之间,经济联系则相对较为松散。

城乡关系研究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经济联系的强弱,又要考虑行政地区范围的影响。在本项课题研究中,城市是指太原市市区,即建成区部分。乡村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指太原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乡村部分,即近郊(现6个城市辖区的郊区部分)和远郊(市辖县、市);考虑到太原市大都市区发展已形成雏形,另一个层面系指城市腹地,即北面忻州、南面晋中等受中心市区影响明显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部分地区,即太原市都市圈。

(一)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划分?

太原市城乡关系的演变与我国建国后实行的宏观发展政策密切相关。80年代以前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政策、改革开放后的城市与乡村二元工业化发展政策、90年代后的市场化发展战略等,都对太原市的城乡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太原市因其自然资源赋存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劳动地域分工任务的约束性,城乡关系特征显得更具典型性和阶段性。?

太原市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城乡隔离发展阶段。与全国一样,超前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以及十分严格的城乡户籍政策,基本上阻塞了应有的城乡联系通道和方式,总体上隔绝了正常的城乡发展关系。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工矿基地”和“生产性城市”,而乡村以农补工,不但要承担对工业化的投入,还要负责供应城市人口的粮食、蔬菜和副食品。城市建设、工业发展难以顾及农村和农业的需求,甚至还有城市剥夺农村和工业剥夺农业的现象,城乡关系完全处于分离甚至对立状态。?

第二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初,城乡自主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后兴办了大量的以资源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及其初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极大地刺激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太原市郊区及辖县的经济面貌。可以说,这一时期农村的发展是依靠其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的,极少获得城市的支持。此间,太原市作为能源基地的中心城市,得到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能源、重化工工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也形成了超重型和资源型经济体系。其他经济功能,特别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组织和管理职能未能得到相应的发育和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局限性很强。因此,这一阶段太原市城乡之间形成了自主发展、相对独立的关系,不仅城乡之间产业关联性薄弱,而且还存在对资源、土地、环境、市场和其他经济要素的不良竞争。这种城乡二元发展的状态,既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高效使用,更不利于市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妨碍了中心市区和郊区乡村的共同、协调发展。?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城乡关系调整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步伐加快,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趋于弱化,我国逐步告别短缺经济,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时代基本结束。以增加供给为主导目标的传统开发模式被以区域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代替,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市发展层次不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发展则面临着技术层次低、规模不经济、环境恶化、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重新认识和调整城乡关系,使两者由对立、分离逐步走向协调、融合成为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太原的城乡关系得到一定的改善,经济联系逐步加强,城市发展开始呈现出扩散的特征,城市化地域扩展明显,以太原市建成区为核心的都市圈雏形已基本形成,标志着城乡关系正由隔离向融合逐步过渡和转变。?

(二)城乡现状的关系特征?

1.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

太原市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特征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太原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有水快流”原则指导下,以采掘和初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立起具有显著资源型经济特征的农村工业体系。资源型产业是一种依赖大规模动用资源的基础性产业,产业带动作用较弱且在区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依附地位。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投资格局不仅造成了城乡之间在资源利用、占有市场等方面对立,而且产业上相互之间缺乏分工协作,使得城乡优势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无法形成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也就是说,目前太原市城乡二元结构首先表现在经济的二元结构上,并支配着城乡其他关系的二元性特征。?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也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性必然导致城市化的二元结构。太原市区,城市化主要地表现为外延式地域扩展,城市的职能、发展层次和极化效益未能得到合理的拓展。太原的郊区和邻近的乡村地区,乡镇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分散,农村工业化对乡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足,加之长期以来户籍管理的限制以及我国特有的“自下而上型”城市化道路的导向,小城镇发育进程不快,集聚功能较弱。上述两个方面,都影响和限制了太原城市化的一体化发展,使城市化呈现出异质性、二元性的特点。?

长期以来,郊区在产业选择、布局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法规等方面,均没有纳入城乡一体化统一管理的轨道。郊区自身也存在很多生态问题,诸如乡镇企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土地不合理利用、村落布局混乱等。特别是位于城市外围的城乡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高度密集,生态环境治理上又属于城区和郊区均不便管理的地段,具有城市和郊区“双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城乡之间污染扩散与生态净化脱节。乡村地区由于采煤、炼焦、炼铁、造纸等污染型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式发展,同样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乡村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近十几年,随着太原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人口以及城市设施继续集中,城市的生产与消费功能日益增强,导致城市用水、用电量增大,废气、废水排放量增多,城市绿地和规划绿地不断被蚕食,城市生态功能日益衰退,生态问题十分严重(近一两年这一情况有所遏制和好转,但尚未形成根本好转的机制和态势)。在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过程中,实施“退二进三”战略,通过搬迁污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工业环境,但由于环境管理和技术改造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污染转移的问题,郊区和邻近的乡村地区生产、生活废物排放量增多,郊区作为中心城市的“绿肺”及生态系统的“还原器”的功能持续退化。可见,城市、乡村以及城郊地区之间的生态关系模糊,生态分工不明,生态结构亟待进行重新整合和重大调整。?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城乡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二元化现象,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极为不利。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缺乏广域交通体系的观念,受行政区划分割,大型区域性交通基础建设的协调性与一体化程度仍较低;大型动力供应设施,如输变电设施、煤气、燃气的生产与输配设施和热力生产供应设施建设中区域联合、共建共享以及城乡一体化考虑不够,导致郊区城镇、乡村地区规划建设中追求自成系统的倾向严重。城乡各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造成相互影响和越界污染;分散建设水源和供水设施,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自成体系,小城镇、农村及“城中村”给排水设施与管网建设滞后,城乡之间反差极大。?

2.中心城市发展层次不高?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城乡关系中,城市与乡村具有相互依存的特点,乡村是城市的腹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和基础作用,城市则在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这种中心地位不仅体现在城市经济规模大、技术层次高,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完善且对城乡关系的影响作用大,如城市具有带动作用强大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集中有大量的金融、保险、生产服务等经济核心部门。目前,太原市中心市区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很大,新兴服务业规模偏小,空间集聚也很不足,经济枢纽功能亟待加强。同时,资源型经济特征以及城乡工业同构现象造成城乡经济分工不明确、产业联系偏少,城市无法通过密切的横向、纵向及旁侧产业联系,对城乡经济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3.城乡联系的渠道不畅通?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通过各类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与高效配置,达到城乡共同发展的目的。经济要素流动的通达与顺畅,有赖于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以及城镇体系的完善。

就太原而言,二元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了城乡之间的自主发展格局。资源型经济的固有特点,造成城乡之间依靠各自的“体外循环”完成从投资、生产、企业管理、技术开发到市场拓展、销售的整个经济运行过程,再加上产业结构的趋同与刚性,使得经济要素在产业间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难于实现。

从道理上讲,各级城镇的正常发育以及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助于城镇发挥中心作用、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目前,太原城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城市、小辖区”。太原市由于城市辖区较小,造成城市腹地狭小,这样既限制了城市产业拓展的空间,妨碍了高耗能重型产业(同时也是污染型产业)的转移,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以及资本的内聚和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城乡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太原城镇体系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大城区、小郊区”。城区特别是原有三城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造成诸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而郊县卫星城镇和各类城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和经济规模。?

4.各类功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

这一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大量“城中村”的存在和中心城区生态功能空间的缺失两个方面。“城中村”的最形象说法就是“城市中的农村”,它虽然与城市社区或广大农村社区有同一之处,但差别与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城中村”在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农村属性和在地域空间和经济功能上的城市属性,形成了自身发展的二元、两难性和矛盾性,难以真正纳入城市社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之中,与城市社区“貌合而神离”,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协调、不和谐。在太原市建成区范围内存在的75个“城中村”,与城市街道犬牙交错,致使市区用地边界不清,管理混乱,城市总体布局调整的难度较大,严重地妨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

城市的生态空间是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级的维护和改善、生产和生活废物的排泄等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在太原市的城市建设和扩展过程中,过于关注生产功能的加强,忽视城市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强化,表现在空间上就是城市的绿色空间布局不断被蚕食,难以形成绿地系统和生态功能体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太原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市中心区人口更加密集。城市建设用地一再突破控制指标,尤其是大量绿地和规划绿地被侵占,修建各种建筑、修建住宅。其恶果是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绿色空间,导致生态环境功能的严重失调。??

二、城乡一体化的思路??

(一)总体思路?

针对太原市城乡关系现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最终实现城乡关系的融合和整体协调发展则是长期的奋斗目标。太原市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城乡发展统一规划为指导,努力改善城乡经济分工,积极调整城乡经济布局,着力协调城乡经济关系,统筹建设城乡综合生态系统、城乡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网络化和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关系的转型和整合发展。?

目前,太原市城乡之间的联系有越来越密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市场联系深化和中心市区污染企业以及其他工业企业的外迁。企业外迁实质上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域空间扩展和城市规模扩大的体现,也是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土地利用形式变动的结果,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城市化必将推动城乡一体化,但是仅仅依靠这一过程是远不足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还需要直接切入城乡分离的要害,从城市、乡村以及中间环节三方面着手。因此,解决太原市城乡相关问题首先要进行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将整合城乡关系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其次,针对城乡工业发展中分工不够明确的问题,整合城乡各类资源,重新确立城乡经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经济的转型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增强城乡经济实力。?

鉴于长期以来城乡生态环境欠账较多且问题严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着手进行生态一体化的建设;城乡统一市场建设是城乡关系整合的核心工作,决定着各类经济要素流动的活跃程度以及使用效率,必须消除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使城乡市场由传统的二元化市场区向相互依赖且等级分明的一体化网络系统转变;建设完善通畅、高速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城市化的地域推进、经济要素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整治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加大建设力度并适度超前发展将深刻改变城乡关系格局;太原市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的历程表明,体制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城乡关系的演化,建立有利于城乡关系改善和融合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市场体制,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二)战略要点?

根据城乡关系演变的阶段,太原市目前正处在城乡关系由隔离走向融合的调整时期,城乡二元特征仍然十分突出,实现城乡一体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做出巨大的努力。针对经济发展现状,综合确定太原市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要点是:平等、协调、融合、发展。?

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针对重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城乡不平等现象提出的。就是要改变旧的城乡关系,将城市和乡村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网络化的建设,赋予城市和乡村同等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比如太原市区的经济、文化、政治核心的优势,太原市近郊、远郊及相邻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等,实现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快捷流动,进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协调是指在城乡平等的前提下,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分工协作,整合发展,并在空间上有序分布,城市和乡村走向互动发展。就太原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协调应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本着发挥优势的原则,城乡在产业上应当各有侧重,明确分工,并通过增进产业联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城乡生态功能的分工,无论对城市还是对乡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城乡生态的一体化建设能够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并提高生态还原功能,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基础设施的城乡协调,将极大地提高经济要素流动的通达性和顺畅性,也可保证城乡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融合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是城乡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未来太原市城乡关系发展的方向。融合并不是消除城乡差别,是指在保留城市和乡村两种人类聚落形态的前提下,城市与乡村相互渗透,组成关系密切、彼此功能互补、利益共享的城市-乡村复合系统。这一系统是在保持城市和乡村特色的前提下,不同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空间因素的优化组合。融合是指以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的,城乡之间相互依赖、合作密切、结构合理的发展关系。?

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在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乡村的发展也需要城市在产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带动效应。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城市和乡村为了寻求自身发展而走过的曲折道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经济流通的各种障碍,实现各类经济要素在城乡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并以平等、高效的方式推动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综合对策?

1.加强制度体系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制度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针对现有制度的状况,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打破城乡分割的现状,建立城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进行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的规划工作,统一进行要素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集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改革,提高城乡间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流动的自由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创新和改革城乡土地管理制度,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发育,引导城市土地集约配置,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建立城乡一体化工业生产和行业管理体系,组建跨城乡、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形成利益集团共同体,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重新组合和利益再分配;废除或修订传统计划体制下妨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关制度、法规、条例和政策,使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2.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各类资源的整合?

太原市行政区划调整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正面影响初步显现,城市空间扩展步伐加快,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然而,要真正实现城市与郊区以及外围地区城乡一体化,不可能仅仅依靠调整行政区划的办法。事实上,行政区划变动所带来的对城乡关系的改变,恰恰表明必须重视城乡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发展,改变过去那种就城论城、就乡论乡的城乡分割型的规划建设做法,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点、工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尤其要重视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促使城乡职能一体化与空间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

3.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必须加快太原市改革开放的步伐,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市场。在城乡统一市场建设中,要打破城乡、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建设包括商品市场、各类要素市场在内的综合市场体系,并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工农衔接、城乡衔接以及农户与市场衔接,实现经济要素向利益最大化的产业部门、空间区位的自由流动,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高效性。基于目前太原市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现状,市场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统一管理城乡就业,加速劳动力的流动,满足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其他要素的流动提供人力保证。?

4.强化城市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一定要防止“城乡地位对等化”的倾向。城乡关系的平等并不是城乡地位的同等,要始终明确城市在城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带动作用,并且应当强化城市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城市的这一作用。目前,太原市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工业化扩散阶段,城市地域迅速扩展,亟待提升城市发展层次。一方面要切实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非生产性职能,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的规模;对传统商贸业进行改造,提高发展档次,扩大发展规模;加强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业化的高度化发展。另一方面,发挥文教科研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有力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转变观念,密切科研院所与乡村地区的联系,为乡镇工业和农业提供技术帮助,加快技术的扩散,并在实践中增强技术力量。??

三、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既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它是一个明确分工、相互促进、双向发展过程,其目标就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形成各有侧重、有机组合的区域经济整体。城乡一体化不是空间的均衡化,而是一个有效聚集、有机疏散、高度协作的最优空间网络系统。?

(一)城乡经济关系现状和问题?

1.城乡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任何区域都是在不断立足自我优势、认识比较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和培育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不仅如此,太原市城乡关系中,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基础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与充分的发挥。受能源基地建设影响,城乡产业结构都呈现出初级化、重型化、低级化的特点。太原市市区是全省经济、文化中心,省内核心地位相当突出。但目前来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城市经济功能发育不全。从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熟练劳动力、人才资源、市场条件、技术水平、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方面看,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或潜在优势,但目前还没有成为支持和带动市区以至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动力。?

太原市乡村地域较广,清徐、古交、阳曲和娄烦等市县的经济发展更多地受到“资源决定论”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技术设备陈旧、规模偏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城市化滞后非农化、工业生产单一化和产业竞争力弱的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邻近中心市区、面对城市消费市场是其突出的比较优势,而这些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发挥。?

2.城乡之间相互支持不够?

中心城市是市域经济活动的核心。城市系统是一个依靠一系列网络系统连接而成的综合体,包括交通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商品流通系统、金融系统、社会经济管理系统等。中心市区就位于各个系统和各条线路构成的市域系统的结点上。城市凭借自己的行政、经济、文化、交通地位,组织市域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将它与周围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腹地。反过来,中心城市也依靠腹地的资源、市场、劳动力等要素支持自己的发展。如果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各种网络系统能够畅通和高效运转的话,中心城市便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并带动市域整体发展,同时形成城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太原市商贸业历史悠久,但规模与影响与省会城市的地位并不相称。中心城市综合职能体系建设滞后,生产性功能过重,管理、组织、创新、服务功能发育不足,妨碍了城市对乡村和区域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制约了城市与腹地之间的功能联系,双方没有形成彼此依赖、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共建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城乡之间经济关系松散?

从太原的产业结构上看,近20年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壮大,打破了城市代表工业、农村代表农业的传统产业分工格局。但太原市特定的资源赋存条件和特殊的经济发展道路,使得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同构现象。城乡工业都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只是在产业规模、技术层次、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资源型产业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两类地区的工业经济联系都以区外为主,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微弱。而且,彼此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还出现了争抢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环境压力剧增。目前,太原市城乡经济联系以乡村向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心市区为乡村提供商贸及文教服务为主要形式,城市与乡村地区经济技术联系不够密切,尚未形成产业互补的合理分工格局。?

(二)经济一体化的途径?

目前,太原市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还相当大,这种状况对城乡之间的分工协作与共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当务之急是扩大乡村经济总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整城乡分工,加强经济联系,密切城乡关系,塑造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发展关系机制。为此,需要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进程,继续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城乡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1.完善和强化中心市区经济职能?

长期以来,太原市以生产功能为主的发展策略,导致城市功能发育不全,城市化质量不高。经济组织和管理职能不强,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业规模偏小,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与调控作用偏弱。商贸功能规模和等级有待升级,文化教育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还很不够,产学研分离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是乡村地区比较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技术层次较低的乡镇工业,另一方面却是研究成果束之高阁、科研技术人员无用武之地。完善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构建城乡经济中枢、技术支撑点及文化创新高地,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有着决定性意义。?

2.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农业的现代化问题仍然是摆在乡村地区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农业的现代化才能根本上完成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增强的任务。农业是乡村地区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够有效地摆脱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提升农村经济的质态和层次,彻底改变农村地区的发展面貌。同时,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太原近郊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充分,区位、交通、农业科技和农业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突出,具有在省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重点,积极推进近郊地区农业现代化,可以实现与中心城市的高层对接,能够为城乡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3.提高乡村城市化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周边乡村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乡村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发展的现象——产业集聚程度低,阻碍了农村工业化质量的提高;大量非农人口滞留农村,阻碍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城镇质量不高,吸纳资本、人才的能力弱;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乱占滥用耕地突出,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将有助于城市化质量的改善和乡村工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乡镇工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层次,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4.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市场?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分工产生交换,进而出现市场;反过来,市场又推进了分工。我国乡村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如果没有城乡职能的一体化和市场的一体化,就不可能实现乡村地区的发展。对于地处内陆的太原而言,推进城乡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经济壁垒、打破城乡分离状态、促进经济要素流动、实现城乡资源合理配置,使城乡市场由孤立的市场区向有机联系的一体化市场网络系统转变,最终实现城乡经济高效发展的经济一体化目标。?

5.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城乡之间必须有完善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各类经济要素才能保持顺畅流动,人流、物流、信息流才能具有良好的通达性,才能保证城乡关联渠道的畅通。近年来太原都市区外延扩展受交通指向作用显著,空间扩展由摊大饼式向轴线扩展模式转换,表明交通基础条件的改善对城市发展和城乡联系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市场建设一样,都是改善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

四、生态一体化??

生态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其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包括城乡在内,生态良性循环的顶级人工复合生态群落,增强和激活乡村地区的生态还原功能,确保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建立生态循环的有效渠道和途径。?

(一)总目标:建设“内陆生态城市"?

根据太原市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现状与特点,未来生态一体化应将建设“内陆生态城市”作为生态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太原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建设生态城市既是城市生态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转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系统各部分都得到协调共处和可持续地发展。生态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与周围市郊及有关区域紧密相连的开放系统,它是城市内部、城市与区域之间生态共建的历史产物。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建设内陆生态城市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环境方面,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

第二,在经济方面,除了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要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

第三,在社会方面,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市民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环保工作和活动,在全社会提倡一种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

第四,在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不仅要有关于环保和环卫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要有节约资源以及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要有一个相关的切实有效的行政与执法制度。?

(二)城乡生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

针对太原市的生态问题和城乡生态现状,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太原市生态建设规划,进行城乡生态分区,明确生态区的功能与目标,确定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第二,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点、线、面结合,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网络;第三,调整城乡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与生态的互补与互动。?

1.生态功能分区?

依据太原市城乡生态环境现状的不同,生态环境的空间结构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呈南北方向伸展的半环状内陆生态景观圈层:最外围为森林绿色屏障,由东西北部山地丘陵地带的森林、草地及耕地组成,分布于阳曲县的西山和古交市石千峰等地的东山次生林带,面积约1.91万公顷,是太原市主要的森林分布区域;中间是汾河谷地农业景观区,主要指上兰村以南的汾河城区段和清徐段,这里经济活动与人文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建设要增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比重,增强城市绿肺功能,实现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的目标;再向里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市边缘地区,为城市绿地、绿肺,生态走廊建设的重点;建成区地处生态系统的核心,属于经济密度较高的资源型城市生态景观,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旅游、科技等绿色产业比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尽快建设内陆园林城目标。?

2.城乡生态空间格局?

在建成区及近郊县范围内建设“南北两肺呼应、东西两翼保护、纵横两轴贯通"的总体绿色生态布局。具体而言:?

南北两肺:指清徐生态农业区和万柏林及阳曲果林保护区;?

东西两翼:指东西山原始林或人工次生林带。这两翼是太原市区域生态系统最丰厚的资源,也是实现太原市森林围城的基础。?

纵横两轴:纵轴指汾河主干道绿色景观带,横轴指太旧高速公路沿线绿化风景带,两条绿色轴带在太原市建成区交叉,是组成太原市生态网络的主干。?

在这个总格局内,扩建和改造中心市区范围内的大型公园、绿地、水面,将其作为有效的生态缓冲岛,同步建设星罗棋布的各类小花园、小游园和小景点;以城乡交通要道绿化为依托,形成点、线、片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格局。?

3.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汾河生态走廊:以汾河公园草地、林带、水库为绿岛,以滨河东路、滨河西路道路绿化为绿轴,建成太原市生态示范区。并以此为依托,沿汾河主干道向南北延伸,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绿色生态廊带。其作用在于:改善太原市主河道——汾河的自然环境,保护汾河的生态环境;净化太原市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与东西山森林带遥相呼应,形成“森林围城"和“森林入城"的双重生态效应;同时形成太原市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风景线。?

城市园林绿地:以太原市森林公园为基础,建成一个以暖温带植物群落为中心,培育北方花卉、草地绿化优良品种,集四季园林与化石、标本为一体的北方生态博物馆。依托城市公园及社区绿化,增加建成区的绿地面积,形成点、片结合的城市绿肺,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发展水生植物观光、水产养殖、垂钓等旅游观光地,建设晋阳湖生态养殖度假区。重点对迎泽大街、水西门街、府东、府西街、北大街及滨河东、西路、五一路、解放路、新建路等城市主(次)干道进行绿化、美化,增加道路两旁植被的层次性、多样性和观赏性,建成具有园林景观功能的道路绿化林带。?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选择生态条件较好的清徐、晋源两地,改造城市周边农业生态景观,建成生态旅游、果园观光基地,设立田野学校;在近郊城乡过度带,以道路为依托,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圈层,依托居民小区和农家院落,建设庭院生态基地;阳曲、娄烦应进行立体生态农业建设,在原有林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按照“山上水源林、山腰经济林、山麓水果林”的布局模式,建设生态型农林复合系统。??

五、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乡基础设施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联系的基础,是城乡之间各类经济要素空间流动的纽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保障。?

(一)基础设施网络存在的问题?

1.交通系统?

太原市是全省对外交通的汇集点,又是全省城市交通建设的重心。从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角度分析,目前太原市交通运输系统建设面临着如下问题:?

第一,交通体系建设缺乏广域交通体系的观念,受行政区划分割,大型区域性交通基础建设的协调性与一体化程度仍较低。太原市大型区域性交通设施和交通节点主要位于市区南部以及太原与清徐、晋中市榆次区、祁县的交界区域,太原铁路枢纽实际上是太原——榆次复合式枢纽,大型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都需要跨越行政区协同解决。但受行政区的分割,太原铁路枢纽发展、太原机场净空范围的控制、太原榆次间大型物流仓储中心的建设还存在许多矛盾与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制约着交通体系的长远发展。?

第二,城市边缘区高速公路体系还不完善,对外交通与市内快速交通衔接性较差。太原市域和太原都市圈内部高速公路密度过小,覆盖面窄,无法满足城市间密切交往的需要。环城高速公路体系还未形成,城市内的高等级干道与城市周边的高等级干道的互通性较差。城市换乘系统建设不完善,对外交通与市内快速交通衔接性偏低。城市内部多纵多横的主干道路系统只是从本市出行的角度去规划的,缺乏与相邻地区的协调和连接。?

第三,缺乏从都市圈域一体化的高度建设内部交通体系的观念。连接都市圈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还很不完善,维系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以公路为主,圈域内部城际快速干道还不成体系,太原与榆次之间、太原与清徐之间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未有系统考虑。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仅从本市的角度去规划,与城郊小城镇与周边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尚未建立。?

第四,城市内部“城中村”道路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道路狭窄、曲折,不成系统,无法满足人流、物流、停车及消防的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道路交通系统往往不能与周边地区有效地进行协调和衔接。?

第五,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及其边缘区区域的功能区协调程度差,城市形态呈“线状”畸型发展,受“要想富,快占路”的价值观念影响,相当部分边缘小城镇和乡村盲目地沿高等级干线公路建设工业小区和商铺,省道、国道迅速“市街化”,不仅严重影响交通干线的畅通与安全,制约城镇建设的长远发展,而且还将导致耗资巨大的二次改造。?

第六,交通管理方面缺乏整体协调和规划。涉及交通管理的各部门分工太细,各管一段,各自为政,不仅条块分割严重,而且条条和块块内部也常难以协调。条条块块之间在交通用地、规划布局、管理实施等各环节都存在着利益冲突,造成道路交通零碎不衔接和建设、经营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2.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包括电力生产及输变电设施,区域性煤气、燃气的生产与输配设施和热力生产供应设施。随着人民生活与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动力供应系统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能源供应结构会进一步发生变化,从能源需求、结构变化角度分析,目前动力系统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大型动力供应设施,在输变电设施、煤气、燃气的生产与输配设施和热力生产供应设施建设过程中,对区域联合、共享以及城乡一体化等因素考虑不够,导致市郊城镇、外围城市规划建设中追求自成系统的倾向严重。?

第二,城市内部“城中村”、城市郊区小城镇与中心村,动力供应网络建设不足或形成空白,能源利用结构转化滞缓,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第三,中心城与边缘区预留线路走廊、动力设施建设用地统筹规划不够,“马路拉链”现象时有发生。?

3.给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

太原市在城市给水系统建设方面发展较快,引黄济并工程竣工后,太原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有所缓解。从河道水体的流域性特征分析和筹划,城市供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从市域甚至更大区域的水体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水源流域的高度整体协调。但是,在目前的城市给排水体系建设中“就城市论城市”的倾向仍较严重,具体表现为:?

第一,都市圈内各城市根据各自的需要,安排水源地和取水量,自成体系建设自己的给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盲目分散建设,水源利用设施的合理配置没有整体区域协调,不利于资源的优化利用。?

第二,城乡工农业用水和城镇乡村居民用水缺乏一体化规划和合理分配,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之间矛盾突出。?

第三,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比较完善,但自成体系,小城镇和农村及“城中村”给排水设施与管网建设滞后,城乡之间反差极大。?

第四,城市与村镇排水口缺乏统一协调规划,流域上下游相邻城镇间存在水污染矛盾。

第五,水资源管理体系仍较混乱,水务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4.其它系统?

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太原市与都市圈其它城市特别是晋中市的一体化问题,农村通信设施建设是薄弱环节。?

安全保障系统主要包括防洪和抗震两大部分。太原市区汾河干流防洪标准已达到百年一遇设防标准,存在的问题是防洪体系建设本身也是整个流域河道与水库整体整治的一体化工程,城市独立的防洪工程建设对解决防洪的根本性问题仍比较脆弱。?

(二)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思路?

太原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统一规划起步,协调整合为主,生产性设施先行,分区重点推进,管理创新保障。?

太原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内容包括三个空间层次、五大支撑体系和五大系统(见图2)。其中,软支撑体系由规划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微观主体运营机制、土地管理机制和投资机制组成;物质支撑体系由交通系统、动力机制、通信系统、给排水系统、环境生态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等组成。?

(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重点?

1.交通运输系统?

对于都市区域,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空间一体化首当其冲的是交通一体化建设。太原市交通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是:第一,建立以大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镇交通发展模式。调整运输结构,切实贯彻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以发展常规公共汽车、电车、小型公共汽车为主体的城市交通结构。随着郊区的发展,从市内的“市区公交”扩展到都市圈范围内的全域公交,形成大公共交通体系。按照太原发展实际,都市圈内应优先考虑中心市区与榆次、清徐之间、主要小城镇之间的大公交体系,建立起公共交通与城镇布局相互支持的良性发展链。第二,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立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共交通为辅助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大城市客运交通所倡导的模式。把都市圈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十字”形地铁、由同蒲铁路、河西铁路专用线、北郊铁路专用线、以及规划中的南郊铁路(义井工业站经姚村至榆次)组成的椭圆型环城快速市郊铁路等有机组织衔接,与各主要城镇环城快速干路建设相协调,形成与城市开发建设以及对外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以地铁、轻轨为主的轨道交通体系。第三,一体化建设城市之间、城镇之间的快速干道。首先在太榆之间、太原至东观之间、太原至徐沟之间构建快速干道;创造条件,通过延伸滨河快速干道、改造其他道路,形成都市圈南部城市以及主要城镇间联系的快速干道。第四,强化广域交通体系。高标准一体化建设太原—榆次复合型综合枢纽,搞好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类交通设施、站场、线路的配套建设,形成便捷、顺畅、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省域交通枢纽,拓展六向对外交通通道,即与晋东、晋东南、晋中、晋西、晋西北、晋北相联系的、由省道和国道组成的六条辐射型快速干道,加快通往晋北、晋南、晋西、晋东南的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步伐。?

2.动力系统建设?

太原市供电系统建设要摆脱本地电源自求平衡的思路,从全省大电网角度解决太原市及其都市圈的电源问题,本地电厂逐步改造为调峰电厂和热力电厂;根据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要求进行电网改造,都市圈内主要城市间建设220千伏双环网,完善各城市110千伏运行网络,加大小城镇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形成区域、城乡一体化的供电网络;加强电力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协调,综合考虑变电站、高压走廊与城镇发展方向、城镇功能分区、城镇道路系统的协调。?

3.给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

第一,实施“省水高效”战略,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生产体系,建立节水型的生活服务体系。第二,建立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协调与整体配置体系。水资源开发应按都市圈汾河流域统一规划,对水体区域的功能分工及水资源可用量与可供量进行综合研究,合理调配区域水资源,统筹区域取水口与引黄调水的资源利用。第三,实现区域性综合用水。区域性综合用水可以在特大型、大型企业建立废水闭路循环系统,也可以在厂际之间进行区域性综合利用,还可以在工业与农业之间,居民用水与生产用水之间建立。第四,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水源的合理保护。彻底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革除多头领导、部门分割及部门之间互相牵制的局面,按照水体循环规律和区域内用水系统的特点,统一安排分区性的水资源规划、调度、分配、利用和保护,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区域性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第五,建设和完善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建设。应逐步建立城市分质供水系统,重点加强“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的供水管网建设。

排水系统一体化的重点是按照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合理划分污水分区,一体化布置排水口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大型化可以降低处理设施的基建投资,便于管理,而且可以降低处理能耗,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这一点已是共识。然而过于集中,污水收集和输送的成本迅速上升,会抵消前述优点,如果再考虑污水处理后的回用,分散处理,就近回用,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中,应根据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解决好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关系,合理选择污水厂厂址和回用设施布置方式。?

(四)分区建设对策?

1.城市内部(建成区)?

城市内部(建成区)应以整体协调的观点,整合中心城市内部城乡之间的各种基础设施资源,减少各区域之间、各级行政单元之间、各种基础设施之间的建设矛盾,提高各种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对“城市里的乡村”的一体化改造,可根据更新改造的不同起点或不同阶段,按低、中、高三种方案,分区域、有步骤地实施。

低方案:乡村土地所有制全部维持集体所有制不变,基本按照区域现状以居住用地为主的功能,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部分改造,原则上不伤筋动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置达到三类居住用地标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将参照城市工程规划的标准建设和管理,在道路设施的布局、结构和其它基础设施的标准上可有一定降低,但必须保证道路红线宽度至少达到3.5-5米,主要路段拓宽到7-9米,建筑红线再退后1-2米,并为今后的拓展提供相应的预留空间。?

中方案:乡村土地所有制大部分维持集体所有制不变,逐步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用地功能及性质更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将基本按照城市工程规划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在道路设施的布局、结构和其它基础设施的标准上略有降低,但必须保证道路红线宽度由现在的3-5米拓宽至9米、12米或15米,建筑红线再退后2-3米,同时逐步完成其它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最终达到城市建设要求。?

高方案:乡村土地所有制由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用地功能及性质的统一更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将完全按照城市工程规划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在道路设施的布局结构和给排水的标准上,对亟待更新改造的项目结合分区和控制性规划一次性改造到位。?

2.城市边缘区?

3.都市圈域?

确立城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是促进大城市圈经济、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当务之急。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着眼点是都市圈内各个城镇,特别是主要城镇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协调和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一体化的着手点是协调管理。从基础设施一体化政策分区角度,本区域为协调管理区。?

六、空间一体化??

城乡空间是各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物质载体,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合理、有序的城乡空间格局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

(一)城乡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1.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土地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载体。与其它内陆城市一样,太原市长期沿袭的城乡分割型土地管理体制和刚性化的土地流转机制,形成了城乡特点迥异的土地利用格局,妨碍了城乡间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制约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城市内部,一方面土地短缺问题相当严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等诸多问题。目前,各类用地比例不合理,道路、绿化、科教用地偏低,工业用地规模大,利用效率低,一些与城市功能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占据了城市土地的黄金地段,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育和发展。在郊区农村,农民住宅用地比例过大,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大量占用土地。特别是城市边缘地区,仍然采用“农业方式”利用“城市土地”,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对城市化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2.城镇体系不健全?

太原城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城市、小辖区”。太原市城市辖区较小,限制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制约了中心市区的产业布局活动,不利于占地大企业的搬迁转移,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以及资本的内聚和产业的发展。太原城镇体系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大城区、小郊区”。城区特别是原有三城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造成诸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等一系列问题,而郊县卫星城镇和各类城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无法承担带动乡村发展的功能和任务。?

3.“城中村”散布于建成区?

“城中村”是指历史与现实形成的、紧紧地嵌接在城市社区内或处于该城市社区边缘地带的某些农村社区。“城中村”的最形象说法就是“城市中的农村”,它虽然与城市社区或广大农村社区有同一之处,但差别与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城中村”由于在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等方面与城市形成二元体制,难以真正纳入城市社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之中,与城市社区“貌合而神离”,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协调、不和谐。在太原市建成区范围内存在的75个“城中村”,与城市街道犬牙交错,致使市区用地边界不清,管理混乱,城市总体布局调整的难度较大,严重破坏了城市的总体规划。?

4.城乡空间分工不明确?

长期以来,太原市走的是一条重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城市的许多经济职能严重缺失,而城乡二元化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状况。乡镇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造成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工业经济结构严重趋同,难以形成经济分工和经济联系,并且彼此制约,地域内在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上内耗激烈,低水平重复,经济缺乏合力和活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城乡之间缺乏功能分化,城乡空间经济联系很差,资金、技术、人口、产业等要素的空间配置不合理,空间流动微弱,不利于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经济规模难以扩大,经济结构转换迟滞,发展层次无法提升,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5.城市绿色空间缺失?

城市是一个人工系统,生态空间是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维护和改善、生产和生活废物的分解还原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太原的城市建设和扩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生产功能,忽视对城市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强化,城市的绿色空间布局不断被蚕食,导致绿色空间功能体系建设的滞缓。在农村地区,农民建房用地大幅度增长,乡镇企业用地不断扩展,侵占了大量的农村绿色空间,弱化了农村应有的生态还原功能,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

6.城乡空间组织化程度低?

在太原近郊,在行政区划和户籍制度的约束作用下,乡镇企业大都就地办厂,形成了一种乡土经济格局。这种分散型农村工业化,导致小城镇不发育或城镇服务半径和人口规模过小,难以为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提供应有的支撑作用。从中心市区看,具有都市特色的功能性产业,尤其是高层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城乡之间以交通为主的空间网络建设滞后,导致太原市城乡空间组织结构松散、组织化程度低,中心城市与各次级增长极点及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够。这严重影响了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不仅导致空间要素的重复配置和浪费,而且造成城市化规模经济的低效运行。?

(二)城乡空间的分区划分?

中心城区:包括太原市建成区的大部分,东起建设路,西至新建路,南起南内环街,北至城北街。以城区内部经济功能的完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为主要任务,严格控制工业的发展,原则上不再增加工业用地,现有工业逐步向外迁出,向外围组团转移;要充分利用现有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发展金融、保险、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和地位,增强城市的服务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使之成为太原市和山西省的经济组织和管理中心;必须注重生态工程的建设,大力规划和建设园林、绿地,进一步减少污染源和严格控制污染强度,切实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增强其生态功能。?

城市扩展区:包括迎泽区、杏花岭区的非中心城区部分以及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小店区和晋源区四个城区的全部。以接纳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扩散为主。太原市市区的新增工业、外迁工业及新增的城市建设项目均可考虑到这里来寻求空间;产业的发展应依托驻地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的发展上,空间上可以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加速产学研一体化;依托太钢、太化、太重、西山等大型企业集团以及良好的市政工程设施、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组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生产技术协作和规模化生产;对现有产业要搞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有效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危害;小店区和晋源区将是未来太原市市区向南扩展的主导方向,因此要搞好长远发展规划,集约化使用土地资源,各类建设用地的规划既要合理,又要具有前瞻性;此外,小店区和晋源区还应充分利用现有区位和农业、旅游业发展基础的优势,面向市区消费市场,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并逐步提升旅游业层次和规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外围生态功能区:包括太原市所辖娄烦县和阳曲县。根据这两个县的空间区位、产业基础、发展条件等多种因素,主要承担城市生态还原和绿色屏障功能。古交位于太原市上风和上水位置,生态区位重要而敏感,其发展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要严格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娄烦县和阳曲县属于太原市的后进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其发展既要考虑生态区位,又要加强与中心城市的产业关联,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发展城郊农业、旅游业、副食品供应业等,同时结合当地农业开发,加速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的发展。

外围卫星城镇:包括晋中市区、古交市区和清徐县城。由于太原市自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城市的扩展以向南为主,因此位于太原市南面的晋中市和清徐县与市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将越来越密切,逐渐发展成为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联系的都市型地域。清徐县经济实力较强,但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要从解决乡镇工业的分散式发展问题着手,积极加强与中心城区的经济分工,更加重视小城镇建设,推动乡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乡村城市化的发展。古交市的资源型产业要向高级化、深加工和清洁生产方向发展,减少废物排放量、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古交市作为太原市的卫星城市,加强与中心市区的产业分工联系,搞好市政建设、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内涵,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市区向南的扩展,晋中市与太原中心城区的空间距离逐渐缩短,两个城市在产业联系、市场整合、资源共享等方面互补发展的潜力巨大,晋中市区必将成为太原大都市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城乡空间一体化的重点?

1.城市多中心、沿轴线发展?

世界各城市空间布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单中心环状扩展模式、二是多中心轴线延伸扩展模式。近年来,太原市城市空间扩展的交通指向特征十分明显,正在由摊大饼式向沿轴线扩展模式转变。要进一步强化迎泽大街、长风大街两条东西主轴的建设,使之成为太原的都市化景观带,同时依托(东、西)滨河路以及东西向城市出口道路,加快城市南进(以及西移)步伐,不失时机地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城乡结合部发展?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影响强烈的地域。太原市充分重视城乡交接地带的开发建设,引导资金和经济要素流向,改造这一地带的产业特征和景观特征,调整区域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使之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导区域。要从改善与外界的可通达性入手,致力于道路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交错地带成为城乡经济技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长风大街以南地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拓展空间,要尽快从体制上解决边缘区的“刚性化惯性发展”问题,缓解和消除向“城市化寻租”的不良现象,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3.彻底改造“城中村”?

基于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为数众多的“城中村”始终游离与城市之外,难以真正纳入城市社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之中,与城市社区“貌合而神离”,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协调、不和谐。“城中村”地处城市之中,与城市的各种联系相当密切,更易直接地受城市的带动和影响。城中村与城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极大地促进其产业结构的非农业化和经济效益的多元化,表现在农业基本消失,

二、三产业及其土地收益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比一般农村社区富裕,与广大农村社区相比,城市化、现代化要容易一些。城中村的改造,是城乡空间一体化的首要任务。??

七、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

城乡一体化是从区域角度出发,在承认城乡差异的基础上,以城市为中心,明确城乡分工,实现城乡相互促进的双向发展过程。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城市突出的中心地位、城乡之间密切的联系、城乡各类资源的统一和高效配置、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以及农村经济实力的强弱、产业基础的优劣等。提升中心城市地位、稳固农业基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强化城乡经济联系等,都是推进太原市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心城市发展与城市现代化?

太原市市区作为市域和省域中心城市,目前已进入极化和扩散相结合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一方面人口、技术和其它经济要素继续向城市集聚,另一方面产业、资金、科技信息等经济要素向外溢出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共同发展。太原市作为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重工业基础雄厚;同时,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太原市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刺激乡村和周边地区的生产和开发。近年来,太原市一些初级加工、零部件加工等产业的扩散,为周围乡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太原市是全省的科技文教和信息中心,是培养人才、开发智力资源、广泛交流和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基地,能够有效地对周边农村区域进行技术、人才和信息的输出,带动周边农村区域科技文教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太原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只注意发挥其工业基地的作用,而不注重城市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等多种功能的开发,造成城市工业片面发展,而城市中心功能载体——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严重削弱了城市应有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城乡经济联系只局限于乡村向城市提供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城市向周围乡村提供工业制品和其他服务。城乡两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彼此封闭的状态,不仅使经济低效增长,而且强化了我市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乡村城市化滞后、城市现代化受阻和乡村孤立发展,城市与乡村的比较优势均未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太原市“退二进三”为标志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城市功能更新、向现代化迈进创造了条件。随着城市建设日益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加强,吸引、辐射能力以及服务范围的加大,对区域内乡村的发展也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乡村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

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了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传统观念和空间格局,使乡村经济由第一产业领域向第

二、第三产业领域扩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谱写了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篇章。太原市周边地区乡镇工业较为发达,在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虽然乡镇工业在发展的水平、质态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它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经济社会的面貌,不断缩小着城乡差距,为城乡之间进行广泛的联系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承包经营的农户在巩固其生产主体的基础上,围绕自己的生产,进入“产前”和“产后”两个领域,与工业、商业以及其它经济组织和服务组织建立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从而确立了农民作为交换主体的地位,最终使农民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农业产业化从经济上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所依赖的自然经济基础,打破了乡村地区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状态,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生产诸要素的结合,同时也成为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密切联系的重要方式。?

乡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发展,能够在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城乡市场体系,使生产力诸要素具有充分的活力和最大限度的活动领域,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在产业间、区域间得到合理配置。这无疑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条件,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小城镇建设与乡村工业化、城市化?

依托天然禀赋的矿产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闲散资金和其它资源,并吸收城市释放的能量,太原市乡镇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乡村工业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城乡之间进行广泛的联系和交流创造了条件。目前,太原市邻近地区乡镇工业发展结构层次较低、增长方式粗放、空间布局分散,应当借助紧邻中心市区的区位优势,利用城市的技术力量、产业扩散等有利条件,加强与城市的产业联系和经济联系,实施产业改造和优化升级,这对于实现城乡产业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乡村城市化是指乡村地域中传统型社区向城市现代型社区转变,从而使滞留在乡村地域上的居民逐渐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过程。目前,在太原近郊区以及乡镇工业较发达的远郊区,乡村城市化已较为明显。乡村地域的就业结构、人口居住地和居住方式、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封闭状态正在打破。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大量乡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乡村地区的收入水平,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加速了乡村城市化进程,而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又使城乡差距日益缩小。因此,乡村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

从城镇体系看,小城镇是属于城市范畴,是城市居民点中的最下一个层次,数量最多并与农民具有血缘的那一部分。从农村地域体系来看,小城镇又是农村地域体系的最上层次,起着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小城镇既是城乡生态经济要素的中转站,又是各种城乡矛盾的集中地和激发区。无论是乡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还是城乡一体化,都离不开小城镇的发展。从产业上,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空间载体。要通过完善乡村地区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各类经济要素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使其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从地域上,小城镇作为城市和乡村地区联系的桥梁,凭借自己的优势,为城市产业、经济技术扩散提供场地和条件。通过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腹地等层层带动模式,传递和扩大大城市的增长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市场的作用与政府的引导?

城乡一体化动力系统的运作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无论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都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从市场需求出发,本着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原则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与资金使用效率。要冲破城、乡二元结构思想的束缚,从城乡大系统总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坚持城乡并重、城乡一体、经济为先的原则,发展城乡经济。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太原市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政府的参与才能够实现,比如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为市场运行提供一种宽松的、良好的环境,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上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例如,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作用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有利的制度将极大地促进中心城市溢出效益的发挥,并能有效地降低城乡之间经济合作的制度成本。如城乡之间经济协作、补偿贸易、经济联合等一系列经济制度的创立,就极大地推动了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合作。反之,则不利于城市经济势能的溢出。政府还应当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政府掌握着土地批租权,从土地批租得到的资金一部分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五)制度创新?

针对城乡关系现状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改变现有的城市管城市、乡村管乡村的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建立一套全新的城乡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体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首先要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土地地价管理,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发育,建立城乡土地合理、高效利用的配置机制。其次,加快落实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人本化、人性化管理,变固定户籍制为城乡一体的身份制度,实现劳动力在城乡间的顺利流动。同时,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快速提升小城镇在乡村发展中的中心地位。第三,走出条块分割的误区,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统筹规划管理。在建立一体化城乡市场的同时,从城乡一体化角度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打破城乡界线,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各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

《[注意]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xindetihui/jingyanjiaoliucailiao/20150716/113390.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