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后浪”丨高惠强:心怀感恩走稳行医路
时间: 2020-07-30 03:12:51 来源:闽宁“后浪”丨高 作者: 闽宁“后浪”医者仁心。29岁的中医高惠强在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日子里,最希望时间倒流。如果能回到父亲打工负伤的那一年,他想用自己的医术为父亲推拿治疗,还想用自己艰苦奋斗赚来的钱带父亲下顿馆子、买身衣服。
时光不会倒流。在收获病患源源不绝的感谢与敬意时,高惠强想把这些崇敬和敬意全部送给父亲。“他是一个强人,如果能念点书……”高惠强有些哽咽,回忆开始流淌。
父爱如山撑起一片天
2006年,父亲独自一人带着高惠强和姐姐,从老家固原市西吉县震湖乡移民到闽宁镇。
到闽宁镇的第一天夜里,大风吹得窗子噼里啪啦作响。窗外的夜色凄厉得吓人,15岁的高惠强用被子把头蒙得更严了。
已近年根,高惠强家周围静得出奇。放眼望去,荒滩之上没有半点烟火气息。举目无亲,一无所有。父女三人被这荒凉冷到了。
大年三十那天,父女三人抱头痛哭了一场。过了年,姐姐不愿意留在这里,毅然回老家上学了。只留下高惠强和父亲相依为命。这一年,高惠强在闽宁中学上初三,父亲外出打工。奶奶抽空来家里给高惠强做了一段时间饭,大多数时间高惠强都是独自守着两间空房。“那时候太无助了!”高惠强清楚地记得,凛冽的寒风吹打门窗,周围再没人家,只高惠强家一户人家。夜里无端地从远处传来奇怪的声音,他紧紧地抓着奶奶的衣角,把门窗堵得严严实实。
即便是举目无亲,一无所有,高惠强依然守着这个小家,等着每周末父亲打工归来。父亲归来,家里的灯火格外温暖。
“快去看书,饭我做,你别管……”疲惫的父亲一把揽下儿子手中的锅碗,撵着他去看书。周末,高惠强总是吃得特别多。
出路,对于这个既当爹又当妈的农村汉而言,就是儿子走出大山上学不犯愁。“走出大山,父亲已经给了我一整片天!”高惠强激动不已。如果不是移民到闽宁镇,他每天仍要4点半起床赶夜路上学,每天仅靠家里带来的饼子充饥。学校宿舍的大通铺,连一床像样的被子也没有,夜里老鼠就在脸上来回爬。闽宁镇宽敞明亮的学校和崭新的课桌,还有从未触碰过的电脑、篮球,很快撵走了举目无亲、一无所有的无助感。移民村的幸福生活,正在父亲披荆斩棘的奋斗中一点点靠近。
梅香自苦寒温情暖寒门
“让娃来银川,吃住都在我那儿,这的教学环境好,借读费我出了!”家住银川的二叔热情地把高惠强接进了家。走出大山,亲人并不遥远。
这一年,高惠强18岁。第一次走进银川,第一次见识了八车道的北京路。借读在银川实验中学的高惠强对二叔的帮助铭记于心。家在永宁县胜利乡的三叔,也时不时给高惠强送来水果和零花钱。
不再是举目无亲、一无所有。正如父亲所说,走出大山出路多,叔叔们的帮扶让高惠强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
“老家上学一周就备一壶水,洗脸就嘴里含一口水一点点抹在脸上,住校很少洗脚更别提洗澡了!”高惠强笑着说,高中的学习环境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高惠强格外珍惜。每天早上天不亮,高惠强就敲响了学校保安室窗子。第一个走进校园,晚上学校关门才回家休息,早出晚归、勤勤恳恳。班主任秦立国老师对这个勤奋的孩子既心疼又不忍。秦立国老师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让农村走出来的高惠强慢慢自信了起来,回答问题也积极了。
2010年,高惠强以484分的一本成绩名列全年级前列。“恭喜你,高惠强!你要记住,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你要一直读下去!”秦老师的鼓励犹在耳畔。
追随恩师的期待,高惠强一路苦读。学士、硕士、博士,一路晋级。研一那年,高惠强一下拿了8000元奖学金。他骄傲地说:“拿到奖学金时,我第一时间给秦老师打了电话,我要用研究生奖学金请老师吃饭”!
行医济世求索之路长
“你继续读吧,只要你继续读,我砸锅卖铁都供你!”让高惠强继续读书,这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为了缓解父亲的重担,高惠强放弃了攻读博士的机会,毅然选择先行就业。2019年,高惠强凭借优异成绩顺利考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