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寻访江阴瓠岱桥

时间: 2020-07-23 23:20:00 来源:寻访江阴瓠岱桥 作者: 寻访江阴瓠岱

寻访江阴瓠岱桥

我来江阴打工已有多年,有许多奇闻异事记忆犹新,其中瓠岱桥"镇"?听当地人谈瓠岱桥,津津乐道,听我多年的老同学说起瓠岱桥老家的拆迁充满伤感,只留下满满的童年回忆!有人说先有瓠岱镇后有陆桥镇,看来历史久运!这引起了我的性趣,我寻去探访,遗址只有桥的残壁,这勾起我对那段历史长河中的慢慢寻觅听我娓娓道来。

瓠岱桥 是一座知名度算不上很高的桥,曾经横跨于现在华西村境内的张家港河之上。在人们眼中,它是一座既普通又非凡的桥。普通,是它既没跨度的雄壮,亦无形状的奇异,只是让上世纪弧岱村河东、河西居民的交通有了坦途;非凡,则是它虽已荡然无存,但作为故乡的桥,似乎永远飞架在心灵的空间,铭心刻骨永志不忘。那一幕幕发生在桥旁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瓠岱桥名称的由来,听当地人说历史悠久可追塑到明代,相传明代中期安徽代山瓜农在此卖瓜,皇帝路过此地,渡船过河买瓜,称好瓜好瓜,同时建议造一座桥,方便百姓过河,由此得名瓠岱桥。新中国成立前后,瓠岱为乡政府所在地,因行政区划变化中心位置转移,建于明代初的瓠岱桥,在1958年开凿张家港河时拆除后重建。直到2003年再次拆除旧貌换新颜。昔日的荣光已不在取代而之华西钢厂等一批企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据同学回忆从无锡到江阴还没有通班车,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客船。从无锡工运桥坐上中午11点开航的轮船,而瓠岱桥就设有码头,在令人乏味枯燥的漫长旅途中,下午5点左右船员一声“瓠岱桥到了”,到站的乘客一片欢呼,如同获得大赦一般,站起身松动久坐酸痛的筋骨,拎着行李小心翼翼地走过颤抖的跳板,踏上了瓠岱桥的土地。望穿双眼期待我们归来的爷爷,在码头上等候了1个多小时,满是皱纹的脸笑开了花。他迎上前来,将一副“络绳”(挑担时用的绳架)麻利地装好,并在络绳架上放好草窠盖,我和姐姐一前一后坐上去(如只有一个小孩,则在担子另一头放石块或装满水的瓮头以平衡重量),优哉游哉地体会着平常极少的享受。

瓠岱桥老街仅有五六十米长,街面的道路也只有3米多宽,两旁的店铺有大饼店、饮食店、药店、书场,电影,虽然不过七八家,但可以说是当时瓠岱桥商业繁荣的精华所在。经过小吃店就可闻着四处飘溢的香味。有些邻村的小孩缠着爷爷迫迫不及待地要光顾了,爷爷似乎踌躇了好久,才下了决心带小孩进店,花1角钱、一两粮票,买了一碗馄饨,坐在缺角摇晃、桌面油腻的八仙台旁,一边点上“潮烟筒头”(一种用竹子做成的烟筒),一边慈祥又爱怜地看着孙子吃馄饨。幼童哪里知逍这一角钱,一碗馄饨的钱,要爷爷在田里辛勤劳作几天才挣得到,这种待遇,只有长孙才能获得。还有一种叫“麻尖”的大饼,形状为平行四边形,上面沾有芝麻。刚烤出的“麻尖”带着土炉的温度,撕开后夹上油条,咬一口满嘴生香,嚼劲十足。“麻尖”和油条分量很足,即使是成年汉子,再添一碗现做的豆腐花,也能应付一顿早饭。在冬季瓠岱桥书场,里面坐着一大帮老兄弟们,坐在油漆斑驳、棱角磨圆的残旧椅子上,悠闲地吸着“潮烟筒头”。一些“想得开”的老哥们,还会点一壶红茶和瓜子,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历史故事和名人轶闻的享受中,悠闲地坐上半天。他们的装束几乎千篇一律:头戴罗宋帽,身穿老式的棉袄,脚穿“芦花靴筒”(鞋底由草绳做成,鞋面由芦花及秆编制,鞋子里面铺上稻草,穿着非常暖和)。穿旧了的“芦花靴筒”还有可用的妙处:用绳子系好后沉到池塘里半天时间,就成了土婆鱼的“安乐窝”,到时拎起绳子便大有收获,总能成为餐桌上美味享受!

到了农历三月十八的瓠岱桥集场,则有了堪称比春节还要热闹的场面,也是瓠岱桥一年一度名声最“雄起”之时。四邻八乡的人扶老携幼纷纷前来赶集,瓠岱桥堍摆满了蔬菜、活禽、新农具、小百货,吆喝叫卖讨价还价,摩肩接踵人声鼎沸。赶完集市,家住附近、纯朴善良的村民们则热情地邀请亲戚朋友来到家中,用隔年酿制的“十月白”米酒和平时舍不得吃的咸鱼、咸肉盛情款待宾客。当然,江阴人待客的“标配”——馄饨、团子是必不可少的。来江阴打工这么多年一直延续这个传承习惯,直到现在才逐渐消失,江阴人的好客是由来以久!

寻访江阴瓠岱桥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