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记者连线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江苏籍“护航者”——“探‘火’之路,我们为你护航

时间: 2020-07-23 20:52:47 来源:记者连线文昌航天 作者: 记者连线文昌

中国江苏网讯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作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座驾”,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此次的任务艰巨而特殊。在这背后,有着无数“护航员”与“助推手”。其中,就有不少来自江苏籍的参试人员与家庭。

“我的工作,能让人们对火箭飞行过程中的一切了如指掌”

“千里寻踪迹,万里觅知音。” 来自南通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测控快评系统工程师张维把他所从事的测控系统工作比喻得格外浪漫。

火箭发射当天的一大早,张维已经前往距离发射场指控中心不远处的某光学雷达设备,对设备状态进行最后的检查确认。“这套光学设备是火箭飞行测控的最早一棒,用以测量火箭起飞漂移量,观测和记录火箭飞行的实况景像等。”张维表示,状态确认无误后,自己随后前往指控中心快评间,在火箭点火起飞后,根据“火箭实时飞行状态快速评定系统”的支持和帮助,对测控系统相关工作进行体检和监督。

张维

张维告诉记者,发射场测控系统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光学、雷达、遥测、安控、统一测控等测控设备,采用可见光、红外光电磁波等方式,跟踪火箭的飞行轨迹,实现火箭弹道数据测量、内部工作状态信息接收、遥控指令发送等测控功能。这些获得的遥外测数据将通过专用网络发送至指挥大厅,经融合处理后推送至大屏显示,作为火箭飞行状态监视、评估的主要信息来源,为各级指挥员提供决策支撑。

“通俗讲,测控系统就是 ‘千里眼’‘顺风耳’、再加个‘指挥棒’,能对火箭飞行过程中的一切了如指掌,必要时还可以向火箭发出命令,甚至进行炸毁。”张维说。

今年年初,张维从原工作单位被调往海南,挑起了文昌发射场光学测量组系统工程师和测量快速评定的双重岗位。“到文昌的这大半年时光,很忙碌也很充实。”张维说,短短6个多月感觉自己又获得了扎实的锻炼和成长。当听到调度里传来一声声“跟踪正常”的指令,张维紧握的双手渐渐放松下来。

“我们给场区天气开出‘好’的诊断”

“如果前期测试一切顺利,那么气象条件就成为了火箭能否实施点火的最后因素。”来自南京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预报员赵小平和他所在的气象保障团队担负着精准预报天气的使命,为发射任务测试实施提供气象情报保障。

“一旦错过发射窗口就要再等两年,气象预报必须准确无误!”赵小平介绍说。由于每年的7、8月正值文昌地区的台风季,因此,气象保障团队把对台风的预报作为了此次火星探测任务气象保障关注的重点。

“发射场平均每年受5个台风影响,这也是国内其他发射场不会遇到的问题。”赵小平告诉记者,从5月中旬进驻文昌发射场后,团队已开始着手统计分析历年台风的降水、路径等资料,协调参与国家气候中心相关资料,联同海南省气候中心针对台风天气开展了详细分析、多轮会商,为发射场各个系统工作安排和应急处置提供参考。同时,针对积雨云天气可能带来的雷暴影响,他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场区新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毫米波测云雷达,极大地提升了对场区周边雷暴天气预报的保障能力。

观云测雨,把脉风雷。每天收集气象资料、分析天气形势、展开气象会商,赵小平和同事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气象工作间里,实时对发射场的天气变化进行分析、预报和保障。

7月22日下午,赵小平和同事们组织了一次联合气象会商,给场区天气开出了“好”的预测和诊断,随后火箭按计划组织推进剂加注、成功实施点火。

当看着火箭拔地而起,赵小平心底依旧会泛起感动的涟漪:“作为航天人,最幸福感动的时刻,就是火箭点火腾空的时刻!”

“他为火箭护航,我们为他护航”

“今天早上7点,我就到距离文昌航天发射场最近的春桃村了,我必须要保证我负责的2个村民小组105位村民疏散到安全区域。”2012年,来自丹阳的姜婷辞去了工作,跟随当时还是男朋友的魏后福前往了文昌的航天小镇龙楼。如今,丈夫魏后福已是文昌发射测试站气象台党支部书记,姜婷成为了龙楼镇安全监督管理站站长、火箭发射地方群众疏散组组长。 火箭发射任务前,姜婷和同事们必须两次疏散生活在周围一定范围内的住户,确保人员安全。

记者连线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江苏籍“护航者”——“探‘火’之路,我们为你护航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