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赣鄱战水记

时间: 2020-07-17 08:55:45 来源:赣鄱战水记 作者: 赣鄱战水记

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截至7月15日16时,洪涝灾害已导致江西643万余人受灾,65.4万余人被紧急转移安置,58.4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罕见特大洪水,为减轻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防洪压力,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13日宣布,对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全部主动开闸清堰分蓄洪水——经分析,此举可降低鄱阳湖水位20厘米以上。

鄱阳湖是江西的“集水盆”,江西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汇入鄱阳湖后进入长江。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削峰补枯的重要“蓄水池”,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多年平均水量占长江总水量的15.5%;长江水丰则江水入鄱阳湖,长江水枯则鄱阳湖水入江。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徐卫明说,守住鄱阳湖,也将大大降低长江下游地区的防汛风险。

抢险:封堵决口、死挡洪水

随着操作手张剑文驾驶推土机将最后一车土石倒入决口处,鄱阳县问桂道圩决口封堵现场汽笛长鸣、红旗猎猎。在抢险人员连续与洪水“近身肉搏”83小时后,127米宽的决口成功合龙。

“决口封堵的每一米,都是老乡们回家的一大步。”鄱阳县是张剑文的老家,这位24岁的推土机操作手见证了127米宽的决口一米一米缩小,最终将最后一米封堵。

鄱阳镇问桂道圩堤发生漫决后,近万名群众被紧急转移,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迅速调集400余名抢险人员、52台(套)装备星夜驰援,并与陆续赶来增援的火箭军、武警和预备役部队,会战于鄱湖之滨。

暴雨之下,水位猛涨,决口封堵战十分艰险。他们采取“堤头裹头保护、石碴戗堤进占、水上分层碾压、黏土抛填闭气”的机械化单向立堵战法,同时利用GPS测量仪、雷达流速仪掌握决口处水位、流速变化,确保封堵作业高效。为尽快完成抢险任务,每辆工程车由两名操作手轮流作业,“人歇机不停”,24小时不间断封堵。

13日23时8分,问桂道圩成功合龙。

因汛情严重,连日来,鄱阳湖沿湖区域多条圩堤险象环生。

9日晚,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发生溃堤,决口长约170米。

12日晚,江西修河三角联圩发生溃堤决口险情,决口长度达到200米……

泡泉、穿孔、跌窝、漫决……截至7月14日,江西境内,长江干流、鄱阳湖区及其他圩堤超警堤防长度达2531公里,沿线险情不断,处处是“战场”。

在位于鄱阳县城附近的昌江圩,水位已超过堤面一米。堤坝上,工程车辆来回穿梭运送土方和砂石,干部群众冒雨垒砌装满土方的编织袋,对堤坝进行加高加固处理。

与洪水较量,比的是意志,拼的是韧劲。

去年9月入伍的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00后”小战士刘意飞跟随部队一同来到昌江圩。几轮暴雨过后,高温预警不断。在地表温度40多摄氏度的圩堤之上,刘意飞与战友们挥舞着铁铲,将泥土一袋又一袋装填完毕后,扛着30多公斤的沙袋朝着洪水浸泡的圩堤冲去。经过近一周的奋力拼搏,堤坝垒起了一条高1.5米、长1500米的“土龙”,将洪水死死拦在城外。

水实在来势太猛,并不是每一条圩堤都能“挺住”。它们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跟着我,不要怕!”

洪水彻底冲破双峰圩的那一刻,鄱阳县双港镇双丰村村支书彭芳蜡带着11名武警官兵一口气跑了5公里,才成功撤退到制高点。

“本来我们是誓保双峰大堤的。”彭芳蜡说,但那时圩堤已经千疮百孔,洪水即将漫堤。11日凌晨4点,天突然刮起风,洪水漫堤后,漏洞突然变大,堤身瞬间溃决……

“赶紧找制高点,这里已经保不住了,先保人!”一名战士接到上级指令后,向彭芳蜡打听制高点位置。熟悉地形的彭芳蜡带着他们一路狂奔。

“如果晚一点跑,我们可能都被冲走了。”彭芳蜡说。

圩堤除险,险象环生,这样的故事并不少。

每公里6个人,每隔1个小时巡堤一次——在鄱阳县,10万多名干部群众奔忙在抗洪一线,守护着417公里圩堤。

转移:救援船被浪头掀翻,村支书抱住一根木头才脱险

暴雨如注,水深处有四五米!

8日晚,洪水来袭谢家滩镇。

45岁的鄱阳县谢家滩镇前杨村党支部书记方爱红紧急带着村里的干部鸣锣预警,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转移,把不具备就地高处转移条件的村民全部安排到集中安置点,几乎两夜没合眼。

赣鄱战水记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