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长啊!堵啊!北京通勤路

时间: 2020-07-21 22:35:44 来源:长啊!堵啊!北京 作者: 长啊!堵啊!

早晨6点50分,这是刘雨华手机上的第二个闹铃。每个工作日,她都是这个时间离开家门,骑5分钟共享单车到达地铁站,乘一个半小时地铁到达单位,期间需要换乘两次。

刘雨华的包里常带着一本书和一副耳机,上班路上可以看完一个时长差不多的电影,或者看几个章节东野圭吾的小说。在她看来,通勤路上这种打发时间的方式,远比在手机上看一些碎片信息有意义。

2017年,大学毕业的刘雨华到北京找工作。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她都是借宿在燕郊的同学那里,找到工作后就开始在北京找房子,当时的租房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越便宜越好。

刘雨华的单位在崇文门附近,一个9平方米的单间,就要花费她半个月的工资。

在租房平台上输入筛选条件后刘雨华发现,满足价格便宜、环境整洁、靠近地铁站的房源实在有限。为了省钱,她选择了房山大学城附近的房子,每月1000多元的房租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她来说,还可以接受。

于是,刘雨华工作日每天有3小时花费在路上。刚开始的几天里,用她自己的话说“精神头很足”,每天早早就起来,但半个月后,通勤路上的疲惫感愈加明显。拥挤的人群,漫长的等待,加上有时工作中的一些琐事,都能让她莫名其妙发脾气。

那段时间,刘雨华的同事发现她工作状态的变化,经常找机会和她聊天,周末还会约她爬山、逛街。逐渐地,刘雨华觉得,通勤路上应该找点事情做,要适应这种状态。

改变从如何利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开始,如今她早已习惯。刘雨华说,疫情之前,地铁上人多时她就找一部电影看,人少并且有位置坐,她就拿着书看。

刘雨华这样描述上班族的通勤情况:北京这么大的城市,好比一个庞然大物,火车站、飞机场是它的重要器官,纵横交错的街道是它的血管,人们就像血液中相互簇拥的微小细胞,早高峰时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心城区,晚高峰时由中心城区涌向四面八方。

下午5点半,刘雨华走出办公室,从包里掏出一个崭新的口罩戴上,疫情期间,地铁里的人虽然不少,但并不十分拥挤。

刘雨华测完体温,通过安检,过了闸机,迅速消失在晚高峰的人流中,与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其他上班族一样,涌向家的方向。

早上8点,北京西二旗地铁出站口,上班族们行色匆匆。图/朱浩铨

双城生活

史茹佳在地铁座位上打了个盹儿,这让她坐过了两站,不得不折返回去。她说,最近老板经常在临近下班时开会,搞得大家很疲惫,下班路上好不容易歇一会儿,还坐过了站,这种情况最近不止一次发生。

从苏州街到国贸,坐地铁大概需要40分钟,如果能有座位靠一下,再眯一会儿,这对于缓解一天工作的疲惫无疑是灵丹妙药。国贸并不是史茹佳的终点,出站后再步行100米到达公交站,她还要搭乘公交车到河北燕郊。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燕郊,史茹佳的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4年多。

在燕郊,约有数十万人过着这种双城生活。高企的房价和房租,是这些北京上班族选择住在燕郊的原因。于是,他们不得不每天花大把时间往返于北京和燕郊之间。

燕郊是河北省三河市西市区的一个镇,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很多在京打拼上班族的身心依靠。

以前,史茹佳的工作单位在朝阳区,相对来说,要比目前的位置近得多,但家里房子买在了燕郊,远一点也没办法。她只能早起晚回,带孩子、做家务等事情都交给了婆婆。

史茹佳的爱人比她还忙,经常出差,一个星期两人也见不上几面。史茹佳每天上下班时和婆婆说几句话,早晨走时孩子还在睡觉,晚上回来孩子已经睡着。一周有四五天时间,孩子都没机会和她聊天。

婆婆在家里,史茹佳和爱人省去了不少烦恼,早餐和晚餐都是婆婆负责,孩子一天天长大,有婆婆带着,基本不用他们操心。

史茹佳在工作之余和同事们感慨,有这样一位好婆婆真是太幸福了。但婆婆毕竟年龄大了,有时腿脚跟不上,一个人买菜、做饭、带孩子并不轻松。

史茹佳记得,有一次她下班回到家,婆婆心脏的老毛病突然犯了,她吓坏了,第二天便请假陪婆婆看病。

长啊!堵啊!北京通勤路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