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对成长有帮助——用一个暑假做好这一件事
时间: 2020-08-31 07:17:38 来源:九成受访大学生认 作者: 九成受访大学原标题: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对成长有帮助——用一个暑假做好这一件事
“姐姐,世界上有平行宇宙吗?那里也会有一个我吗?”“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另一个星球上面。”望着从“大城市”来的哥哥姐姐,这个来自浙江慈溪镇东小学的小朋友难得地打开了话匣。只见他一溜烟儿地跑进房间里,小小的身影在柜子前“鼓捣”了许久,拿出了他所有的“宇宙系列”绘本,有些腼腆地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珍藏,“姐姐,在这里都没人听我说这些”。
回想起小朋友时而期待时而失落的眼神,胡颖仍有些触动。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慈溪镇,2018年的夏天,她曾跟随团队一起,为当地近120名不同学段的孩子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暖灯行动”短期支教和贫困儿童心理调研。如今,两年过去,再次来到这里的胡颖已经从曾经“经常手忙脚乱”的“菜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带队队长。在团队指导老师与当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对当地的学生展开了家访。
为了把家乡走向小康的故事“讲出来”,就读于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闫春旭也决定回乡展开社会实践。他主动联络江苏徐州丰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实习,自7月20日起,闫春旭在1个月内走访了当地的13个村庄,与6位村书记、4位非遗传承人、两位种植大户交流,写出了4万字的田野调查笔记、2.5万字的新闻报道。家乡的脱贫之路,通过他的镜头和笔呈现出来。
近日,中青校媒就“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课题面向全国高校1724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58%被调查者曾在这个暑期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线上(27.65%)及线下(46.93%)两类形式。
想把握每一个“走出去”的机会
“因为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特别熟悉,从读大学后一直在外面上学,每次回家都看到自己的家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把家乡走向小康的故事讲述出来。”当谈及回乡社会实践的理由时,闫春旭这样说道。
无论是下乡调研、远赴山城支教还是寻找实习工作,暑期社会实践逐渐成为诸多大学生积累阅历、提升自我的不二选择。调查结果显示,96.66%被调查者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成长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在他们对于社会实践的期望中,职场体验类(47.82%)、支教类(40.77%)的项目成为热门选择,另有10.48%被调查者期待在未来继续下基层调研。
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的大二学生郭雅楠已经连续两年参与暑假社会实践,在经历了去年暑假“垃圾分类”主题的“三下乡”活动之后,今年暑假,郭雅楠选择到家乡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跟着指导律师写文书、改合同、参与庭审……短短两个月,郭雅楠把很多法律实务都体验了一遍。
同样对实习生活满怀期许的黄未未,在暑假到来之前,就已经为实习做了大量准备,最终,来自福建的她决定“向北闯”。面对激烈的竞争,黄未未在前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的面试。黄未未“痛定思痛”,开始有针对性地对面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盘复和分析。最终,黄未未成功拿到了小米公司的录用信,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大厂北漂”。
来自北京某高校的马楚雨选择参与志愿活动来填补暑期的“空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家乡河北唐山市玉田县疾控中心开展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动态监测,计划招募20余名返乡大学生担任调查员,抽取玉田县几个乡镇的1200户居民样本,入户展开问卷调查。面对繁琐的工作,马楚雨没打“退堂鼓”,“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作为一个辅修新闻专业的学生,也想借此机会获取更多信息,离现实更近一点。”实践期间,马楚雨跟随团队实地走访了3个农村监测点、6个自然村,炎炎烈日下,在村民的家中、农田里、村口里找寻抽样对象,记录健康数据,既认真工作,助力提高当地居民健康素养,也锻炼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再加上一直以来对教育行业的热忱,来自山西的大一学生杨琨皓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前往山区支教。他报名参加了山西省“山水同行”大学生暑期支教项目。经过报名、初审和前期培训等环节,杨琨皓正式成为支教团队的一员,前往山西省长子县王峪学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志愿支教,为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如鲁迅先生所说,作为青年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