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学霸”都去了哪里?交大附中有个班级,1/4学生选了同一专业

时间: 2020-08-25 19:17:36 来源:“学霸”都去了哪 作者: “学霸”都去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25日报道:他们中有不少人高考分数突破600分,他们中有人放弃了清华北大的热门专业。这几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新生名单出炉,上面集聚着各地“学霸”。为何他们最终选择了学医?东方网记者今天采访了多名新生,听“学霸”讲讲自己学医的理由。

格致中学毕业生陆嘉是今年交医新生中的“第二高分”。在与东方网记者对话时她说,自己打小常常生病,跑医院是“家常便饭”。不过,这也由此激起了自己对医学的兴趣,不仅经常阅读科普读物,上中学后更是对一些医学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人间世》更是她非常喜爱的一部纪录片。每当看到疑难杂症患者最终获得了良医的救治,她的内心便对医学充满了向往。

事实上,对于学医之路的艰辛,陆嘉并不是一无所知。陆嘉的阿姨是一名呼吸科医生,可是阿姨的孩子从小就是自己母亲帮忙带大的,“顾不了家”可以说是陆嘉对医生这份职业最初印象。几年前,她的表哥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每每说起学校见闻,总不免挂上“辛苦”二字:早起才能抢到前排座位、“背功”要好、一直在考试、同学之间竞争激烈……

“可是我问他,如果再选一次,你还会学医吗?表哥很坚定,说还会学医。”这更激起了陆嘉对医学院校的渴望。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袭来,医务工作者们的逆行背影令人动容。陆嘉说,在国家危难时勇担重任是每一个青年学子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她愿意为之奋斗终身。在高考收获606分的高分后,可以有很多选择的她毅然报考了交大医学院,而她的选择也收获了家人们的支持。

新生朱国骏的长辈中就有医生,3年前表哥也进入了医学院学习。家人劝说成绩优异的他学理工科,可是疫情疫情期间志愿者的经历让他倍感难忘,坚定了自己学医的想法。即便最终成绩去清华北大念理工科专业没有问题,他还是选择了交大医学院。

“医二代”王一涵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医学院教师,小时候便从妈妈的实验室知道了“医学”,寒暑假也常常在爸爸的办公室里度过。自己想报考医学院,父母舍不得,王一涵却说,自己渴望继承爸爸的事业,为祖国的健康事业献出力量。“自己选的路,咬着牙也要挺下去。”父母的叮嘱犹记于心。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新生中,还有一名“医三代”,毕业于交大附中的魏名扬。他的外公和外婆早年作为医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祖国的大西南“支援三线”,到了当时生活贫困的四川。因为没有幼儿园,他的妈妈养在医院里,由病人家属、护工带大。在医院里长大的妈妈看到了病者的痛苦,看到了医者的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像是一粒种子早早的种植在她的心中。

魏名扬说,妈妈作为妇产科医生工作很忙,生活起居上照顾不了自己,但成长过程中妈妈一直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他从小便喜欢听妈妈讲救治病人的故事。魏名扬上小学时,妈妈还曾参加了摩洛哥援外医疗工作,小小的魏名扬便明白,医学无国界,做医生可以帮助全世界的病人。

魏名扬说,医生总劝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学医,因为学医很苦,需要一直保持学历的动力,如果没有很高的热情或信念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高一的时候,魏名扬对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规划。“以帮助他人为己任是我的人生目标。我高中是学校篮球校队队员,身体素质好,也喜欢做模型、做服装,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医生这个职业和我的能力很匹配。”

有趣的是,今年魏名扬所在的交大附中思源人文班中,四分之一同学报考了医学院校并成功被录取,同学们笑说,“思源人文班”成了“思源医学班”。学医,正成为越来越多“学霸”们的选择。

“学霸”都去了哪里?交大附中有个班级,1/4学生选了同一专业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