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首都儿科研究所首届优秀青年医师获得者——王新宁

时间: 2020-08-25 16:05:21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首 作者: 首都儿科研究

为弘扬医德为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表彰在临床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勇于担当,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德医风上树立楷模的青年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于8月1日开展“优秀青年医师”评选工作。经过各专业科室内部选拔、核心组讨论、职称科室综合评定、院内公示后,评选出10名“优秀青年医师”。

人物简介:王新宁,女,37岁,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医师学会儿科分会风湿免疫学组青年委员会秘书。

王新宁,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已近十年,随着行医时间越久,面对生死离别更多,她越来越体会到什么叫如履薄冰,什么叫敬畏生命。儿科疾病纷繁复杂,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尤为如此,诊断、治疗陷阱重重,稍有不慎,便容易误诊、漏诊,对患儿造成严重伤害。每想到此,王新宁更是丝毫不敢懈怠,工作中一丝不苟,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漏过任何线索,不遗留任何疑问,也正是这个“钻牛角尖”的习惯,让她在临床工作中能够脚踏实地,从管好每一个病人、写好每一份病历开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知识财富和实践经验,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力以赴,只为那一份可能有的期待

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王新宁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无论在门诊还是病房,无论是向家长交代病情还是为患儿查体,她总是习惯用不同的角度多解释一遍,不能配合的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多查几次。她经常被同事问起,“你哪来那么多耐心”,她通常一笑置之。“扪心自问,无外乎将心比心。我是儿科医生,也是孩子的母亲,对患儿和家长焦虑不安、彷徨无助感同身受,更明白对于患者而言,自己身上的使命和承载的期望。”

王新宁永远记得在血液内科轮转时主管的那个小男孩诚诚,他患有白血病,在血液内科病房治疗了两个多月。王新宁习惯每天下班前巡视一遍自己的病人,方便和家长沟通,也能和孩子玩上几分钟。这天诚诚妈妈找到她,难为情地说“王大夫,如果可能,您每天中午能来一下病房吗,有时您下午来的时候,孩子在睡觉,为了不错过您,他就一直等,午睡的习惯都没了。”那一刻,王新宁的内心被这个4岁的孩子触动了,她不曾想过某个无心的举动,会成为一个孩子满心的期待。

再见时,便是3年后,妈妈带着诚诚来医院做检查,当孩子听到王新宁的声音后,跺着脚大声喊着“妈妈妈妈,这是我的王阿姨!我记得这个声音!”这时,王新宁才注意到,因为肿瘤浸润导致的失明,让孩子的眼中再也没有了3年前的神采和光芒……她第一次在众多家长面前泪流满面,只觉心中五味杂陈,对孩子的心疼,对家长的同情,对病情进展的无奈和莫名的无力感,同时又被孩子和家长深深地温暖……

那一刻,她对医学生誓言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那一刻,她决心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而不仅仅是救死扶伤;也是从那一刻起,但凡可能给患儿和家长的一丝温暖,一份可能有的期待,她都会全力以赴,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因为温暖不该被忽视,期待不能被辜负。

与时俱进,迎新时代赋予的新挑战

医者需要终身不断学习众家之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近年来,风湿免疫性疾病诊疗水平迅速提高,精准治疗、靶向药物的应用、重症病例的干细胞移植无疑让专科医生拥有了更多先进武器,更是给饱受疾病痛苦的孩子们带去福音,而如何应用手里的新武器是时代赋予医生的新挑战。王新宁深知这一点,丝毫不敢懈怠,读文献、查病例、收标本是她业余时间的主旋律,而图书馆便是汲取最新医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主战场。

多年的历练和积累换来了稳步成长,在前辈们的帮助下,王新宁获得了国际儿童风湿病试验组织(PRINTO)关节评估员资格认证,主持所级课题2项,参与国自然青年项目2项,第一作者发表文章9篇,其中SCI2篇,累计影响因子5.98,核心期刊文章7篇。先后3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大会发言,2019年获得首都儿科研究所中青年学科骨干出国进修资格,2020年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曾先后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儿科学系病例汇报比赛中获奖,获得北京大学第十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住院医师,并获北京大学十佳优秀住院医提名。

首都儿科研究所首届优秀青年医师获得者——王新宁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