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的哥……他们为何都选择为古籍“续命”?
时间: 2020-08-19 15:18:42 来源:聋哑人、的哥…… 作者: 聋哑人、的哥黎彦君和陈亚正在沟通工作。王磊 摄
因为身体不便,陈亚的学习过程比别人更加困难。她只能在老师讲完课后,再研读同事的课堂笔记进行学习,并不断钻研。虽然付出了比常人多数倍的努力,“但我从未想过放弃,这里的工作很纯粹,没有外界的纷扰,只用潜心与古籍相伴。”陈亚用手机打字表示。
刚开始接手古籍修复工作时,陈亚也有些不知所措。古籍修复工作细致繁琐,从补书、剪书、捶平、齐栏到装订,每一步都得用心完成,稍有不慎就需返工重做。曾有一次修复字画时,纸张薄如蝉翼,陈亚不敢下手,怕弄破了纸。在同事不断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和其他同事一起成功揭取命纸(古画后粘贴的保护画芯的纸)并更换新的命纸。
陈亚正在修复古籍。王磊 摄
慢慢地,陈亚有了信心,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一次在修复古籍时,古籍破损情况严重,纸张粘连,很难分开。陈亚小心翼翼用工具把古籍一页页分开,耗时很长,但最终成功完成了修复工作。从刚开始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耐心细致、熟能生巧,陈亚对待文物修复工作多了一份从容。
从事古籍修复工作7年,陈亚也小有成就。她修复了古籍、字画、钱币等共计500余件/册,获得了“驿都工匠”和“成都工匠”的称号。
谈及未来,陈亚眼中多了一丝笑意,也多了一份坚定。她说,聋哑人虽然身体不便,但也有很多聋哑人成为了设计师、舞蹈家等。在热爱面前,一切皆有可能。陈亚表示,“用自己的双手让前人流传的文化宝藏重焕生机,是挺有价值的一件事。择一事终一生,当一位优秀的文物修复师是我一生追逐的目标。”
“的哥”转型做文物修复师:保持敬畏坚持学习
今年46岁的杨世全是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老人”,看着他修复古籍的模样,让人很难想象8年前他还是一名出租车司机。8年前,杨世全放弃了一个月六七千元工资的收入,改行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已经38岁的他从学徒做起,每天跟着师傅学补洞、调浆糊、学托纸……9个月学习期后,他以满分考核成绩正式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
工作中的杨世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供图
转行的过程并不容易,何况是两个相差甚远的领域,但杨世全用努力克服了一切困难。文物古籍修复教材很厚,里面包括书籍版本、修订、传拓等知识。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和晚上休息时间,杨世全基本把整本教材都背了下来。最终成为该中心目前为止唯一一位满分通过考核的文物修复师。
8年时间里,杨世全成长很快,已经带过近20位徒弟。在他看来,除了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外,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复师,最重要的是对文物古籍的尊重和不变的“初心”。“在我们心中,文物古籍都是有生命的。”
由于转行导致收入大幅下降,为了坚持梦想,杨世全在下班后还会做些兼职补贴家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十分感动。“家人觉得我既然喜欢,就坚持下去,把这件事情做好。至于生活,慢慢都会好的。”
工作中的杨世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供图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杨世全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纸质文物是重要的载体。他享受工作的过程,虽然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每当修复好一件/册文物,我都非常有成就感。从过去到现在,我的‘初心’从未改变。”
在坚持做好文物修复工作的同时,杨世全也在不断学习。如今他还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为防止古籍断代做出贡献。
【编辑:白嘉懿】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