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室的故事
时间: 2020-08-19 11:16:14 来源:北京朝阳医院急诊 作者: 北京朝阳医院一名刚刚被救护车送来的患者被急速推往CT室检查。
病人病情稳定后,郭胜辉医生开始写医嘱。
杨军医生正在全神贯注的为一名无法自主呼吸的病人插管。
晚上八点多,餐饮中心的温师傅为医护人员送餐。
抢救、检查一名病患需要医生和护士、护工配合娴熟。
急诊医生询问被送来的伤者身体状况。
“嘀、嘀、嘀……”除颤仪发出的每一声“嘀”,都是一次心跳……
17日16时13分,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内,外科手术室正在进行手术、候诊区转运患者的急救推车推过两辆、各个内科诊区的患者正在有序就诊。
抢救室中央医护工作台后墙的电子钟显示17时7分时,2床患者呼吸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床边监护仪上呼吸频率显示50,为正常指数的两倍。主治医师周海江、主治医师于涵和护士配合,为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17时21分,抢救仍在继续。为顺利进行插管,告知家属后医师为患者拆除掉假牙并保存好,再次注射镇定药物丙泊酚后,继续急救。
17时55分,值班“三线”的副主任医师杨军为患者完成了气管插管,可以继续上呼吸机。患者的呼吸恢复正常,全程弯腰救治患者的医师周海江的上半身衣服全湿透了,“弯着腰操作,腰会酸疼。”医师杨军扶着腰说,“今天我值24小时的班,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除颤仪‘嘀’一下就是一个心跳,如果出现问题声音会变得特别刺耳。急诊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
“我还负责急诊医学科后监护病房的患者治疗、查房、人员管理等方面工作,后监护病房需要给抢救室的患者腾出床位,工作中我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主管进行沟通,也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有时候事情很琐碎,这会牵扯很多的精力。”杨军说。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杨军会喝咖啡、看书、听音乐,也会骑着自己喜爱的重机摩托车上下班,“15分钟的路程,我会让自己很开心。这些都是我排解压力的方法。”
截至17日21时记者离开时,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抢救室的16张病床上,共收治着11位患者。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杨军将和许许多多位医师一样,继续着自己的日常工作,“每抢救过来一位患者,我自己心里就会有一份满足感。”杨军说。
本报记者 唐诗/文 彭程/摄
编辑:周迎春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