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爱心接力抢救生命!邯郸一大学教授“猝死”17分钟奇迹复活

时间: 2020-08-06 13:46:36 来源:爱心接力抢救生命 作者: 爱心接力抢救

群众医生接力施救

张静宇今年47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医院导管室主任,有着近20年的急救工作经验,平时喜爱运动的他几乎每天早晨都会和朋友一起踢毽子。

8月1日早晨6时58分左右,张静宇正在洺兴体育场锻炼身体时,忽然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称不远处的乒乓球活动区有一位中年男子倒地不省人事,看起来十分危险。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张静宇不到半分钟就急速跑到事发现场。他看到患者50岁左右,一动不动躺在地上,面色发青,当时既无心跳,也没有了呼吸,一名好心男子正蹲在地上,竭尽全力不停地做胸外心脏按压,由于天气闷热,施救者早已汗流浃背。

看到专业医生赶来救援,围观人员立即让开一条通道。张静宇不假思索马上接替好心男子熟练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大约持续了2分钟左右,患者的上肢出现抽动,这一良好迹象让他异常激动。

患者心脏恢复跳动

与此同时,邯郸市永年区第一医院医护人员枕戈待旦,拉开了“生命保卫战”的序幕。

6时53分,120急救调度中心接到求救电话,接线员了解患者所处位置和病情后,于6时54分发出救援指令。

6时55分,院前急救科医生燕虹婷、白琛和护士白立秀携带各种急救器械、药品乘车驶往洺兴体育场。

7时整,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医护人员与正在施救的张静宇进行交接,经过认真检查,患者无颈动脉搏动,双侧瞳孔散大约4毫米左右,皮肤湿冷,意识丧失。

按照分工,燕虹婷随即负责胸外心脏按压,白琛观察心电图,白立秀则准备实施电除颤,并适时注射“强心剂”。

3名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连续进行3个循环“心肺复苏”后,患者于7时10分恢复颈动脉搏动,呼吸也逐渐正常。

“无缝衔接”挽回生命

7时16分,患者被医护人员送入医院急救科,心内一科主任李敏,包括先前参与急救的导管室主任张静宇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争分夺秒,立即展开会诊,于8时30分顺利完成“支架置入”手术。

据了解,患者系当地一所大学教授,曾经有过心脏病史,事发当天打了一会儿乒乓球,感觉胸闷后坐在一旁休息,其间突发急性心梗,很快造成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科主任王维认为,患者心跳和呼吸停止17分钟,能够奇迹生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时间得到了好心群众、张静宇医生、医护人员的“无缝衔接”式急救。他们当中每一个人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也正是这种完美的配合,为后期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据有关专家介绍,对于心梗病人来说,最佳抢救时间仅有4至6分钟,一旦超过10分钟以上,就会因为大脑死亡失去抢救意义。患者经抢救恢复心跳和呼吸并不代表脱离生命危险,还必须在90分钟之内,进行手术治疗开通堵塞的血管。

目前,获救的大学教授已经痊愈,胸闷、胸痛等症状已经消失,本周有望出院。

一双手可救一条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18年11月3日,邯郸市永年区一名男子早晨跑步时突发心梗,心跳呼吸全部停止。危急时刻,一名身着红色上衣的女医生见状跪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永年区第一医院医护人员闻讯快速出击,众人通过接力营救,成功挽回患者生命。

备受社会关注的是,两名患者心脏骤停后重获新生的奇迹,均得益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无缝衔接”救治。由此可见,全面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的群众掌握救援技能,可最大程度保护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也可以说既救人又救己。

永年区第一医院作为邯郸市第一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县级医院,于2018年开始,每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深入社区、广场、学校和机关单位,宣讲和传授“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止血等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其中,在成功救治第二例患者的城区洺兴体育场,就有很多市民接受过“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另据了解, 8月1日参与抢救“大学教授”的好心群众虽然身份尚不明确,但其勇于救人的感人事迹,已受到众多网民赞叹。

爱心接力抢救生命!邯郸一大学教授“猝死”17分钟奇迹复活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