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能否成为大国工匠?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

时间: 2020-07-20 07:14:25 来源:能否成为大国工匠 作者: 能否成为大国

学生正在上实训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提供

比起那些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大学毕业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孙文豪渐渐找寻到在这个大时代中奔跑的方向。

迈出校门前,他已收下一家芯片制造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即将成为一名现场测试工程师。他下定决心,把青春年华嵌入中国芯片制造链条上的这个小岗位,与中国这艘快速向前航行的巨轮一道乘风破浪。

孙文豪赶上了许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的第一批本科生,也被寄予厚望在这条新开辟的人才通道中成长为新一代的大国工匠。在学校首批本科毕业生交流座谈会上,他谈起自己的雄心——要为国产高精度芯片事业尽绵薄之力。为他鼓掌的听众里,有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鲁昕,还有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

她们的出现也印证了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5年前,因引入德国享誉世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而闻名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升格更名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改掉的4个字背后,是一场事关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大改革:一所高职学校升格为应用技术大学,捅破了过去止步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天花板”。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探索,也倾注了天津这座北方工业重镇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期待。

如今,备受瞩目的首批599名职教本科生毕业了。即使今年的毕业季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中美贸易战的重重“暴击”,这些懂理论、能动手、可现场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依然受到企业的欢迎。目前这些学生的就业率达80%以上,就职方向主要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和高端制造产业。

一如当初的设想,鲁昕认为,这张通过几年实践交出的答卷,正是一份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这同时也意味着,“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鲁昕鼓励这些年轻学子,要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智造背后“最杰出、最优秀的工程师”,要成为“新时代的卓越工匠”。

以实践为导向,实践与理论并重

孙文豪的大学4年,干了不少车钳铣刨的粗活儿。高中毕业从河北省石家庄考入天津这所新命名的应用技术大学时,他以为自己将来要干的是轻轻松松坐办公室的工作。

他用了大四一整年时间在企业跟着团队摸爬滚打,用智能车位锁改型装配设计项目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眼看着自己的设计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时,他愈发体会到作为一个一线工程师的价值和意义。

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2015年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函》为这所学校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没有可照搬的样本,在“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上,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会表示,一定是要有别于普通高校,“以实践为导向,实践与理论并重”。更不可忽视的是,学校更名后依旧保留了“中德”二字,这是其独一无二的中德国际合作的基因。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鲁班锁”就出自这所学校的师生之手。

作为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从入学那一天起,这里的学生们就受益于“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交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早已融入血脉。

成为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教师之前,刘春平在一家大型企业从事工业自动化研发工作20多年。入职后,学校正在筹备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教学示范中心。刘春平负责建设的自动化生产线,是由学校和德国菲尼克斯公司共同研发设计的,这是真正的工厂级生产设备,基于工业4.0标准打造而成,可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满足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各种需求。

能否成为大国工匠?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