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能否成为大国工匠?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

时间: 2020-07-20 07:14:25 来源:能否成为大国工匠 作者: 能否成为大国

智能制造学院应届毕业生田长坤有时甚至感受不出教室和车间的区别。在学校的实训中心,他能真切地体验实际的生产过程,同时也能见识到ABB、库卡、埃夫特、固高等不同厂家、不同性能的机器人相关设备,这些都缩短了他从学校迈向企业的距离。实习的师傅听说他是中德的学生,总会多一点信任地说,“那一般没什么问题”。

孙文豪和同学们的职业方向,就是在理论学习和长时间的实践中打磨出来的。他在学校实训中心的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磨床、龙门铣床、线切割等机床前花了很多时间,一边学操作,一边回过头翻书本,进步很快。他在不同的企业分别经历了3个月和1年的顶岗实习,在不同的岗位上历练,学得越多,越让他明白,如果没有一线装配工作的基础经验,连产品的零部件名称和结构成分都不清楚,未来将寸步难行。

如今,为了实现自己为国产芯片事业奋斗的梦想,他渴望投入到企业一线,扎扎实实从最基层学起。

在首届本科毕业生成果展上,固定翼倾转旋翼飞行器、轮式抓取移动机器人、堤坝渗漏点检测仪等众多优秀作品逐一亮相,“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其中70%以上课题来自企业工程和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工程师亲自参与指导毕业设计和答辩。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背后,都对应着区域乃至整个国家正在快速发展的高端制造产业。

人才立交桥让更多学生找到成才之路

和孙文豪一样,崔健的方向感是在过去几年里一天天清晰起来的。他在这所学校升格本科的前一年入学,就读于高职层次的王牌专业——数控技术,一直以来,被这个专业录取的学生通常高考成绩基本都超过当地的本科分数线。

高职毕业后,崔健顺利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可他感觉到,“想在专业领域学得再深入一点,却找不到机会。”2018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开始探索实施高职起点的本科教育,崔健没有错过这次机会。他辞职考回母校,成为高职起点本科的首批学生。

随后的两年学习中,他本就擅长的动手实操能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他注意到,上课时使用的教学操作设备“不太好用”,比如操作中容易受干扰,而且全封闭的设备既不方便学生研究学习,又没法增加设备的扩展性,他总琢磨着找到优化改进的办法。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一说,没想到老师第一个鼓励他,“你去试试看吧,把它改得更好用!”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老师把设备交给他,让他拆了又装。为此,他把自己埋在一大堆理论书籍里反复研究。

毕业前,他交出了一份题为《开放式机电控制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制作》的毕业设计,实现了设备改进的设想,并获得了优秀毕业设计奖。

正是看中了他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广东南海石油为他提供了现场机械维护的岗位。他将登上海上钻井平台,操作和维护世界先进的采矿设备,这让他感受到更大的责任和动力,“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在实践中继续深造。”

在他面前,从前窄窄的追梦之路已经变得宽广而长远,如今,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构建起中职到高职、中职到本科、高职到本科,以及本科到硕士的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事实上,这个目标早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已提出,“要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到2020年形成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如今,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本科专业从最初的3个增至今年的20个,同时开展了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新模式。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张桦说,2020年我们“中高本硕”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已初步建成。首届599名本科毕业生中,高中生源四年制本科340人,中职生源四年制本科35人,高职起点本科224人;此外,还有30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读。

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人才立交桥已经架设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多次选择的机会,也找寻到了更多不断向上攀登的成才路径。

下一步该往何处走

能否成为大国工匠?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