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听黄河滩区里的故事,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跋《我家住在黄河滩》

时间: 2020-08-14 14:33:10 来源:听黄河滩区里的故 作者: 听黄河滩区里

菏泽市东明县长兴集乡李焕堂村是黄河滩区里的一个村庄,《我家住在黄河滩》 这本书的作者李留芹先生就是这个村庄里一位普通的农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滩区里。这本书记录了他七十年的生活经历,讲述黄河滩区不一样的乡风民俗,写出了黄河滩区人民的顽强坚韧、包容智慧、勤劳朴实的性格。

党和政府关心滩区人民生活,已异地建起“村台”,李留芹现在所生活的李焕堂村预计明年就要搬迁新居。电话中李老师说他们还能在现在的村里过一个年。

本打算近期再去黄河滩区看望李留芹先生,由于天气炎热多雨,还要推迟几天。

今发此文,是我为《我家住在黄河滩》一书写的《跋》,以表达对黄河滩区人民的由衷敬意。

戊戌初冬,李留勤先生的新作《我家住在黄河滩》即将付梓,甚感欣慰。可以说,这是我四年之期待。李留勤身份证上的名字是李留芹,他说:“我本来是叫李留勤,身份证上那样写了,填身份证的时候就要写‘芹’,曹雪芹不也是这个‘芹’吗?”而我还是觉得勤劳的勤更符合李先生的风格。

认识李先生有四年的时间。记得2014年春节过后,同我一起摄制《村庄记忆》的黄风宇带了三位看上去六七十岁的老先生到我办公室来,黄风宇说是他的老乡。几位老先生家住东明县长兴集乡李焕堂村,衣着朴实,言语中透着浓重的东明县口音,甚是生动。他们听说有《村庄记忆》系列纪录片正在拍摄,便很想和我聊聊村庄里的故事。同来的李文修老先生和农民书法家凡朝军先生说,李留勤是“执客”,周围村里的婚丧嫁娶都请他去主事,行啥礼,作啥揖,他最在行,都听他的。

没有丝毫陌生,倒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我们就从村里婚丧嫁娶的礼仪习俗聊起,李先生说,那时结婚,从择日、迎娶、到拜天地、入洞房典礼,有一整套程序。娶亲用太平车,寓意是“四平八稳”,升内装满麸子,寓意是“一生幸福”等,都有很多讲究。办理丧事程序更多,不同年龄的人死亡的叫法都不一样。例如:婴儿亡叫小丢,未成年人逝叫夭亡,成年人殁叫早丧,有妻子的死了叫夭折,高龄者去世叫老死,生病死的叫病故等,而办理丧事的规模和仪式更有约定俗成的不同方式。

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滩区里,黄河滋养了他们,也给他们带来太多的艰辛和苦难。说起黄河经常泛滥的年代,李先生感慨万千,他说,黄河发大水不分季节,有时候发来的是黑炭水,有时候发来的是胶泥水,还有冬季的冰凌水,房屋被淹不是啥稀罕的事。他64岁的人生经历中,仅房子就盖了26次。饥荒时,常常外出讨饭果腹保命。上门讨饭时,他可以触景生词,随口而唱,听的人开心了,就可以多给他个馍,讨饭是被困难逼的。他说,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河得到了有效治理,百姓安居乐业,他感到特别开心。无拘无束,我们一直聊到中午。我和我家先生一起请他们吃过午饭后才分别。俗语云,万事皆缘。人与人相识相交是有缘分的。2014年7月19日,利用礼拜天,我和先生邀请几位朋友一起到东明李焕堂村拜望上次来菏泽那几位老人。李焕堂村委会主任凡景林先生、村长李军喜先生、会计许登其先生、村委成员许庆功先生、凡铁创先生参加了座谈会,并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还见到李留勤先生的老师,年近八旬的许太周老先生。

他们头天接了我们要去的电话,专门到黄河堤岸上挖来野生猪毛菜、面条菜,还摸些爬叉(金蝉)来招待我们,其纯朴憨厚之举,着实令人感动。李先生还拿出脱过粒儿的高粱穗,给我们演示“缚笤帚”的制作技艺,让我们感受到黄河滩人那“就地取材、自力更生” 的不一样生活。刘禹锡有诗云:“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他们讲了许多村庄与黄河的故事,还带我们到黄河浮桥上走走,让我们看看这段黄河的壮观景象。

听黄河滩区里的故事,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跋《我家住在黄河滩》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