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文学的温州》|凸显温州现当代文学景观

时间: 2020-08-13 00:55:42 来源:《文学的温州》| 作者: 《文学的温州

《文学的温州——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增订本)》

孙良好 吴红涛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近日,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孙良好和浙江大学美学专业博士吴红涛等著作出版的《文学的温州——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增订本)》正式出版。

该书以扎实的资料整理为基础,以精细的作品研读为核心,以研究者与创作者的互动为特色,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开掘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使温州现当代文学景观充分凸显。在此基础上,作者探究每个作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以及他们的创作与温州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使读者对温州这片土地有更形象更生动的理解,对温州有不同于商业热土的崭新认识。

与增订版差不多同时推出的还有孙良好和程绍国主编的《冷的光——林斤澜逝世十年纪念文集》,即将推出的还有关于旅居加拿大的重量级海外华文作家张翎、陈河的研究论文集等。

对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进行有意识的整合和进一步的开掘很有必要

十年前,《文学的温州》初版本面世,这本展现温州现当代文学景观的书,引起文学界对温州文学的关注。在初版本的小引中,孙良好曾提及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会持续进行,假以时日,会有第二本乃至第三本专书出版。

“之所以敢做那样的预设,是因为21世纪以来文学的‘温州现象’备受文坛关注,50后、60后、70后的温籍作家创作一直呈现着良好的态势,他(她)们足够丰富的作品可以为我和我的同人、学生的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动力。”孙良好说,一直以来,把温州以及从温州走出去的现当代作家作为一个群体来进行审视并不多见,而新时期以来温州出现的有重要作品面世的作家也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当今的温州文学,从“乡土的”走向“世界的”除了需要时间之外,还需要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想象和更深邃的哲思。对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进行有意识的整合和进一步的开掘很有必要。

去年,恰逢温州大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启动,孙良好鼓励老师们出版新成果,也建议修订或增订有代表性的著作重新出版。在他看来,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是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学科实力。就这样,《文学的温州》增订工作被提上具体日程。

在这过程中,孙良好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温籍现当代作家,仔细整理每位作家的创作资料,认真研读代表作品,有些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写创作年表、访谈录并撰写作家论和代表作赏析。

品味温州文学的过去,读到温州文学的现在,期待温州文学的未来

《文学的温州》分上中下篇。在研究架构上,采用了通史与个案的结合,在对单个作家进行专项讨论之外,还融贯了现当代文学史的宏观脉络,这样既不失整体性视野,又突出了温州作家的个人特质;在研究方法上,以作品精读与作家专访为主轴,既充分彰显了文本内容的力度,又避免了主观臆断的危险,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构建起了一个充满弹性的互动空间;在章节安排上,强调了时代与文体的区别:上编的唐湜、莫洛、林斤澜可谓温州的“文坛三老”,他们的写作见证了中国文学从现代到当代的转型。

“三老”于2005年、2009年、2011年先后离世。孙良好表示,如此精心编排上编,既是对其文学地位的强烈肯定,也糅合了后来者对前辈们的怀念与尊敬。

中编选入的三位作家,在文体上都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夏承焘先生是“一代词宗”,但世人多关注其词学研究而对其词作缺乏系统研究;琦君女士系夏承焘先生的高足,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愁;叶永烈先生以科普作家身份步入文坛,其后又以传记文学名满天下,就在该书增订出版的一个多月前走完了他充实忙碌的一生。

下编集中展现了新时期以来温州作家诸如张思聪、高崎、张翎、陈河、王手、马叙、程绍国、钟求是、吴玄、池凌云、哲贵、东君、慕白、郑亚洪、马小予等的创作风貌,他们的作品在近年的《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诗刊》等重要文学期刊上频频亮相,在新世纪的文坛引起不少关注,《人民文学》还为此专门举办了“文学的‘温州现象’”研讨会。

《文学的温州》|凸显温州现当代文学景观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