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洪水不退我不回 复旦七学子身披戎装站在抗洪一线

时间: 2020-08-07 16:04:12 来源:洪水不退我不回 作者: 洪水不退我不

图说: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昭 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

俞智瀚是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于2018年9月参军入伍。此时,他正在抗洪一线。“月亮快睡吧,洪水快退吧!”这一天,俞智瀚的父亲将这句话落在朋友圈的最后,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儿子的背影。记者从复旦获悉,与俞智瀚父亲有着同样惦念的,还有另外六个家庭。他们的孩子均是复旦学子,又同是部队战士,是家里的宝贝,又在安徽巢湖抗洪抢险一线,与战友们一起守护着成千上万个家庭。七名复旦学子身披戎装,正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前往巢湖前,俞智瀚只跟父母隐约提过一句“可能要去抗洪”。因这一句话,他的父母对所有抗洪报道都格外关注。看到儿子出镜的视频只是一次偶然,两人被救生衣上的话吸引,紧接着看到了儿子的名字。俞智瀚母亲一下子哭了出来,“为他自豪,又为他担忧。”

视频里的俞智瀚只露出背影,橘色的救生衣上写着“月亮不睡我不睡,洪水不退我不回!”这位年轻的“老”兵说,在距离退伍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里,能够站在抗洪抢险一线,是他“一辈子的荣耀”。首战胡光村、突击三河段、加固巢湖堤、星夜刘河坝、决胜同大圩,他与战友们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与时间赛跑、与洪魔较量。

图说:俞智瀚的橘色救生衣上写着“月亮不睡我不睡,洪水不退我不回!”

7月25日晚十点半,巢湖水位告急,急需加固大堤。俞智瀚与两位战友冲入泥泞地,彻夜填装泥袋200余袋,冒雨把重达36公斤的彩条布抗在身上,往返距离累计达3000余米。

“眼里只有大堤,心里只有任务。”时光稍纵即逝,穿着军装的每一刻对他而言都弥足珍贵,俞智瀚立志站好每一班岗,完成好每次任务,时刻给这身军装争光添彩。

核科学与技术系2017级本科生刘代能所在的队伍,是第一批驰援安徽巢湖地域的抗洪抢险部队。经历八个多小时车程,7月23日凌晨一点半,队伍逼近危险的巢湖大坝。当时,雨水已漫至与大坝持平,大坝外侧已出现塌方。

不能让塌方处再扩大!刘代能和战友们迅速穿过桥洞,摸黑走到大坝近处,排成一条流水线,“嘿咻嘿咻”装沙袋,“嘿咻嘿咻”扛沙袋,“嘿咻嘿咻”垒沙袋,直到天破晓。军装被汗水浸透,全身上下针扎般酸痛。

“沙袋沉重,也要咬牙抗住,因为堤坝背后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人民子弟兵的肩膀硬,扛得住”,“世界还在与病魔战斗,武汉保卫战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又投入到抗洪的战斗中。”刘代能如此说道,“惟愿山河安好,人民无恙。”

数学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张志远和战友抬着水泥袋,在泥泞的山坡上艰难行进。这段三百余米的路程,他已不记得往返过几次。

这时是晚上九点多,雨停了,满天繁星,张志远和战友刚刚完成大坝维护任务不久,突然接到通知,前去紧急支援友邻单位。

路被堵塞,合计几吨重的钢管与水泥袋,只能依靠人力一趟趟运送至需要的位置。连续奋战一昼夜,汗如雨下,张志远紧紧憋着一口气,丝毫不敢松劲。任务完成时,已是凌晨四点。他仰头望向闪着柔和余光的繁星,突然想起一年前那个即将完成学业却仍感迷惘的自己。 “在我迷茫的时候,是部队这颗最亮的星,给我指引了方向,让我实现人生价值与意义,很幸运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张志远的眼里映着星光。

此时,在另一个抗洪前线——尽管正值盛夏,浸在近一人深的河水中,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昭的身体仍是不自觉地颤抖。他的身前是愈涨愈高的洪水,身后是眼看堤坝也将难以保护的村庄。

驳船在水中打下木桩后,王昭与战友需要将钢管插入其中,再用铁丝横绑一根,固定成十字,最后将沙袋垒起一层又一层,以加固堤坝。几公里长的大坝,举目望去都是橙色的海洋,不远处,猎猎红旗迎风作响。冷水浸透的军装贴在身上,王昭心里却很暖。 “未穿这身衣服时我们是学子,穿上这身军装我们就是战士。”王昭说。

洪水不退我不回 复旦七学子身披戎装站在抗洪一线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