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我不想从良民变成刁民,不要再来骚扰”

时间: 2020-08-07 04:51:48 来源:“我不想从良民变 作者: “我不想从良

■广州市环岛路海珠涌大桥中间的“桥中房”这几日引来许多人围观打卡。这座“桥中房”俯瞰犹如一只眼睛,被网友戏称为“海珠之眼”。

■桥面上也有人聚集围观“桥中房”,险象环生。

海珠“桥中房”房主面对“一窝蜂围观者”委屈落泪:

否认网传嫌几百万拆迁费少不肯搬迁说法,“现在只要一套满意的安置房”

8月3日,广州市环岛路海珠涌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车道中间一间凹陷的“桥中房”顿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猜测是房主贪心不足、索要巨额赔偿未果的结局,还有人争先前往这个新鲜出炉的“网红”地点打卡。“人比车还吵!桥上的车流声我根本听不到!”房主梁女士面对新快报记者难掩委屈,落泪道,过去几日许多人“一窝蜂来参观”,甚至对她大声谩骂,“我不是犯人,也不想从良民变成刁民。”梁女士否认网络关于自己索要巨额赔偿费的说法,现在希望旁观者“不要再来骚扰我”,希望能“得到一套满意的置换房源”搬走。

昨日,海珠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将与该业主保持沟通协商,争取早日达成共识。有律师表示,这座房产没有被拆迁,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一种体现,体现出我国法治的进步。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清峣

■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 里 实习生 郭思杰

现场直击

围观者蜂拥而至 房主抓狂:“人比车还吵”

昨日,新快报记者来到环岛路海珠涌大桥中间这座“桥中房”,发现这里已经成了众人争先打卡之处。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短短半小时内,就看到有6架航拍机器在空中俯瞰“桥中房”全貌,超过60名“游客”来到房前参观。

“这个房子竖在桥中间有点不好看咯。”市民老彭年近七旬,他告诉记者,自己住在同福路,特意携老伴和3岁的孙女一起来看一下传说中的“桥中房”。老彭的看法是,虽然这房子影响市容,但他觉得却是人性化的体现,“如果要强拆肯定是不行的。”

然而,围观者越来越多,却影响到了交通安全。新快报记者看到,不少人骑着电动车过桥时会突然停下加入围观。一名正在送外卖的小哥路过,也停下来拍照,电动车就放在路中央,后面的汽车差点避让不及。

桥底附近一所幼儿园的保安王某自称在这里工作两年了,“这几天来这里的人陆续多了起来,有时会有点吵,但是下面那户人家比较惨一点。”

到下午3时许,面对越来越多的聚集者,房主梁女士走出家门与“游客”对峙:“人比车还吵!桥上的车流声我根本听不到!你们的骚扰声是那么厉害!太厉害了!”

她抹着泪对新快报记者诉苦道:“人的好奇心都特别重,一窝蜂地来,我也知道我也理解。”

有人边录视频边骂 也有人为她辩解出主意

梁女士自述,让她心寒的不是人们的好奇心,而是漫天的误解。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就有一名男子拿着手机对着梁女士边录边大声说:“你自己贪心要了一千五百万!活该被这么多人吵!”还有人在桥上向房子方向吐口水,对着镜头比不雅手势。

“误会是解释不完的,我不是犯人,也不想从良民变成刁民。”梁女士流着泪说,“不要再来骚扰我了。”

也有人站在梁女士这边,反驳上文录视频的男子,“不要什么消息都信,那些是网上的谣言,一个真人站在你面前,你为什么不给她说话的机会而是听网上的呢?”后者听了收起手机离开了。

还有人建议梁女士将出入房子的桥洞封起来,以防止外人打扰,但梁女士说,属于她的只有这一栋房子,她没权封锁其他地方。

对话房主

“我又不是傻的,这么多钱我会不搬吗?”

“很多人说我的房子很破,但我觉得住得很好。”梁女士对新快报记者说,这房子对自己来说不仅是住的地方,还承载着父亲、她和她的孩子三代的记忆。“房子是父亲建的,我也在这里长大。”

梁女士说,房子的拆迁问题要从十年前说起。“十年前,来了几十个人,把我们困在房子里,把家旁边的古树砍了,没问过我们。”梁女士回忆道,也是从那时起,大部分邻居都同意拆迁并搬走了。“后来也有叫我们去凤安街看了一个房子,我们对格局不满意。”随后梁女士的父亲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所有事情就没继续下去了。”

“我不想从良民变成刁民,不要再来骚扰”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