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政治论文 >

浅谈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社会主义走出低潮展现了一条光明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低潮和逆境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并取得辉煌成就,表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社会主义走出低潮展现了一条光明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低潮和逆境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并取得辉煌成就,表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全党深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世纪仍闪耀着理想的光芒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但囿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只是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现在看来,他们的设想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当时资本主义状况进行的分析批判,因而难免带有局限性。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探索在经济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者。他虽然根据当时俄国国情,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如关于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采取“新经济政策”等符合经济规律的措施,但由于他去世过早,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论述不是很多。在斯大林时期,二战前,苏联大搞阶级斗争,干扰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战争爆发后,适应战争需要.实行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对于战胜法西斯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后,苏联这种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以至于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也带有浓厚的教条主义色彩,他提出了“两个平行理论”,认为存在着两个市场,不承认社会主义有商品,虽然后来他也承认在流通领域存在着商品,但他仍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对此,毛泽东曾著文进行了批驳并且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要走自己的路,不要照搬照抄外国经验,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思想,党的八大也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基本路线,可惜的是,由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偏差,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也是很不完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大胆扬弃了业已僵化的苏联模式,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他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因而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改革开放,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他的这些观点是对当代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为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取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南。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工作者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组织都在研究和探讨苏东剧变的原因,认为苏东发生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实行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所致,因此纷纷深人广泛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理论进行再认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既没有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成过时的理论,而是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南。2000年,越南曾两次派人到中国,同中国党的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进行磋商,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现在,许多国家的共产党组织就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致看法,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有该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朝鲜劳动党认为“社会主义运动是自主的运动。社会主义是以国家和民族为单位建立和建设的。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应由该国的党和人民去负责地推进。他们提出要建立朝鲜式社会主义。法国共产党表示,法共再也不照搬任何模式,法共将根据人民的要求,建设有法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南非共产党也在为实现民族民主革命而努力奋斗,争取“建设具有南非模式的社会主义”。拉美一批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要建立有拉美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张。即使一些小党也开始积极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例如,中东地区的塞浦路斯劳动党提出要走“通向社会主义的塞浦路斯道路”。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展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魅力,不仅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推动了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低潮和逆境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并取得辉煌成就。表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首先,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进步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虽然面临着严峻考验和艰难斗争,但它不仅能坚持下来,而且能够在这种考验和斗争中巩固和强大起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那样:“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

其次,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科学的真理。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建国后5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再一次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科学和正确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社会主义走出低谷展现了一条光明之路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还处于劣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社会主义必须在迅速发展生产力和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之后,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绘制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地吸收、借鉴现代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包括一切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和其他有益经验;如果闭门锁国,坐井观天,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脱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孤立起来,封闭起来,孤立和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当然,改革并不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而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对外开放也并不意味着要与资本主义“趋同”。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壮大社会主义事业,增强社会主义国力,因此,要时刻警惕和防范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和“自由化”的战略图谋,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全球化支配地位推进“和平演变”战略也正危及着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为此,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认识全球化进程和实质,正确处理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融人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找到既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又与资本主义竞争的适宜形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正利用全球化这一过程推广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抵御腐朽没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坚强屏障,力争改变不合理的旧的经济政治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巩固社会主义阵地,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积蓄力量。

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还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前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是在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党的十四大初步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要求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十五大又对邓小平理论作了新的阐发,还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方式和市场经济机制作了新的表述,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了新的界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可以说,经过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的理论问题已初步解决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成员的变化给正带领人民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我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新的社会实践要有新的理论概括,党的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给予反映和说明并加以指导。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问题上都大大深化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并在党的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提出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提高党的影响力的许多新观点。这些无疑都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实际问题的具体思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理论上的成熟,十六大还有其它许多新提法、新论断、新观点,这些都将极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吸取时代的精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又到“三个代表”思想,这是一个理论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有关论述,不仅从民族兴亡和国家兴衰成败的角度上强调了创新的意义,而且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高度指明了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理论创新和善于理论创新的党。只要我们党立在时代潮头,站在实践前沿,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不断前进,为人类进步事业继续做出积极贡献。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zhengzhi/159517.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