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中国与拉美:以信任为基础的区域合作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 中国和拉美不具备地缘优势、价值观认同、文化渊源等先赋性信任的基础,双方通过官民结合,多边与双边兼顾外交建立了交往性信任关系。而美国因素、拉美原因、中拉经贸都可能对双方关系造成负面影响。需塑造共同利益、创新合作模式、加强软实力建设,强

[摘要] 中国和拉美不具备地缘优势、价值观认同、文化渊源等先赋性信任的基础,双方通过官民结合,多边与双边兼顾外交建立了交往性信任关系。而美国因素、拉美原因、中拉经贸都可能对双方关系造成负面影响。需塑造共同利益、创新合作模式、加强软实力建设,强化双方的信任关系,形成中拉区域意识,推动双方展开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

[关键词] 中拉 区域合作 信任关系

[作者简介] 邢凯旋(1976 ― ),辽宁沈阳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发展;邓光娅(1979 ―),辽宁沈阳人,沈阳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中拉区域合作从双边向多边与双边兼顾转变,通过交往性信任弥补先赋性信任的不足,把握合作各方认知的产生及变化过程,挖掘各方建立信任的基本点,才能促进中拉合作朝向更务实、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中拉信任建立的影响因素

从中拉合作的发展来看,拉美国家对华的信任认知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诸多因素对信任的建立产生影响。其中,政治的驱动力、经济的吸引力和社会发展的粘合力使中拉合作中信任认知强化。而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拉美文化中固化的信任隔阂以及内部一体化进程中的分散与交叉、中拉经济往来中可能造成的误解,难免对中拉合作的信任建立形成扰动。

(一)信任建立过程中的促进要素

1. 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合作的政治驱动力

随着拉美地区政治格局稳定成为“常态”,各国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独立外交成为各国执政的主要目标,加强拉美地区合作,提高区域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共同愿景。在跨区域合作上,拉美国家致力于开展多边外交,注重南南合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地位,提高本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努力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家主权的维护上,同拉美国家一样强调对主权的尊重,对各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反对强权政治,反对他国干涉本国内政。此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吸引了拉美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

2. 作为新兴经济体,具有扩大经济合作的吸引力

3. 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助推社会发展的粘合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拉之间在社会发展中面临很多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有很多经验可以共享,可共同商讨推动社会进步的手段与方法。2013年拉美地区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中拉城镇化过程中都面临着资源紧张、生活成本高企、环境污染等问题。收入分配方面,拉美地区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6,近10年中国也徘徊在0.4~0.5之间,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此外,加强创新、发展教育等问题,也增加了双方的共性认知。

(二)信任建立过程中的扰动因素

中拉难以逾越的地理距离和不同的文明积淀,使得双方不具备区域合作的先赋性信任。而交往性信任建立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扰动因素。

1. 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

由于美拉的地缘政治及经济的高度关联性,美国必然关注中拉合作的进程,一是中拉政治、经贸、能源合作可能对美国在美洲地缘政治产生影响;二是中拉合作有可能形成中美在拉美市场的竞争。美国必然会采取相应的行动,通过政府、媒体发出扰动中拉合作的噪音,影响中拉的认知过程。

2. 拉美内部可能存在的离心力

二、在增强信任中拓展中拉区域合作路径

在中拉合作过程中,要通过有效交往,弥补先赋性信任的不足,减少拉美国家对未来利益损害的认知,建立信任的基础,紧密双方凝聚的程度,使各方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

(一) 建立信任,在于塑造共同利益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时提出 “努力构建携手并进的命运共同体” ,为中拉合作指明了方向。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是中拉在相互依存过程中塑造共同利益。通过汇聚各方的集体力量,塑造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共同利益,通过化解困难和问题,推动合作发展。

一是就拉美大国而言,要增进互信,既要关注其在国际事务上代表拉美发声的需求,又要关注其发展国内经济,维持社会稳定的要求。在国际事务上,中拉国家的共同利益是改变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拉美国家尤其是左翼力量,以捍卫拉美群体利益为己任,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拉美声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多发出“中国声音”,中拉双方需要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发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改变国际经济秩序,使中拉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在合作中,围绕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主题,通过国际经济制度协调等手段,关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才能加强双方的认知。

二是就拉美所有国家而言,促进经济发展是各国关注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国际上很多国家希望能够搭上中国这个经济快车,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拉美国家也不乏这种考虑。但是,困扰拉美国家的“中心―外围”的思想,使拉美国家担心再次成为继欧洲、美国之后以中国为中心的外围,形成对中国政治、经济的依赖。因此,在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应尽量消除拉美国家的担心,避免经济合作演变成单纯的能源和矿产的进口,从多边和双边层面上充实战略的能源矿产合作,促进各方共赢。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拉美国家普遍注重资源勘探开发、炼化和管道建设,对工程技术服务和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债务负担过重使得拉美国家对外融资的需求旺盛。此外,基于能源优势,拉美国家针对可持续能源推出了新的规划,加大新能源的研发。中拉可以考虑共同构建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尤其在生物燃料能源方面进行共同研发,推动共同技术进步。此外,挖掘拉美国家比较优势产业,开发旅游资源等,推动其加快改善产业结构。

三是就中拉合作而言,中国需要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才可能收获拉美国家的信任。关注拉美小国利益,主动承担责任,密切公共产品的合作,使拉美各国具有开展与中国合作的动力。如加勒比地区的气候问题是威胁这些国家生存的主要问题。随着海平面上升,有可能湮没一些岛屿,还可能污染这一地区的淡水源头。因此,通过气候方面的工程援建、资金支持、技术合作、人才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拉美岛国的合作,使中拉合作信任度加深。

(二)巩固信任,在于创新合作模式

中拉合作是将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以及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地理区位的国家置于同一框架下开展的平等务实合作。既是一对一的合作,又是一对多的合作。通过各方的交流,促进各方经济和社会的务实发展。在中拉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在扩大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与拉美大国的战略发展互补,又要强化拉美小国的共同发展,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因此,中拉合作要在创新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务实的、灵活的合作。

目前中国与拉美一些国家已有多边或者双边的合作机制,应该充分利用已存在的国际机制,特别是金砖合作机制、中智、中哥、中秘三个自贸区、美洲开发银行等这些中国已经参与的经济合作机制,使之成为中拉合作的基础。同时中拉合作应与拉美地区已有的区域合作组织共同发挥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的合作。

此外,通过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和交往机制,使双方能够在国际事务上、国家安全、社会管理等多项事务上建立共识,使双方利益的偏好、意图透明化,减少认知上的偏差。可以形成固定化的、多层次的沟通机制,将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等形式机制化。此外,“制度契约”作为信任的一种手段,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建立秩序、形成制度使双方发展共同利益的保障。

(三)深化信任,在于加强软实力建设

中国不能通过提供贷款来拉近和拉美距离,这种单纯以资金为纽带或者是贷款为纽带的合作并不会带来双方长久的合作。发展软实力,以德服人,深化双方的信任,才是可持续合作的重要路径。要通过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使拉美国家在情感上加深对中国的信任,使双方的合作更为持久和稳定。

一是强化中拉交流过程中文化的桥梁作用。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先天差异,更要加强文化的交流。通过交流,宣传中华“和合文化”的多元、开放、包容的理念。强调中拉合作是多元和互补的,合作中难免存在冲突,中华的“和合文化”能够使合作各国和平共处、相互汲取优长、融会贯通。

二是基于软实力建设的信任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还依赖于民间的认同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通过智库、媒体、非政府组织的全员参与,加深双方各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参考文献]

[2] 刘青建,王朝霞.深化中拉合作的世界体系结构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4(4):45-51.

[5] Andrew J. Nathan. “What China Wants: Bargaining with Beijing”[J].Foreign Affairs. Vol.90, No.4,2011,pp.153―158.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anyu/162990.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