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浅析湖南花鼓戏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在翻译诸如湖南花鼓戏之类的地方戏剧的时候,文化缺省现象对翻译工作者而言是个巨大挑战。文化缺省可以提高交际效率,给异域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对其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策略值得探讨。 [关键词]文化缺省;交际效率;审美愉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

[摘要]在翻译诸如湖南花鼓戏之类的地方戏剧的时候,文化缺省现象对翻译工作者而言是个巨大挑战。文化缺省可以提高交际效率,给异域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对其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策略值得探讨。

[关键词]文化缺省;交际效率;审美愉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近年来,湖南花鼓戏在唱腔、题材方面有了很大改变,吸引了大量境外游客。但是花鼓戏要想成为对外旅游的主打项目,还需要翻译工作者凭借自己的审美知识,尽力减少因文化缺省带来的文化意义的丧失,使外国游客欣赏到花鼓戏中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进而激发外国游客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达到打造旅游强省的目标。

二、文化缺省

通常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会相互假设对方了解自己话语中涉及的、与习语典故等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知识,也就是那些被认为是众所周知的知识。因此,为了提高交流效率,交际双方会省略这些显而易见的内容,这就是文化缺省。“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缺省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简洁,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会大量地采用文化缺省,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省篇章,而且可以避免自己的文章过于平铺直叙,从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而读者通过填补原文的语义空白,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但是,文化缺省经常使翻译者陷入两难的困境。文化缺省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culture-specific)交际现象,是某一文化内部运动的结果,某些文化现象只存在于特定的文化当中,“真正认识、把握异域文化的真谛,领悟到其精髓,再以另一种语言,去传达异域文化的真谛,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过程,其中有着难以克服的重重障碍”。如果文化缺省没有得到有效的翻译,就会给译文读者带来意义真空,译文读者的欣赏进程被人为割裂,而无法获得阅读的愉悦。因此,翻译工作者有必要重构原文中缺省的文化内容,帮助译文读者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认知隔阂,实现原文应有的文化价值。例如:

北静王见他语言清朗,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五回)

Delighted that evervthing Bao-yu said was so clear and to thepoint,the prince observed to Jia Zheng that“the young phoenixwas worthv of his sire.I trust I shall not offend you by saying so toyour face,”he said,“but I venture to prophesy that this fledglingof yours will one day'sing sweeter than the parent bird'”.(霍克斯译)

The clarity and fluency of Baovu's answers made the princetum to observe to Jia Zheng,“Your son is trulv a dragon's colt oryoung phoe? nix. Mav I venture to predict that in time to come thisyoung phoenix may even surpass the old one?”(杨宪益译)

很明显,虽然上述译文的大部分读者获得了与原文读者相近的语义连贯和内容理解,但审美效果却相差甚远。因此,“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恰当地处理文化因素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花鼓戏中文化缺省部分的翻译策略

在观看诸如花鼓戏之类的地方戏曲时,外国观众欣赏的不仅是优美的唱腔、炫丽的舞台动作或充满异域风情的戏曲服饰,他们更希望借助浅显易懂的歌词去理解剧情,掌握人物性格特点和戏曲要表达的文化内涵,进而获得崭新的审美体验。

在翻译花鼓戏剧文时,译者不能过多地采用归化策略去处理文化缺省现象,这样会严重地阻碍译文读者了解并欣赏原文的异质文化。例如《刘海砍樵》中的“大傩神仙我不爱,要学织女配牛郎”,大傩神仙是道家中修炼到万寿无疆,具有种种神通的等级最高的神仙称号,有些译者为了补偿英语读者的文化缺省,将其翻译成“God”,认为信仰基督教的读者可以更容易地接受这一形象。但是这一形象转换虽然适合西方读者的心理文化,却忽视了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因而是不恰当的。如将“牛郎配织女”翻译成“Romeo and Juliet”,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译文具有严重的缺陷。事实上,译者为了照顾译文读者的接受力而归化了原文的异质文化,译文读者就失去了阅读译文的意义,因为异质文化本身就是原文意义的组成部分。 译者尽可能通过直译的方式保留原剧的异域特色,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的习语和典故等内容能唤起原文读者内心的特别感受,更重要的是,“使用这种翻译方法,选作翻译的原著得到了景仰和尊重”。但是当语言负载的文化差异大到无法得到语义对等的时候,只能通过增译或直译加注等策略,结合戏曲表演者的表演使观众获得期望中的反应。例如《刘海砍樵》中的“大傩神仙、千金之体”、“连理枝头比翼鸟,粉蝶成对映晨窗”、“织女配牛郎”等跟民间传说相关的表述,《三喜临门》中的“再好的金龟我不眼浅,我吃秤砣铁心定主意”中的文学典故,以及《补锅》中的“干革命不分贵和贱”、“补锅组”等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内容都需翻译补偿。否则,简单地将粉蝶、牛郎和金龟等翻译成pink butterfly、Cowherd和gold tortoise,外国观众就会不知所云。在翻译这样的词语时,译者最好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来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虽然,任何翻译都会有语义内容的损失,但直译加注的方法可以把翻译中的文化分损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比如“连理枝头比翼鸟,粉蝶成对映晨窗”如果仅仅译成“On branches interlocked stood two Iove hirds,bythe window in the moming fluttered pink butterflies in pairs”,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就会丢得精光。但是如果译者添加注释为英语读者补充说明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和金龟代表女婿的来由,文化亏损就会被限制在最小的程度。

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戏剧表演很少甚至基本不提供字幕,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增译或加注翻译变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四清等人认为,要让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通外国人看懂京剧,尤其是文戏,就必须不仅在表演过程中提供英文字幕,还必须在表演前通过京剧体验活动,特别是通过发放剧情介绍的小册子去补充说明剧本中文化缺省的内涵,外国观众才能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真正理解并欣赏京剧。花鼓戏剧团对外演出也可借鉴上述经验,只有这样,剧目中文化缺省部分的翻译补偿才成为可能。

四、结语

花鼓戏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中蕴含着民族语言的魅力,在文化交流中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能传达给异域读者。同时,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去加强花鼓戏翻译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让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多的国际关注,进而为湖南对外旅游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2]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6):55-60.

[4]乔治?穆南,许钧.翻译与文化的多样性[J].语言与翻译,1991(1):73-77.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147-150.

[6]李四清.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翻译与传播京剧跨文化交流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4(1):106-110.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anyu/162769.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