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中英文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差别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作为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词汇无可避免的受到了文化的影响。中文和英文中都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词汇。这些词汇的联想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了它所依存的文化。因受不同民间风俗,文化传统等影响,植物词汇产生了

"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作为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词汇无可避免的受到了文化的影响。中文和英文中都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词汇。这些词汇的联想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了它所依存的文化。因受不同民间风俗,文化传统等影响,植物词汇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意义。文章将就此进行对比分析,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译现象。
【关键词】:植物词汇;文化负荷;语言;联想意义
1. 引言

语言是由词汇组成的。一个词汇包含有很多意思,如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等。概念意义可以从词典中查到,是一个词相对公开,客观的意义。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给词汇加入新的意义。所以除了概念意义外,一个词还可以有其他的扩展意义,也就是语言学家利奇所说的联想意义。相对于词汇的概念意义而言,联想意义只对特定的人或者文化有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想要了解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运用语言的文化。约翰.利昂曾经说过:"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组成部分。每种语言的词汇差异很明显地反映了语言所处的社会在传统,风俗上的独特的文化特征。"(Lyons, 1968:30) 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价值观,对于同样一种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差异。特别是深受儒教,道教和佛教影响的中国文化,与以基督教和希腊神话为蓝本的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
同样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两门语言,植物词汇在中英文里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植物在人们眼中有其鲜明的个性,人们往往托物言志,将植物与各种社会现象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作为象征已融入了文化的精髓。由于不同的社会风俗,文学传统和美学兴趣,相同的植物在中英文中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在文章中将从语义学角度分析中英文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差别。

2. 语意差别

在语言形成之初,世界各地的民族在封闭的条件下发展出独有的语言。这些语言带有独特的环境,动植物品种,地理天气特征。作为交流工具,语言还被赋予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寓意。就拿"早餐"一词来说,对中国人来将早意味着稀饭馒头,而西方人则往往会想到牛奶面包。虽然人们很努力地想要寻找两种语言中的对等词,但出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完全意义上的对等词是不可能存在的。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任何一点点变化都会为我们的语言注入新的词汇。宗教也是文化联想的重要来源。很多英语的典故就是出自圣经和希腊神话,并与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信仰息息相关。
这些细微的联想意义差异需要我们小心对待。文章将重点分析三种语意差别,并对每种差别给出两种代表植物。
2.1 联想意义完全相反的词汇
2.1.1 红豆
2.1.1.1 西方含义
在西方文化中红豆是贬义的,象征着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牺牲重大利益。西方人对红豆的厌恶源自圣经中一碗红豆汤的故事。在《圣经·旧约》《创世纪》(25: 29-34)中,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把他的长子权卖给了他的兄弟雅各。现在人们多用一碗红豆汤来指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而放弃更重要的东西的人。 红豆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很讨喜的植物,又被人们称作相思子,是爱情的象征。上到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收集红豆送给爱人,朋友和亲戚的习惯。从唐代始,人们就以红豆喻相思,更是留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名篇。 2.1.2.1 西方含义
在西方,荷花的联想意义深受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著名的罗马诗人奥维德在他的长篇叙事诗《变形记》中揭示了荷花的起源,关于宁芙洛提斯的悲剧。她为了逃脱普里阿普斯的追求,企求神将她变成了荷花(Zimmerman, 1985:159)。
荷花在英语中还有忘忧果的意思,此意源于荷马的《奥德塞》中的"吃忘忧树的人"。在从特洛伊返回的路上,奥德修斯和他的随从来到了一个岛上,岛上的居民只以忘忧树的果实和花为食物。这种神奇的植物拥有魔力,谁只要吃了它,就会忘记往事,而陷入恍恍惚惚的昏睡状态,失去回家的动力(159)。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一向以君子的形象出现,并反复运用于建筑,雕塑,文学和绘画中。宋代词人周敦颐曾盛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中国,荷花是高贵,隐士的象征,爱情和吉祥的代表。在中国传统里,并蒂莲常作为美好的祝福献给恋人(包惠南、包昂,2004)。因其出淤泥而不染,荷花又被看作佛教和道教的圣物。释迦牟尼和观音都以高居莲座的形象示人。观音手持白莲花,指引着信徒远离尘世的纷扰,进入那开满纯洁莲花的净土。
2.2 联想意义部分相反的词汇
2.2.1 柳
2.2.1.1 西方含义 2.2.1.2 东方含义
在中国柳树也喻悲伤,但这种悲伤却与死亡和失去恋人无关,而是指离别的痛苦。由于"柳"与"留"同音,在离别时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许丽娜, 2005)。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时候,也留下了"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佳句。人们希望友谊如柳条般长,还愿如绦的细柳能缠绕住将远行的旅人,羁绊住时间与世间美好的事物。但更多时候这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丝丝柳条恰如离愁,剪不断理还乱,只愿那绵绵柳絮能将人们的思念带去,带给那远方的亲人好友。
2.2.2 百合
2.2.2.1 西方含义
百合是纯洁神圣的代表。关于百合的来历众说纷纭,最著名的就是百合是由夏娃的眼泪所化成(代彭康、陈邦俊, 1989:84)。在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时,夏娃流下了悔恨的眼泪,从这些眼泪中开出了百合。在基督教的信仰中,百合也是纯洁,贞操和无邪的象征。基督教评论家趋向于把百合洁白的花瓣看作圣母玛利亚的纯洁高贵,而把金灿灿的花蕊比作圣母光辉四逸的灵魂。因此洁白的圣母百合是复活节上献给圣母的最好赞礼。
百合的名字还有着更古老的源泉,来自希腊文leirion和罗马文lilium。希腊人相信百合花是天后赫拉的乳汁浇灌下生长出的,罗马人则将百合与婚姻和家庭的守护神朱诺联系在一起。因此百合在西方传统中又被赋予母性的光彩。
2.2.2.2 东方含义
在中国百合是好运的代表,百合的名字中就蕴涵了万事顺心的美好祝愿,因此逢年过节互赠百合是中国人所喜爱的传统。日百合还是母亲的象征,又被看作是送子仙,在新房中常常出现。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上 ,新人们需要吃百合,枣,花生,桂圆,莲子等,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因此百合也成为美好婚姻的象征。

2.3 仅在一种文化中有内涵的词汇
2.3.1 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菊花因其品性高洁而深收大众喜爱。中国人尤爱菊,更将其推为四君子之一。屈原在他的大作《离骚》中就记载了人们喜食菊瓣的风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菊盛放于深秋,在大多花朵因严寒而凋谢的时候,傲立于寒风中。它的不张扬和坚强使其成为十月的代表花。在百花竞艳,争相色放的时候,菊花仍旧保持一身无瑕的黄,不勉强自己随波逐流。
在文学史上也很早就出现了菊花的身影,盛誉君子的高洁品格。晋代诗人陶渊明就钟爱菊,留有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他的《九日闲居》序中也记载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可见其对菊的钟爱,也从中看出从晋朝始就有以菊花酿酒的风俗。
2.3.2 西方特有的文化意象
苹果
西方人钟爱苹果,在希腊罗马神话里苹果代表着爱情,美貌,好运等。金苹果作为礼物出现在赫拉的婚礼上,还于许多关于爱情,阴谋和诱惑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最著名莫过于引发了特洛伊之战的苹果的纷争。连一向以哲学家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柏拉图也写过:"我把苹果抛给你,假如你真心爱我,就收下它,并像情愿的少女,献出你的贞洁。"对于柏拉图来说,苹果比玫瑰更好的表达了他的爱情。
苹果还与基督教密切相关。虽然在《创世纪》中没有明言,但基督教徒都相信苹果是导致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罪魁祸首(石坚、林必果、李晓涛, 2003:244)。从此,苹果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了原罪的象征。

3. 结语

正如摩根所言:"词语没有固定的意义,他们会随着文化和语境而改变。"(Morgan, 1999:497)中英文中植物词汇的内涵差异因归咎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差异也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在做文学研究或是跨文化交流的时候还应特别注意语言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力求找出语言所带的文化含义,避免交流中的失误。

参考文献
[1] Lyons, John. Semantic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2] Morgan,C. Culture in B. Spolsky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Linguistics[C]. Elsevier.1999.
[3] Shakespeare. William. Merchant of Venice (notes by Declan Kiberd) [M]. Beijing: World Pub. Co. 1991.
[4] Spenser, Edmund. BooksⅠand Ⅱ of the Faerie Queene: The mutability cantos, and selections from the minor poetry[M]. New York: Macmillan. 1965.
[5] Zimmerman, J. E.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Mythology [M]. Bantam Books. Inc. 1985.
[6] 包惠南, 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 外文出版社. 2004.
[7] 代彭康, 陈邦俊. 圣经词典[M].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
[8] 石坚, 林必果, 李晓涛. 圣经文学文化词典[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10] 许丽娜. "柳"--含义丰富的诗歌意象[J]. 文学研究. 2005.8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xue/162106.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论中英文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差别"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