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试论《春风》塑造的别样林斤澜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在当代文坛,林斤澜与汪曾祺并称文坛双璧,同时他还被称为短篇小说圣手、文坛怪味豆。人们赋予林斤澜不少称谓,但当我们真正走近林斤澜,就会发现无论是他的人品还是他的文风都已凝成了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厚重的历史震撼人心、丰润细腻、影响深远。而这样

在当代文坛,林斤澜与汪曾祺并称“文坛双璧”,同时他还被称为“短篇小说圣手”、文坛“怪味豆”。人们赋予林斤澜不少称谓,但当我们真正走近林斤澜,就会发现无论是他的人品还是他的文风都已凝成了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厚重的历史震撼人心、丰润细腻、影响深远。而这样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我们就可以通过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春风》窥见一斑。

林斤澜在《春风》中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出北国春风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对于《春风》这篇文章,林斤澜在立意和写法上就凸显了他不同凡响的高明之处。

其次,写法上新颖独特。林斤澜对事对物如有话可讲,就会感情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却不会在表面上叫喊,而是隐藏在艺术的深处。文章采用欲扬先抑和对比烘托巧妙结合的方式,逐步显露出北国春风的可爱,将怀念之情抒写得曲折有致。

作者开门见山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时间短暂,冬夏交接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争春斗芳菲”的胜景。接着用人们争论最激烈的意见即“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和“成天刮土”,来贬斥春风的不是,埋怨春风的无情无意。

开篇中北国春风之恶势,在于江南春风对比下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然而不久,作者在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时,突然笔锋一转: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用这么一个设问句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作者起初是无限怀念江南春风,觉得它“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可后来多次下乡在京西的大山上,看到“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坚冰顽固地驻守着北方的原野,没有想过要退出舞台,觉得面对这样的坚冰,“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南方的春风是无可奈何、无济于事的;相比之下,北国的春风却以摧枯拉朽的力量、不可遏制的气势,横扫整个北国,吹开了冰冻,吹醒了生命,催生了万物。此时作者再回想江南的春天,有的只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有的只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更不用说发霉的墙角散发出的“死耗子味儿”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让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春风》这篇文章,不但立意和写法不同凡响,在语言表达上更是善鸣新声、风格独特。

曾有评论说,林老的文风部分师承鲁迅,部分师承沈从文。但林老的“粉丝”之一作家刘心武认为,林老风格并无师承而是自成一家。林斤澜这位从浙江温州走出来的“文学不死鸟”,他把温州话化入了文学语言之中。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xue/161984.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