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社会论文 >

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原文出处】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原刊地名】苏州 【原刊期号】200301 【原刊页号】6~9 【分 类 号】A3 【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 【复印期号】200307 【 标 题】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论“三个代表”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作 者】朱华桂【内容提要】可持

【原文出处】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原刊地名】苏州
【原刊期号】200301
【原刊页号】6~9
【分 类 号】A3
【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
【复印期号】200307
【 标 题】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论“三个代表”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作 者】朱华桂【内容提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它体现了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从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
【摘 要 题】学术探索
【关 键 词】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三个代表”
【 正 文】
一、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呼唤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也随之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课题。不研究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健康地发展。只有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在人类发展史上,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活动逐步摆脱四季循环的天时控制,从而逐渐进入到一个由人类控制的时空中。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的巨大生产力,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限增长理论”就成了工业社会的支配理念。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能力迅速扩张,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生存环境不堪重负,自然资源迅速耗减,水土流失,气候异常,各类灾害不断加剧,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八大公害事件”的同时发生,向狂热追逐无限增长的人类敲响了警钟。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对人类发展的困境进行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受到强烈质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虽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生产力、科技和教育还比较落后,地区差距、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体制、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几十年时间。我们不能走“竭泽而渔”的发展道路,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将进入一个竞争愈演愈烈的国际环境。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转嫁危机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资金匮乏、债务沉重、金融风险增大、贸易条件恶化、技术水平落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形势势必更加严峻。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任务将十分繁重,更需要发展后劲做强有力的支撑,更需要科学计划,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确保我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既考虑当前的问题,又考虑长远的问题;既考虑当代的发展,又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提出具有远见的发展战略。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二、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如果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所以,我国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政治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耕地、淡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还要求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这是我们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如果人口盲目膨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教兴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动力和手段,可持续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与“片面发展”相对立的一个概念。片面发展,无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人自身的,都会造成畸形、夭折,所以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发展则是一种在时间上更久远、质量上更优良、效果上更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在人和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动力机制是创新。人的素质、能力的提高,社会贫困、保健、就业等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缺少任何一点,民主政治就不可能可持续发展。政治的发展如果损害了它所依存的政治环境、政治资源和人民主体,就难以发展,更不会可持续发展。比如政治信念的丢弃、政治信用的缺失、政治权力的滥用、政治体制的僵化、政治优势的退化等等,都会阻碍政治的发展,进而失去政治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没有文化上的觉醒和进步,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当代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仅有物质上、经济上的富裕不可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也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那些发达国家面临的危机不是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因为文化上、精神上的危机,这也说明了文化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文化仍然绵延不断、一脉相承,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把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的,应当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的基础,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保证,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动力。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三个代表”思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三个代表”思想之所以能成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关键在于它体现了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的高度一致性,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主要在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和区域之间、代际之间的矛盾,追求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而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需要我们党带领广大群众自觉地成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者,积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有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压力、资源稀缺和生态危机问题。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特别是高科技的竞争。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次,只有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正确的思想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文化支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问题。我们认为,现在发展环境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的对立,说到底是文化的危机。建设先进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方针,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持。最后,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正确处理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赢得社会发展必需的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当前存在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比如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增长;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制约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巩固;社会弱势群体有增加的趋势,这部分人的边缘化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等等。只有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创造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局面。
“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纵观广大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经济社会问题,比如两极分化严重、失业人口剧增、腐败现象恶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本的原因在这些国家、执政党与人民利益的不一致性。我们党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它是治国的根本方针、立党的根本纲领,体现了国家、执政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国家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我们党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创造更加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三个代表”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三位一体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性,实质上体现了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这一点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无法实现的。“三个代表”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体现了国家利益、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必将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2] 刘林元.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shehui/152616.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