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社会论文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原文出处】东南学术 【原刊地名】福州 【原刊期号】200303 【原刊页号】6~11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309 【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 作 者】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把“三个代

【原文出处】东南学术
【原刊地名】福州
【原刊期号】200303
【原刊页号】6~11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309
【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 作 者】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因有了切合执政实践的新认识,表明我们党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中取得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的自觉,它对党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指导是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尺度,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综合。
【摘 要 题】党建天地•领导与执政
【关 键 词】“三个代表”/唯物史观/执政能力
【 正 文】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向全党提出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它表明我们党不断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新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自觉,对哲学实践的新自觉,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唯物史观上指明执政能力建设根本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执政历史使命。这需要科学地总结执政历史经验,以为借鉴和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中,迄今有两次重要的历史经验总结。一次是总结了初期执政到20世纪80年代历史转折时期的基本经验,写在《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有十条(下简称《决议》十条经验)。最近一次是总结了历史转折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执政的基本经验,也是十条,写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下简称十六大十条经验)。两个十条经验一脉相承,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不断开拓创新的伟大历程。十六大总结的十条经验,及其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所归结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达于一个新的历史自觉,我们必须通过这种历史自觉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这种对历史发展的新的自觉,反映为我们的思想理论对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有了切合执政实践的新的认识。
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自觉地在执政条件下,调整和改革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关部分、环节乃至其体制,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任务。
这种调整和改革,在我们执政初期,有成效也有曲折。曾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在生产关系性质上下了很大的“大”与“公”的功夫。后来在《决议》十条经验中,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开展了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改革,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进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自觉地在生产力系统内部矛盾运动和生产力发展历史中寻找生产力发展内部演进规律及其内在动力,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相继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新结论。十六大十条经验,则确定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一系列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针政策。从而推动了科技体制、行政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改革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更加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我们对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认识和把握达于新的历史自觉。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新的自觉,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
先进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从自然方面改造了自己的生存条件而获得自由因而有了文化,从社会方面改造了自己发展条件而获得自由因而有了文化,先进文化不断地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创造和积累了必要和应有的条件。自觉地在执政条件下,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文化创新,活跃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任务。
在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时代,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要求,并在执政后为我们所坚持。而在执政初期,强调了整个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乃至整个上层建筑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任务,有必要也有教训,并逐步影响和严重阻碍了“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落实贯彻。在《决议》十条经验中,清醒地看到了“教科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历史任务。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时期,认识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时代需要。进而深入探索文化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内在动力。重新认识了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和多样性,指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动力,应长期共存,共同发展。十六大十条经验,明确提出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对当今世界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了深刻的认识,指出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相应提出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及其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同时确切把握当代世界文化发展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分野趋势和特点,分别制定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确定了文化创新的战略任务。进而也更加在实践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指导的重要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使我们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认识和把握达于新的历史自觉。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新的自觉,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
人民根本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变更及其利益的矛盾发展是历史活动的动因,决定历史结局的总是人民根本利益。在历史发展中,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在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党、国家和人民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发展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切实利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执政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任务。
我们党是通过掌握国家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执政任务和社会理想。我们在执政初期,曾强调国家是统治阶级工具的作用,强化了国家的阶级斗争的职能,其中也曾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正在大量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但还是不断回到阶级斗争的主题,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十条经验明确指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采取不同于阶级斗争的方法来正确地加以解决。”我们党开始转向国家职能的其他方面,提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任务。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政党和群众关系的原理,进而提出了正确处理政党、国家、人民之间关系的新的历史课题。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同社会其他组织一样,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重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推动了改革开放。十六大十条经验,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阐明党的“三个代表”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从而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关系指明了方向。与此相联系,还提出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使我们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认识和把握达于新的历史自觉。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新的自觉,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的基础、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因的认识所达到新的自觉,体现了唯物史观基本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唯物史观上指明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上指导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发展的新要求,要求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在党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中取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的自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通过这种新的思想自觉,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当我们党还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方位时,面临的问题是在中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中,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毛泽东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去解决,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客观实际中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从中提出一个重大命题,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指导实践。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科学把握达于新的自觉。终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长期武装斗争解决了上述问题,掌握了国家政权。在即将执政的情况下,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充分估计了执政初期因工作重心转移、工作环境变化、斗争方式复杂化及其可能发生的骄奢、怠懈和腐败而给党带来临政的全面考验的实际,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坚持防腐拒变作风,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本领,强调从作风和本领上提高执政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两个务必”的精神,至今仍为我们所坚持。
我们党执政以后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虽有最初20年探索,仍有许多曲折。经总结,基本问题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未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不解决,执政能力必然受影响。邓小平主张按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建设固定模式,主张解放思想,在实践中重新检验其真理性以取得新的科学认识。指出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即从思想僵化、“两个凡是”枷锁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不断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终于通过真理标准讨论和改革开放的开创,打破社会主义固定模式,成功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这得益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发展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大规模多方面地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企业、行政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势必要求如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正确处理党和政府的关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等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真正在权力和体制两大问题上得到强调,党的执政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的自觉是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检验中确立,党的执政能力在这样高度自觉中得到增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个历史方位是中国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积极应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需要从中国和世界的全局、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的建设问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经受着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新要求的全局性和全面性的重大考验。围绕着这一执政历史任务,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个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科学把握,主要是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发展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随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的具体的科学把握,也相继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三个基本命题: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地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检验中确立;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十六大报告对此做了深刻的阐发,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与此相联系,强调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并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执政能力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必须把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普遍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观察全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时代特点及其互动的历史真实关系,观察历史完全成为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世界经贸、科技、政治快速发展变化和由此深受影响的国家战略地位,对重大现实问题从全局上进行理论思考和战略思考,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二、必须把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紧密地联系起来,利用国际分工的利益重组机遇,利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机遇,从外部获得新的市场、新的资源和短缺的要素。同时努力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和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办事,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要有充分估计和应对准备。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三、必须把正确运用国家多方面、多层次的职能同充分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权益,妥善处理、化解和协调日呈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形式、特点各异的人民内部矛盾;沉着应对国内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内在地统一起来,按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形成为国家意志,按法定程序由党委向相应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推荐重要干部。正确处理党依法执政实现政治领导与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党领导、支持和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以及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五、必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构成执政党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规范,体现着执政的性质,规范着执政的目标,要求从全局上代表并维护人民和国家、社会、民族的整体利益。必须把全面认真地贯彻执行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结合起来,立足全国全党工作大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协调各方关系,统筹各项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它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同时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也会随执政任务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坚持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能力建设的新的实践。就是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继承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其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上指导执政能力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真理和价值统一上成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
“三个代表”作为一个整体,是衡量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
在党的历史上,延安整风、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形成,表明我们党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党的理论、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
延安整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十分重要的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生活和奋斗的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为了用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各种实际问题,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及其立场方法,而不是其本本,来研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过去和现在,认真研究中国革命实际经验,得出结论,作为中国革命的行动向导,再在群众的实践中去考验这些结论是否正确。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批评,着重从认识论上解决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以衡量党的思想理论。为此,毛泽东还说过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次重大的新的自觉。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一次历史意义重大的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坚持总结历史经验、评价历史问题必须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根本尺度。但是真理只是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虽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而任何已被证明为真理的认识、理论(包括政策、构想等等)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虽是真理的标准,而实践又是“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实际确定者”。合理地评价实践标准,必然要求把真理和价值统一起来。真理标准大讨论真正把哲学从书斋和本本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普遍受到一次新的哲学的启蒙。对待马克思主义,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也要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真理标准大讨论着重从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上解决对党的理论和党的工作的评判问题。在哲学上达于一次极有价值的新的自觉。
到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形成,已经完全提出了衡量实践合理性(合目的性)的标准问题,并不停留在衡量认识真理性(合规律性)的标准问题上,开始从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上寻找科学的衡量标准。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有过深邃的思考,他在阐析“一国两制”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时,实际上就提出了衡量它的科学标准问题。他认为“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所谓“对的”指符合客观实际,是真理(认识论)问题,所谓“人民赞成”指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是价值(价值论)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和价值可以统一起来,统一于实践。所以把“对的”和“人民赞成”统一起来,就可以找到这样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遵循这样的理论原则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唯物史观上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内在动因的统一。“三个代表”尺度是历史发展各种构成有机联系和内在统一的尺度。进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其中的“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都包含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要求。简言之,都要求既是“对的”,合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又是“人民赞成”,合乎人民利益和人民愿望。在这里,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是统一的,而达于这价值目标的行为也要求合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方能成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价值和真理也是统一的。“三个代表”尺度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尺度。可以说,当我们每次回到真理标准时,都有对哲学的新的自觉。同时也愈来愈执着地寻求价值的尺度,“人民的利益”已经给出了这一般答案,但如果进一步从唯物史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内在动因的统一,把握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性的统一,就能得出更带哲学根本的尺度,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而“体现三个代表”的尺度,则是新的最重要的成果。江泽民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就把“体现三个代表”作为“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体现三个代表”尺度带有更丰富的价值内涵,也带有更高层次的哲学综合。因而“体现三个代表”也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
“体现三个代表”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合乎执政规律。即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坚持执政为民的统一,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以体现“三个代表”。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合乎人民意愿。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的统一;保证发展作为党的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以体现“三个代表”。“体现三个代表”是对哲学新的自觉见之于实践的重大的新的收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而进行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论。它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当然也包括着把这必然要求和必然结论作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以不断地检验、总结和评判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使我们对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地达于新的自觉,进于新的境界。
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执政的党。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shehui/152623.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