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经济论文 >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讨论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讨论”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讨论 1.园区简介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规划面积1万亩,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讨论”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讨论

1.园区简介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74亿元,将通过3年建成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该园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所在的赵家坝为核心,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八大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农商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2.园区规划背景条件

2.1 政策指导、实地谋划

园区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川中优势来谋划产业,将名人故居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个“既有纪念性、又有地标性和科技示范性”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2 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红色旅游的互动整合

田家镇是以农业经济发展的中等镇,还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面对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建设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内江改变传统观念和创新机制,将名人效应、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进行开发,既能避免单纯开发名人故居和单纯建设农业园区存在的内容单一、形式不新的弊端,又能通过扩大载体。独辟蹊径实行“文农联姻”,大打“长江牌”,以此扩大东兴区的对外影响力和促进东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规划起点高、规模大

园区的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把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具有丘陵地区特点的现代特色农业的亮点、增长点。园区以田家镇8个村、5个坝为中心;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以范长江故居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作为红色观光旅游的主要内容。项目基础设施规范化,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四网”配套;生产过程标准化,通过专合组织、合作社等组织连农户建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现代化。

2.4 完善的镇政府信息公开网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政府信息网开设了“单位简介、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领导分工、信息动态、办事指南、图片新闻、便民服务”八个板块,涉及农村党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教育等诸多方面,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有利于建立一条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科技信息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寻求科研合作,修复范长江故居

园区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依托专家教授、区乡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种养殖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园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避免低水平运行,真正将示范区建成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农民增收的示范窗口。

范长江故居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故居保持了旧有风貌,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设计。故居修复和周边环境打造按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规划,做到规划新、环境美,将之建设成为集旅游、纪念、参观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有新闻理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朝圣”的地方。

3.园区建设成效

3.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3.2 城乡统筹效果明显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田家镇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大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及农村远程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社会保障方面,我镇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优化教育资源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3.3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3.4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支撑作用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整合了资源,把很多分散、零星的项目资金进行了重新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建一块成一块,建一片成一片,拉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农机在园区的充分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元素,为东兴区的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带动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品牌化;创新了经营机制,通过大流转、小业主等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4.园区发展战略构想

4.1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园区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坚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保障农民受教育的权利,防止中小学生辍学,成为新的文盲;二是努力办好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推广先进技术,特别是把园区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作为农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把农民技术教育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职责来抓;三是区内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部门要面向农民和经营户,多宣传科学文化、科学致富的新知识、新经验;四是加快园区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发展卫生事业,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4.2 做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

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农产品创新以占领扩大市场份额并最终满足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据统计,国内农产品创新成功率仅在10%以下,其中技术因素是影响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成功的技术创新是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产品创新与研发前提和关键,做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三位一体,从而在发展农业产业和观光旅游业的基础上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4.3 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土地的组合

园区要充分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还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从而协调两者的矛盾。将劳动力从耕地领域转向非耕地领域,一部分在园区就地转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从事农业产前和产后服务,以及进一步投放到改土、造林、筑路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上去;另一部分引导转向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园区土地资源的利用,要通过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挖掘其生产潜力,并且应注意合理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4.4 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集约化产区,做到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建立农产品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在商品集散点建立农副产品批零兼营的初级市场,实行产销直接挂钩,集中订货,以流通为重点,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紧密相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园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5.结语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我们今后更确切的理解和把握和谐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份子,希望能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做出努力。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讨论”,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jingji/148648.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讨论"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