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会计审计 >

对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探讨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对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探讨 一、探析现阶段财务审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财务审计计划环节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计划是协调审计工作、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以及提升审计效率的前提。现阶段,财务审计计划往往由各审计职能部门单独制定报批

对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探讨

一、探析现阶段财务审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财务审计计划环节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计划是协调审计工作、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以及提升审计效率的前提。现阶段,财务审计计划往往由各审计职能部门单独制定报批后完成,在审计资源约束、审计视角狭隘、审计人员架构不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不能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前瞻性、连贯性和科学性,忽视审计计划制定的初衷,使审计计划具有分化严重和盲区矛盾等多种问题。而且在财务审计计划制定模式存在问题的影响下,审计计划的职能日益弱化,使原本需要财务审计的监督对象有利于审计之外,造成审计形式化和浮 夸化。而且财务审计管理模式又具有集权式特点。例如某一审计职能部门形式上由较多的班组成员共同组成审计小组,但实质上在审计计划、审计查证、审计处理以及审计执行等众多程序中并未遵守“主审负责制”,而是由审计小组的负责人定夺,这一模式在理论和时间环节均不能避免“以审谋私、职权滥用”的问题,必须从合理配置岗位和组织内部牵制等方面重新设置财务审计管理模式。

(二)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是财务审计项目一般采用交叉安排的方式,每一个审计职能部门均会承担例如收支审计、财务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其他审计任务,但是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难以达到协调处理,所以容易出现一个项目被多个审计职能部门同时审计的问题;其二是因为审计人员水平、素质、经验等方面因素和审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原则,不同审计职能部门实施取得不同的审计结论,使审计执行过程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其三是在审计执行过程中重视审计任务和程序,忽略了审计计划和目标,并未从审计的管理模式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容易发生审计执行过程中的违纪和其他不正常现象。

(三)财务审计考核和评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一般性、偶然性问题的出现和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匮乏的影响,因此易出现审计质量控制不完善、审计质量责任不明确的现象。而且因为财务审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缺陷,使财务审计考核和评价环节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原本预想的激励作用,打消了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分工、协作”理论基础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个体的劳动能力已不能满足多工种工序的要求,只有将不同天赋和能力的个体聚集成为群体(团队),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协作团结,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 ,提高劳动效率和拓宽劳动范围。“分工、协作”理论基础适用于各种技术性工作岗位,其提倡合理分类工作、能者居之和为工作目标而协作联合。财务审计工作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定性、审计处理以及审计执行等流程出发,若均又同一审计职能部门或个人完成,难免会降低审计质量和效率,也难以避免腐败滋生问题,但是如果针对不同审计人员素质、技能、经验等特征,让其在一个审计项目中分工、协作,则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以尽快完成审计任务,还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二)“分权制衡”理论基础

分权制衡原则是指某一组织或者团体将组织内部的各种权利实行分配以相互制衡,是组织实现有效运转和既定目标等。“分权制衡”形成权责分明、管理合理、兼顾

激励约束的管理机制,是组织有序合理运转的核心。财务审计中运用“分权制衡”理论基础指将财务审计过程中的权利按项目功能特征进行分配,使参与审计的各职能部门和个人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相互否决的关系,这是因为在某一审计项目中审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可以从个体角度提出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处理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使财务审计管理模式完全遵从“集权式管理模式”,在理论、实践中均会存在“以审谋私”、“滥用权利”的现象。“分权制衡”的理论基础则可以使各审计职能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构建一个密切运作的管理团体。

(三)“审计程序规制论”理论基础

“审计程序规制论”指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审计职能部门或者审计个人必须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法律法规保证审计质量和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科学性。所以阐述“审计程序规制论”理论基础的目的在于如何在财务审计中以审计准则和审计法律法规为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业务流程,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此处可以理解如下:其一是审计职能部门和个人在接受审计任务后,组织审计资源,完成审计任务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审计准备、实施、报告以及执行等阶段,并对审计现场实施、审计结论等业务作出硬性规定;其二是在第一种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审计后续阶段例如审计项目的确定和计划安排,并且增加了审计复议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工作。“审计程序规制论”可以通过实施审计计划,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完成指导、协调、控制审计项目的职能等,最终实现审计工作目标中的计划管理、质量控制、资源管理与现场管理等程序。

三、 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现阶段,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因此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已成为创新财务审计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应从财会、审计知识、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入手,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另外在一个审计项目中,应该合理分析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等,以达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团队内部人员协调进步的目的。在必要时还可以建立“审计人员轮换制度”,其不仅可以保证人尽其才达到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并且可以加强审计人员对不同岗位的理解和与其他审计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加强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是提升其素质的主要方法。审计领导部门应该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门的统筹规划,确定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方式等。实践中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其一是确定教育培训的人员名单,培训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审计和管理,通过审计中的实践运用等步骤,提升审计骨干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其二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鼓励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相关的资格考试,进行从理论知识到实战能力、文书写作以用经验积累等全方位的培训,另外要用审计案例分析、模拟审计、审计竞赛等方法是提高审计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践运用的结合;其三是建立教育培训的监督模式,督促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模式出现问题时应立即作出调整和变化。对于审计人员的评价和考核,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一是审计程序的合规性,二是审计文书的规范性,三是行政执法裁量的恰当性,四是其他考核内容,其目的主要是规范审计人员,确保审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合理控制财务审计质量,构建质量控制框架

财务审计质量是指控制审计计划、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建议、执行以及审计

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内容以达到预期审计效果和目的程序,其主要由审计职能部门和人员按照审计质量标准、审计原(准)则、审计规范等规定审计业务中各环节程序运作,财务审计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水平和审计效率,主要从以下步骤对财务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第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框架作为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即从控制审计文书、审计程序、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程序着手,建立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并且将审计信息和结果及时披露,确保形成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第二是控制审计业务流程和内容,即从遵循《审计法》、《审计法实施细则》《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主,结合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审计主体、建立审计标准、完善审计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业务和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huiji/148199.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