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既载古又论今,对本地区当前的“四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现谈谈我馆是如何利用地方文献资料为本地区的“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积极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既载古又论今,对本地区当前的“四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现谈谈我馆是如何利用地方文献资料为本地区的“四化”建设服务的。

一、搜集整理及我们的看法

什么是地方文献?我们认为凡是有关一定地区的,即是具有地方特点的一切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不管它们从什么知识门类或角度来记载和研究地区的,也不管它记录的形式是怎样的(文字、形象、声音等)、不管是本地人著作或是外地人著作,其出版地亦无论是本地或是外地的,只要它们的内容,带有地方性质,均可称为地方文献。因此,凡属地方上的旧报纸、杂志、家谱、回忆录、访问录、档案、日记、笔记、杂录、稿本、碑文、有意义的照片、图片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布告、传单、会议记录、重要人物传记、年表统计、图表等都在搜集之列。从我们已搜集的资料来看,概分为三个方面:①文字资料为:记载史实的手抄本、档案、报刊、碑刻等书面资料;②实物资料为:遗迹、遗址、各种文物等;③口头资料为: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谣等。

在搜集过程中,我们的作法采取先馆内后馆外,先把馆内存放在各书库的残存旧报刊、图片、手抄本等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加工、上架,另方面走群众路线,派人到乡间搜集、征购,也收集到不少有关地方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然后,我们进行认真的筛选、鉴别、核实、分类整编上架,将那些没有资料价值、内容重复、情节不实的给予淘汰,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我县历史遗址,“汉桑城”的各种传说,究竟那种传说较为妥当?我们经过调查,查阅历史资料,得知,相传“桑为汉朝大将关羽手植作其拴马之用”,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较为合适。因为新野地处平原,资源富饶,是三国时竞争之地。历史记载诸葛亮“火烧新野”,刘备、关羽、诸葛亮在新野屯驻很长时间,所以“汉桑城”之说来自汉朝是有可能的。又如:“邓氏家族”为什么部分不在邓县,却在新野的曹寨,我们通过查阅县志和地方上的一些家谱,了解到当时变化原因。

二、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及我们作法

日积月累的馆藏地方文献,深受党政机关、科技人员的欢迎。他们得知后,纷纷来馆查阅。为此,我们设立了咨询登记薄、凡来馆查阅的同志、均在登记簿上写清楚要查的内容,我们馆同志不分上班下班,及时查找提供给读者。如:

1、在为党政机关服务方面

县委统战部秘书邓喜全同志因工作需要,多次想看“家谱”、“乡会”姓名录一类的资料,我们不仅提供“邓氏家谱”、“旅汴同乡会姓名录”等,还为他提供了宣统元年十二月的“宪政月报”,解决了其多年没解决的问题,深受他的赞扬。

县工会宋子庆同志为进行职工教育于85年元月来馆借新野工运史方面的资料,我们将原抄录下来且具有革命意义的碑文“赵振箱烈士纪念碑”提供给他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为扶贫致富工作者和科技人员服务

我们在工作中接待了不少战斗在工农业第一线的扶贫致富工作专者、科技人员。我们不仅为他们提供最新图书杂志,还为他们提供本地区、本县工农业积累的先进经验、供他们参考。

新野县县委办公室朱有胜同志, 1986年春节后,积极奔赴农村,投入扶贫致富工作,他很需要致富的科技文献,研究政治经济学一类的资料,曾多次来馆查找借阅,我们为他提供《南阳农业科技》、《河南农业科技》的最新杂志。新野农谚、气象谚,如:“寒露测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烟洞不出烟,必有连阴天。……这些都是新野县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科学总结,在科学种田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他得到这些资料后,颇有感触他说:“搞农业,想致富,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的知识太丰富了,希望今后给以更多的帮助。”

水利局的邓守珍同志,来查阅地方水利资料,农业局的王喜章同志采查地方养蚕资料……我们均热情接待,及时提供,他们得到资料很高兴。

3、为编写各行各业史志的同志提供资料

新野县志办公室的樊新祥同志多次来馆查新野县名人录,我们为他提供了检索中国人名的大辞典,我县1958年重编的县志,家谱和一些没有上书的地方名人。如:“汝南太守—邓县,“马一山”、“马云卿”、“邓禹”、“刘禄合烈士”等,为编写县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新野县原地名办公室主任王正金同志多次来馆查阅地名资料,我们为他提供地名辞典,还将新野县原始地名如:“白河”“关场”“沙堰”等地名来历介绍给他。有时不能及时解答,就让他留下要查的咨询内容,待找到后,抄录或复写清楚,给他送去。 新野县鸭灌局的仕志谦同志,为编写水利志多次来馆查阅水利资料,我们为他提供了新野县当地最早的水利工程——召父渠。此渠是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广集群众兴修的一项规模较大的农田水利工程,“召父渠”虽年逾千载,不能再用于灌溉,但其水流向则为今人所借鉴。

县工业局写工业志的李海连同志很想了解新野县解放前手工业状况,我馆资料有限,满足不了他的需要,又不能让他失望而去,我们就一边为他查阅馆内的旧报刊资料,一边又一块走访县城内解放前从事手工业的工人、店员、记账先生、邮递员等一些上了年纪的民间老人。他们介绍了新野县解放前后的卷烟工业,从1939年建厂、厂址、产品名称、生产规模、机器设备、工人多少、产值产额、经理更换、厂址变迁直到停产时间、介绍的都很详细,又介绍了新野传统手工业品“草帽”“纺纱”“织毛巾”以及工人待遇等等。在走访中,我们将这些口头资料记录下来,回馆后组织几个同志,整理筛选,这样做法一方面为急需的同志提供了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为图书馆增加了地方文献资料。

4、为外地读者服务

南阳师专中文系主任听说我们馆藏有《马一山文集》,就带着一位助教于1985年春天从南阳专程来新野县图书馆查阅,想编一套地方名人著作丛集。马一山系新野县青羊人,清宣宗道光时癸酉科拔贡。著有《平原山房文集》、《青年诗集》、《靖江诗集》、《筑阳诗集》、《中州艺文录》、《中峰古文钞》、《子史易记》等著作。擅长诗歌书法,富有地方色彩,群众特别喜爱,在新野县、南阳地区很有名气,这些资料我们一一提供给他们。1985年间,南阳师专的师生陆续来馆七次,为他们提供了上万字的资料,为此,他们深受感动。

近三年来,仅在地方文献方面我们就接待376人次,提供792篇资料,在服务社会,服务“四化”建设方面收到一定效果。

〔出处〕 河南图书馆学刊 1986(3)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jisuanji/156326.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