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随着进入新世纪的步代,和应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将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是各行各业新世纪的热门话题。作为社会文化重要领域的图书馆事业,在

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随着进入新世纪的步代,和应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将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是各行各业新世纪的热门话题。作为社会文化重要领域的图书馆事业,在进入WTO之后必然会遇到许多全新的课题,正在变化中的文献集藏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中的信息服务方式,网络环境的形成,海量信息以及文献的多载体,使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面临新一轮的挑战。WTO的挑战,也蕴涵着众多的机遇,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地方都需要同世界交流,正是看到这一点,如何从实际和重“用”出发,科学地构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保留民族自身的文化特色,应对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图书馆这一富有文化传统特色服务的影响,已成为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问题,以期引起关注并就此深入探讨。

1 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首在规划

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区大开发,经济大发展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更高层次的搞好地方文献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首先要抓好规划的制订。规划是纲,纲举目张。

1.1 规划的目的意义

(1)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损失,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2)避免盲目的收藏和随心所欲的征集,没有系统,没有合理布局,没有重点的收藏是没有生命力的建设。

(3)促使具体实施过程中保持注意和方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规划与决策也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和相对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首先,图书馆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人物、地理、民俗风情、科研科技发展成果等情况要有较全面的了解。其次,要摸清“家底”,包括收藏情况、人员情况、设施情况等。三是邀请社会方面有关专家参加论证。因为地方文献是一个庞大的资源体系,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专家论证主要围绕征集区域的界定、征集范围、征集内容,根据本地区的经济优势、地理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等确定征集重点与合理布局,兼收并蓄,为今后的利用提供保障。

1.3 规划方案的制订

在前期论证和初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考虑经费的投入,采用的手段、设施的配备,技术的支持,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库形式,人员配备等具体问题,制订出包括有近期计划和中、长期目标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根据规划还要制订地方文献收藏与利用的工作条例细则,约束工作人员对地方文献收藏的标准、范围、掌握尺度的准确与统一。

2 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必须向不同文明记录及其载体深化和延伸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献的载体日益丰富,音像CD、VCD、光盘、多媒体、数字化文献信息越发直观、生动、深入。这些新载体对未来的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服务效率将产生重大影响。市场竞争需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地方经济、文化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让地方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地方的需要也使得地方信息更丰富也更见于不同载体不同文种文献中。为此,图书馆在探索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中应加强对以下方面的信息资源的采集。

2.1 电视节目中地方信息的采集

电视将书籍、报刊等文字传媒的记载言说功能,广播的快速传通功能和电影的影像叙事功能荟于己身,更是经过精心采集和流水作业的集体智慧结晶,已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激烈的社会竞争促使中央台、地方台关于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等节目越发具有特色和一定的内涵。它是一种反映地方情况重要的动态信息。长期在“书本位”信息环境下形成的重视静态资料特别是图书资料的收集的思维定势的图书馆员,应重视电视动态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浏览有关电视节目报等信息源,以录像转换等形式收集之。

2.2 实物资源采集

实物资源与文字资源的有机整合是多方位建设地方文献资源体系,丰满地方人、事、物的立体形象和生命力的重要内容和方式。许多地方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留下的实物资源不少。实物资源包括地质物产实物,古建筑、石刻(包括建设石刻、宗教石刻、碑刻、墓志铭)、匾额、名人手稿、信札、历史照片等特种资料;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出版物,如福建龙岩老区“红土地文献”等。一些地方特色资源的挖掘正是靠实物资源的证实或与文字资源相互印证得以证明。举世瞩目的,在宗教界、学术界引起多年激烈争议的南少林遗址问题,最终正是靠地方古文献有关记载和当地东张镇少林村的南少林遗址、周边古路的石桥、石碑、地名沿革和出土文物等实物的相互印证,得到专家学者和宗教局的确认。

实物资源采集中必须引起注意的还包括因城镇建设即将被改变的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群落和生活群落的拍照、录影,如福州市的三坊七巷等;随着时间推移即将消失和多元文化冲击下濒临消亡的有关人、事、物的采集,如老艺人的艺术作品、地方“活化石”剧种、语种和在世纪之交反映世纪沧桑的人、事、物的各种载体的文明记录。

2.3 反映地方情况的历史回溯资料采集

地方文献的历史回溯性文献是地方文献资料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历史文献资料中许多资料具有一次性特点,后人难以对其收集、补充。80年代以来,国家对历史文献抢救、保护而进行的历史文献缩微成果为补充采集地方文献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图书馆员应将注意的一部分投向缩微文献资料中。

2.4 网络资源的采集

网络化的信息传输平台的出现,极低成本的数据制作,使得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网络数据库资源,电子出版物资源、虚拟图书馆资源及地方网站和一些专业网站上的信息资源。其中或是书目型的,或是全文型的,或是纯文本式的,或是多媒体式的地方信息。与广播电视资料相比,显得更个性化,更动态或一次性。当然也显得泛滥。网络数据来源虽然更具不确定性或者说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但在筛选的基础上组织虚拟馆藏是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 区域性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发展及科研成果资料的采集

长期以来,尤其在公共图书馆中,图书馆员对地方文献中的关于“地方的人、事、物”概念往往拘泥于社会科学范围中,忽视本地区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包括地方人士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经济建设的研究成果和贡献的文献资料。如:区域地质成因特色、物产起源与发展特色、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对地方人、事、物发展的影响;工业化生产沿革与变化,地方人士的学术成果科研成果及对该学科发展贡献大小,该成果在学科发展史上的地位等的资料;一些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高,而使用面很窄的技术资料也要视情况而收集,防止走另一个极端。区域性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经济建设发展的资料库建设,对配合“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措施有着重要的学习教育意义和传承意义。

2.6 专题资料收集

企业贸易小报、通报、旅游资料、地方工农业产品、厂史、厂庆资料、广告、商标、电影海报、地方人士组织的文学社、诗社办的小刊物等。这些包括团体的、个人的零散性非正式出版物往往折射出当地的科技、经济、风土人情、沿革发展的状况及人们的科技文化层次底蕴和对物质对精神的需求状况。如:闽西贫困地区农民的“野果文学社”、闽西北的诗社、读书社在非常困难条件下坚持不懈活跃在当地文坛上,重视这些不可再生的一次性文献资料收集对于研究区域问题将是宝贵的原始文献。

2.7 其它语种的地方文献收集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地方向世界展示自己,世界也需要了解地方,使得地方文献的多语种形式成为新增长点,要关注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反映地方问题资料的收集。

2.8 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多角度地、深入地采集隐含在某些文献中的地方文献知识单元。

地方文献并不总是以独立的形态出现的,其中相当部分隐含在某一文献之中。“互注”、“别裁”是我国目录学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图书馆收藏数量的增加,图书馆对文献的组织、整序工作处于手工状态时期,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现,成为地方文献资源采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对文献描述,揭示从整套(本)向知识单元深入已成为必须和可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编目对书目记录进行规范控制,对文献外表形式特征和内容进行多方位的描述揭示;利用MARC连接字段和编目软件的连接技术进行分析著录,对所需文献深入挖掘,使得隐含在某一文献如某一专著、报刊、论文集、会议录中的地方文献篇章及某一工具书、百科全书中的有关条目的书目得以揭示出来;对已全文数字化的含有地方信息的文献,通过书目数据与全文挂接,对隐含的地方文献的知识单元进行采集、提取,对于完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提高地方文献的检全率、检准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应该通过协作协调帮助实现

3.1 转变观念,从“占有”走向“拥有”

近年来,福建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有一定的进展,但地方文献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上所作的努力,仅是局部和零散的,与社会发展和读者对其要求还差很远。地方文献的资料性和广博性特征及其表现在出版发行的无规律性和收藏、存储部门的分散性,致使图书馆在完全“占有”地方文献资源方面的愿望不可能实现。

当前,地方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各级领导决策参考需要,地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市场需要,城镇改造,风景名胜及历史文化名胜、人文景观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的需要等,使得社会对地方文献查阅的要求日益增长。文献的广博性,多样性也要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概念要拓宽,而且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文献知识的机构不仅只是图书馆一家,图书馆不可能也没必要占有多领域多专题的所有原始文献。社会发展要求图书馆转变传统的狭隘的“占有”资源观念而向广博“拥有”的领域发展,即要向如何去获取这些文献的能力、手段、方式、方法方向发展。这也是现代图书馆员角色转换中的重要观念,新时期图书馆员应起到知识领航员的作用。

3.2 建立横向联系,加强协作协调,合理“拥有”资源

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往往是无规律和多渠道的,除公开出版物外,绝大部分的地方文献经常以内部出版,电子存储、图表、图片、手抄、广告、书信、书画、拓片、微缩复制等形式流传,载体各异,形式多样,追溯与传承年代久远。地方文献这种非正式出版物(非卖品)多的特点和部分以实质物体出现(如碑刻、造像等)的情况,使大量地方文献基本是在本地区相关系统内散发,且多一次性刊印和制作(音像资料等),不会再版,被相关部门收藏。这不仅突出了地方文献和地方人文资料的珍贵性,同时也确定了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强度和难度。因此,在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中必须走出以往想凭一己之力独家“占有”原始文献的认识误区,要破除本位主义加强协作、协调,建立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挖掘,全方位建设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做到拥有大于占有。

由于地方文献是记录与地方知识有关的资料,是了解与研究地方人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所以各系统各类型收藏单位均重视收集文献,内容与图书馆虽有平行重复,但各有所侧重,保存有许多图书馆未入藏的地方文献,在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向“知识管理”转移,服务重心向“以人为本”转移过程中,图书馆要立足藏为用,要以“用”为出发点,去拥有浩瀚的地方文献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横向联系,注意横向挖掘,开展协作协调。努力避免重复、交叉收藏现象。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以需定藏。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的原则,主动深入地开展工作,利用有偿交换、馆际互借、复制、载体转换、联合编目、网上搜集等手段广泛地去搜集获取拥有相关单位的文献资源,通过科学的知识集合形成系统化。只有加强协作协调才有力量,有规模才有效应。图书馆也只有通过这种跨系统的横向联系、横向挖掘、相互协调共同建设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才能实现从零散局部的占有到有重点、有特色的最大限度的合理拥有。

4 建设高质量的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

4.1 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要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

地方文献是对地方文化的记录和反映,它的内容包容了一个地方在各个时代的各方面的种种情况。地方文献和地方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着地方文化,而地方文化则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在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地方文化的同时,其本身也就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福建为例:福建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古闽越文化的遗传,汉唐以来,北方汉民的南迁入闽,中原汉文化的交汇,宋、元、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域外文化的传入交融,使福建文化在承袭和发展中原优秀文化的同时,吸收融会了外来文化的思想养料而异彩独呈。诸如闽学、文史、戏剧、音乐、刻书印刷、陶瓷、工艺、茶艺、民俗、方言等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台湾一衣带水的密切关系,福建文化对台湾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闽台文化的地域属性,还特别影响到港澳地区,而且超越时空,辐射到东南亚及日本、朝鲜及全世界诸国,其内容涉及政治、思想、科技、文学、教育、工艺、民俗、宗教、特产、闽台关系、华侨移民、中外交流等领域。这其中蕴藏着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精神资源和无形资源是极为宝贵的资源。鲁迅先生说过:“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鲁迅书信集——致陈烟桥》)虽然鲁迅这里说的是文学,但对其他领域也有普遍意义。越是反映有地方性的东西,就越有世界性。世界经济全球化,地方需要同世界交流。因此,我们在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中不但要注意其地域的特征,而且更要重视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示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和其现代活力与风采,以使其在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4.2 多层次、系统的建设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

多层次、系统的建设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是现代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现代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的有效办法。地方文献数据的采集是数据库建设的物质基础,而信息的深层次开发是图书馆的优势。信息界巨子比尔·盖茨曾盛赞“图书馆员知晓组织起来的信息价值,他们是熟练的知识组织者与导航员”。当今,文献量的剧增,现代科技发展的高度综合、分化、交叉;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的激烈,读者对文献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反映在他们对某一专题知识、信息的需求绝不满足于图书馆提供的单一原始文献。对地方文献也是如此。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资源整合要求图书馆员从揭示文献内容的广度深度入手,从对读者提供整本书、整篇文章的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jisuanji/15562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