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现状与理论依据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现状与理论依据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 育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现阶段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应该是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很多大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书

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现状与理论依据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 育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现阶段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应该是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很多大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拿不起来”、与社会需求差异甚远的毕业生,造成了很多毕业生就业率低下。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要重视计算机理论教学,更要强化计算机实践教学,其本科层次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应用型特征。目前,许多高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是实践能力不足,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设计实习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利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实施服务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述评

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指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加强工程训练,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的经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军则强调:[2]高校人才培养应该体现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实践贯彻全过程,最终体现在实践能力上。特别强调了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为了使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就能上岗操作,国外大学也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工程教育界提出了“回归工程”的口号,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将课程教学分为授课和练习,其中授课中经常融入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而练习课需要的是工程实际中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与企业联系紧密,非常关注工业界的实际动向,使得学校和企业相互沟通与支持,培养人才的目的性更强。而麻省理工学院则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并在相应的实验课程中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动手实验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习机会。另外,德国、美国在实践教学中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采取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合作完成项目。同时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在工厂、企业进行,毕业设计题目也都是工厂、企业的实际课题,从而构建了“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此外,还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师队伍的建设,如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做一项重要的条件等。[4]

二、当前计算机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不足及研究意义

工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一直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能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人才类型。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相对于计算机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当前很多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虽然我国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已经发展了一段时期,很多学校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纷纷采取了很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开展校企联合、实行开放办学或半开放式办学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对而言,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科实践教学还存在明显滞后。首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在实践教学时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安排等方法明显落后于德、美、日等国家;其次,校企合作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广度、深度不够,合作关系松散,缺少长期合作机制;再次,教师队伍缺少工程经验,引进教师的观念陈旧,过分强调学历、职称,弱化了对工程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最后,实践教学制度缺乏合理设计、目标不清,大学实践教学价值取向错位。因此,要有效地发挥实践性教学在本科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我国还需要长期认真的研究与实践。

众多教育学家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知识模块的有效途径,能将学生难以从理论上接收的知识给予直观式、体验式的理解和运用,可培养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分工合作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在解决教师布置或者自己构建的实践性课题时,又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探索问题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创新、敢于质疑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教学规律,研究计算机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模块设计;探索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新方法与新手段,并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构建逼真的社会实践环境。一方面可突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可培养学生的就职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及早进入实际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与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构建适应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知行统一的思想,其实践观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本体论基础。[5,6]实践是一切认识活动和知识的前提,没有学生积极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学生个人的任何发展。学生只有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认识范围,提高多方面能力,才能学有所成及学以致用。教学过程只有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理论,激发学生课外自主、互助、协作地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促进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实践教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可以有效地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2.知识观与多元智能理论

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知识有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几乎所有的外显知识都根植于缄默知识。缄默知识主要通过亲身参加有关实践才能获得。当代有学者认为知识形式至少可以分为四类,其中“实践性知识”仅存在于实践中,这种知识惟有通过持续不断地与长期以来一直实践它的人相接触才能获得。[5]知识理论的发展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促使人们重新评价实践教学的价值。没有实践,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理解其真谛,也难以解决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学生“高分低能”问题。同时,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传统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7]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度量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多元化的指标,这是实施实践性教学中教学个性化、多目标化,改变现有以测试成绩为学生唯一评价标准,构建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性教学的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标准的理论依据。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实践教育思想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精华。[8]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和社会相脱节、相隔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心、脑、手并用”的“真人”。

4.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9]知识寓于情境之中,学习者需亲临其境、参与实践,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因此它强调知与行的交互性。它要求学习者通过不同的情境去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协商”,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实践共同体中去获得“意义和身份的建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还要把学生放在社会这个大“情境”之中,去做真正的社会实践,从而获得更丰厚的知识。

5.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10]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到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尝试前人构建概念、形成理论与方法的过程和途径,才能有效地获得新的认识与经验,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

四、结束语

目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需要有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实践性教学。对于如何构建适应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问题,有很多参考文献中已经展示了不同学校的不同做法,这里不再赘述。

总得来说,要有效地实施以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应该进一步深化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就职能力为目标,加强校企之间的有效联结,构建可行的实践性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氛围,并研究能与实施实践性教学相适应的学生评价标准和规范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注重将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与专业有效整合,切实让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地体现和提高,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职能力,使学生成为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jisuanji/152982.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