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浅谈《阿Q正传》的语言艺术 《阿Q正传》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阿Q,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阿Q这个名字自从在鲁迅先生笔下出现以后,就成为了具有类似精神现象的一类人的代名词,时时
浅谈《阿Q正传》的语言艺术
《阿Q正传》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阿Q,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阿Q这个名字自从在鲁迅先生笔下出现以后,就成为了具有类似精神现象的一类人的代名词,时时挂上批评者的口头,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法捷耶夫说:“鲁迅是短篇小说的名手,他善于简短地、清楚地,在一些形象中表达一种思想,在一个插曲中表达一件巨大的事变,在某一个别的人物中表达一个典型。”这不是一般的评价,而是一个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学创作经验的作家,从自己的实际体会中总结出来的对于鲁迅小说的印象,以之说明《阿Q正传》的创作特 点也是非常确切的。《阿Q正传》这部小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阿Q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
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塑造出如此不朽的典型形象?这不仅是因为他社会阅历丰富,对当时中国国民的魂灵剖析深透,也是因为他语言艺术的高超。他把杂文式笔法用于小说创作,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或反话,或夸张,或大词小用,或庄词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
关于阿Q的思想性格,20世纪80年代,学者林兴宅把它概括为十大方面。当然,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其精神胜利法。为了表现阿Q的精神胜利法,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把一些叠词反复使用,突出显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妈妈的”,阿Q的这句口头禅,在文中共出现了六次。在阿Q的心目中,什么快与不快的心理都可以用“妈妈的”替代。由于向吴妈求爱,他被赶出赵府,生计发生了问题,回到土谷祠躺了一会儿,坐起来后,便自语道:“妈妈的……”这既表现他对赵太爷的恨,又是他生计无着的无可奈何。在其后的一些日子里,由于无工可做,酒店又不肯赊账,经常是肚子饿,他又觉得“这委实是一件非常‘妈妈的’事情”。这时,他才确实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后来,在误认为是小D夺了自己的饭碗,和小D一场“龙虎斗”结束的时候,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表示自己是胜利者,告诫小D记住挨打的教训,就对小D说:“记着罢,妈妈的……”没过多久,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到城里举人老爷家里帮忙,由于对举人老爷的举动不满,产生了反感,就认为这举人老爷实在太“妈妈的”了。革命到来后,给未庄带来了骚动,连举人老爷都那样的害怕,阿Q由对革命的“深恶痛绝”转而要投降革命党了,下决心要“革这伙妈妈的命”,这“妈妈的”涵盖了他所有的仇人: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小D……阿Q要革命,假洋鬼子却又不准阿Q革命,这使阿Q越想越气,“妈妈的假洋鬼子”,一句话把对假洋鬼子的鄙视、愤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六个“妈妈的”,都有和它意思大致相当的词语可换,但如果换了,就失去了阿Q语言的韵味,就不能充分表现出阿Q的个性来。
“飘飘然”在文中共出现九次,集中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得意得像要飞起来的荒唐可笑的神态。他欺负小尼姑后,得意忘形,“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此次虽然欺负的是弱者,他并不觉得胜利的无聊,因为他“是永远得意的”。“看哪,他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飞呀,飞呀,“他飘飘然的飞了大半天,飘进土谷祠”。在“不容易合眼”的夜晚,他开始盘算着“应该有一个女人”,由于摸小尼姑头皮后“总觉得指头有些滑腻,所以他从此总有些飘飘然”。历来对“男女之大防”非常严的阿Q,这一次却“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但他认为,“这飘飘然的精神”是不符合封建道德的。当然,阿Q也有不飘飘然的时候,就是在五六年前,他在戏台下的人丛中拧过一个女人隔着一层裤的大腿,此次并不“飘飘然”,因此,他觉得是小尼姑引诱了他,感到了小尼姑的可恶。等革命到来时,阿Q打定主意要投降革命党了,走在街上便又“飘飘然”起来。在街上高喊了一阵“造反了”之后,他又“飘飘然”地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开始了他的革命狂想曲……
品读《阿Q正传》,反复读着“妈妈的”“飘飘然”这些叠词,觉得阿Q形象更鲜明了,阿Q在我们头脑中的印记更深了。同时,我们对鲁迅先生语言艺术的高妙也不得不发出惊叹。
总之,阿Q这个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一类人的代表。之所以阿Q这个个性鲜明的形象被塑造得如此成功,是与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分不开的。鲁迅先生通过利用一些叠词、讽刺和挖苦的语言进行描述,使阿Q的形象牢牢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