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积极指导初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近年来,名著成了各地中考试卷中必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
积极指导初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近年来,名著成了各地中考试卷中必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向学生讲解开展名著阅读的意义
名著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投入了深沉炽热的情感,文学故事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普遍的情感。那至死不渝的忠贞,热情似火的浪漫,纯洁无瑕的童真,舐犊情深的母爱,山盟海誓的爱情,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受到洗礼,受到启迪,从而激发出内在的激情,增强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感受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以真善美为目的的理想的艺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塑造和净化心灵。名著则更讲究以情动人,寓教于乐,通过生动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和人格的熏陶。
二、指导学生读什么样的名著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现在的出版物这么多,可以说令人眼花缭乱,怎么办呢?对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如下作品: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老舍的《骆驼祥子》、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三、立足课本,推荐名著书目
鉴于学生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还存在某些不足,对该看哪些书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
熟悉的才是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而课本中有不少文章是从某些名著中节选的,教师可选准时机,适时推荐。例如:初一学了《绿色的蝈蝈》后可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推荐《朝花夕拾》;学了《出师表》、《杨修之死》后,推荐《三国演义》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推荐理由,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以《昆虫记》和《朝花夕拾》为例向学生讲解推荐理由。
《昆虫记》的推荐理由: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盎然的情趣。这本书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人与动物需要友谊,人与自然需要和谐。
《朝花夕拾》的推荐理由:《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写的虽是个人的生活,却生动地凸现了当时中国的风气和社会情状;不仅洞察了人情世故,而且阐述了作者卓异的见解。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
四、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1.“精读与略读”的方法
精读,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研读,掌握重点,吸取精华,教师可给学生提出阅读的具体要求,使之读书有方向,当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后,便鼓励学生提笔谈杂感,写简析,吐露心声。
略读方法不一,可选读、可浏览、可摘读,其中“内容提要”是小说浓缩的精华,可透过它了解文章中心,故重视“提要”,相机引导,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品读的方法
品读,即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作用,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开展读书活动,感受读书成就
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由于名著博大精深,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
在教学中,笔者改编了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后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本书,我有一本书,大家交换后就可以看两本书。”这很形象,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特别对藏书少的家庭,相互交换看书能减轻一些同学的经济负担。在小组交流中,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可以互相探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成员的智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交流中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同时,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并向全班同学朗诵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语段、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精彩故事,交流阅读的方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