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内容论文摘要:中国的职工持股实践是从90年代初期,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而展开的。虽然至今只有10年的实践,但中国的职工持股一开始就引起社会和企业各界的关注,实施热情很高[①].而且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有关职工持股的政策予以引
内容论文摘要:中国的职工持股实践是从90年代初期,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而展开的。虽然至今只有10年的实践,但中国的职工持股一开始就引起社会和企业各界的关注,实施热情很高[①].而且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有关职工持股的政策予以引导,甚至已有某些省市将职工持股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可以说,我国的职工持股具有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政策引导、制度创新等特色。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的职工持股是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的契机。为此,需要认真总结中国的职工持股实践经验,并对职工持股进行立法规范。本文认为,职工持股立法应建立在人力资本理念基础之上,这是将职工持股引向深入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 职工持股 职工持股立法 一、引言 世界知名的养老精算保险专家约翰。海利指出:“10年前,资本是重要的商业条件和基础,而现在,资本的重要性在逐渐下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逐渐提高。”约翰。海利作为一家有着5500名专业顾问人员的以人力资源为主的顾问公司之全球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他认为,该公司的主要财富不是厂房和设备,而是其员工。在当今,对世界上的任何组织而言,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总裁Jack Welch曾说过:“人制造成功。我们把全部时间用在人员管理上。当人事上出现问题时,我们的生意就会出现问题。”可以说,发现、培育、保留并激励员工是所有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②].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各国创造了多种方式,如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西欧的参与制,西班牙的“蒙德拉贡管理[③]”等。在我国,较为普及的就是职工持股制度。职工持股是指公司内部职工持有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份的现象。在西方国家,职工持股主要是在二战后伴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并依托比较完善的股份公司制度广泛开展的;而我国则几乎是与推行股份制企业改制的同时进行了职工持股的试行,并且实行职工持股的主要目的并非为社会福利政策使然。因此,我国职工持股制度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此外,伴随着我国的职工持股实践,政出多门的地方性、部门性的政策指导也比较活跃,有些已经落后,有些自相矛盾,对职工持股的实践规范、指导不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对人力资源最大效用化的制度创造。只有良好的社会的、经济的、法律的制度,人力资源才能资本化,才能在经济活动中拥有与其作用相当的地位,才能对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我们知道,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公司的创造性活动、公司财富的持续积累和公司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公司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公司职工的自身素质,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高风险的公司。这一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 人力资源是否就是“人力资本”呢?很显然,这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但又不能等同。人力资源强调的是劳动者体内蕴含的创造价值的才能,这种才能因劳动者学习、接受教育、进行培训而获得。通常学习、教育、培训的费用越高,时间越长,劳动者的才能也越强。而劳动者才能与价值创造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正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所强调的,物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本身不创造价值,只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劳动产品的增值皆由劳动创造而来。亚当。斯密在分析社会总资产构成时也认为,资本可以是以物的形式出现的机器、设备、土地、建筑物等,也可以是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的有用才能。因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