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很多年以前,大多数国人对“低碳”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有一家大型海外能源企业,已经率先在中国开展环保与低碳知识的普及教育。这家公司发放了大量的宣传资料,投入了金额庞大的户外和平面广告,还制作了生动的网站和小礼品,试图向公众宣传如何更好的节能环
很多年以前,大多数国人对“低碳”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有一家大型海外能源企业,已经率先在中国开展环保与低碳知识的普及教育。这家公司发放了大量的宣传资料,投入了金额庞大的户外和平面广告,还制作了生动的网站和小礼品,试图向公众宣传如何更好的节能环保。这个举动,这也在一些好奇分子的心中画上了巨大的问号。 宣传低碳环保,主角为什么不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或者是政府,而是一家跨国公司?而这家公司又为什么不是一个环保企业,却反而是一个卖能源的企业?理论上讲,和卖牙膏的企业总是希望每天你的牙膏挤得越多越好一样,卖能源的企业应该更希望你可以消费能源到浪费的程度,怎么可能来教你如何节约能源,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英国石油天然气公司(BP),虽然主业是卖能源,但是公司越来越多的业务涉及整体节能方案、环保硬件设备。当节能减排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的时候,卖节能的设备和服务带来的利益增厚可以超过少卖能源而带来的损失时,企业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扔掉一块石头,而右手却捡起了一块黄金(1152.60,-1.40,-0.12%)。 这块“低碳”的黄金何其巨大。无论对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而言,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机会,也许是今后几年中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机会之一。 危中有“机” 长期以来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两大生存威胁——气候和环境危机以及潜在的能源危机,如今似乎已到了无法回避的阶段。全球近几年灾难频发,能源价格高企的现实,为“低碳”经济挖掘了一块生存土壤,旨在减少碳排放的节能减排运动,以及为应对能源危机而启动的清洁能源计划形成了“低碳”经济的两个核心问题。 气候和环境危机近两年屡见不鲜。从2008年的雪灾到2010年的大旱,越来越多的极端性气候灾难,提醒我们地球变暖的事实。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 年发布了一份报告——《气候变化2007 综合报告》,对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暖化进行了证明。 按照统计数据,全球洪水数量从1950 年至2000 年,出现了几何级数量的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数量也从1950 年至1960年间的13 件增加至1990 至2000 年间的72 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1950 年的不到100 亿美元增加至2000 年的将近600 亿美元(经通胀调整之后)。 由于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经对所有沿海国家构成了潜在生存危胁,而沿海地区又集中了全球最主要的工业、城市和人口。为了应对威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 年缔结,其后在1998 年,《京都议定书》签署。 IPCC 的报告认为,如果不能在2012 年之前采取切实措施,人类将可能错过应对温室气体危机最关键的机会,正因为此,2009 年12 月的“哥本哈根会议”如此受到关注。就像电影里的情节,距离2012年,人类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能源危机是另一个沉重的话题。进入21世纪,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经济快速增长所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传统的能源供给和需求平衡被打破,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升。 更重要的是,即使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不断增长,但实际上,诸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人均能耗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想象的是,随着这些国家人均GDP 的提高,人均能耗必然同步提高,能源紧缺或是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也许难以避免。 而我们长期以来高度依赖的“碳基”能源,包括煤炭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已探明储量和可开采量都非常有限。这意味着,一旦替代能源的成本可以低于石油和煤炭这类碳基能源的成本,清洁能源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机遇。 其实这种尝试从上世纪就开始了,1939年美国建立了第一座大型风电站,1973年美国建立了政府级的阳光发电计划,1999年本田推出了第一台混合动力汽车Insight,但长期以来,受制于成本和强有力的扶持政策,这些努力和尝试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处于低位。不过情况似乎大有逆转,各国政府从去年开始空前一致的支持低碳产业,或预示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