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一年来全市教育人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而奋力工作的实践与成果,并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期望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把工作的精力、工作的关注点、工作的主攻方向,聚焦到进一步促进教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一年来全市教育人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而奋力工作的实践与成果,并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期望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把工作的精力、工作的关注点、工作的主攻方向,聚焦到进一步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上来,使教育质量再攀新高,再创佳绩。刚才,南战军副局长对全市教育质量做了大会主题报告,我完全赞同,下来后大家认真学习,对照本校的实际分析比较,扬长避短,查找本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求教育质量提高的新路径。安珑山组长宣读了《关于表彰奖励2011年教育质量优秀单位的决定》。在此,我谨代表市教育局向获得表彰奖励的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各位一年来为提高教育质量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行程,鼓足提升教育质量的自信心
近年来,全市上下致力于追求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质量,树立新型的教育质量观,咬住青山不放松,紧抓质量不松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绩效,在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中,趟出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1.厘清了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的主题。
从我国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来看,提高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确定中国未来十年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字方针中,把提高质量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对教育价值目标的追求。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始终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正在明确制订基础教育质量的标准,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控体系,引导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教育质量上。因此,我们认识到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更是永恒的价值追求。
从市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们的主攻方向。随着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教育数量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今年“两基”迎国检历史性任务的完成,就必须适时地把工作的着力点从抓普及转到抓质量提高上来,抓规模扩大到抓丰富内涵上来。如果说当年抓普及,重点是改善办学条件和提供受教育机会的话,那么现今抓质量则更加注重软件建设和内涵发展,这对整个教育体系、师资队伍、管理水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的核心主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重点。对学生的要求是主动学、都学好,对教育的要求是上好学、学得好。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正在迎来教育质量的新时代,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发展必然的目标凝聚,是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
从以上国际国内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对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把提高教育质量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审视,精心谋划全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行动。
2.树立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观念。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乃至同一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标准都有很大差距,我们所追求和倡导的教育质量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体的脑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发展,人的自我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讲的教育质量指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考试成绩,而是指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和谐发展。要从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与方法、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等方面全面考量教育质量。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美育、体育以及社会实践、创新精神的培养。当然,强调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更不等于样样都好,门门一样,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天赋或潜能,教育应当成为“扬长”的教育,不能只盲于“补短”,压抑有特长的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发展,这也是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的基础。
(2)全体发展的质量观。教育要给予每个学生独特的具体体验,关注学生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兴趣。教育要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把面向全体学生变成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每一个人的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所谓全体发展的质量,一是我们应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着眼于所有学生,不能只盯着少数尖子”。二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着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有差异性地发展。三是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智优学生的培养,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包括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要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关注这些学生的发展。
(3)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的人才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确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意味着要把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涵和首要指标。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以丰富美好的人性,完善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人品,来实现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学生,不是仅为分数而学习的,也不仅仅是为将来就业而学习的。从教育的原点来看,教育就是使人有好的发展,使人比原来更好,这也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质量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为当前的发展和终身幸福负责。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的质量就是自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从长远看,是把个人的幸福生活与国家民族的进步有机融合的过程,这也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就是要高度尊重学生,按照学生的天性、人性、本性进行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就是在顺应人性本质的基础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和能够自主、能动和全面发展的人来看待。
(4)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可持续发展是从时间上讲的,这也是终生发展的质量观,其本质是一种创造的、可再生的质量观。教育教学本身具有长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从长远的、终身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衡量教育的质量,不是看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看二十年,甚至几十年后,我们培养的这一代人具备了什么,以后干什么,干成了什么,在追求着什么样的价值。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身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既要为学生的眼前负责,更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正如《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策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牢坚实的基础。
(5)个性发展的质量观。从心理学上讲,每一个个体在先天的潜能、禀赋以及后天的性格、爱好、志向、才能、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元质量观是以固定的和绝对的标准来“剪裁”和“扼杀”这些差异,使学生的个性服从于固定的教学体系,甚至以绝对的和一元的固定标准“剥夺”许多人的受教育权。而多元质量观则要求用一种开放式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同样,对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应当有不同的多元的衡量标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一样发展,但必须个性一样舒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有个性、各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成为既能全面发展,也有个性特长的人才。对此,我们在实践中,要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挖掘,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3.实施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行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的教育必须谋求素质教育旗帜下的高质量。为此,我们近几年开展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行动。
(1)加强了教育质量管理。近年来,市教育局在致力于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为校长潜心于教育教学管理创造条件的同时,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局建立了研究分析教育质量的例会制度,局领导班子每年都召开教育质量分析会、教育质量对策会、教育质量推进会。分管教学的局长经常性地召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校长座谈会,深入了解学校的情况,研究落实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把提高教育质量始终当作中心工作。市教育局还提出了“三走进三服务”的要求,即“走进学生、走进教师、走进学校”和“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教育局班子成员主动联系县区和学校,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从而在教育行政管理的层面上切实抓紧抓好教育质量,力求取得实效。市教育局每年还召开全市教育质量会,拿出150多万元,奖励教育质量优秀学校。同时,要求校长要回归到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指挥者的位置,切实履行起教育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努力为教师教学服务。要求校长这个学校之魂,一定要附在师生身上。校长要全面指导教育质量工作,分管校长要镇守此项工作的阵地,其它校长要全力配合抓质量、要效益、做服务。
(2)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我们从抓校长队伍入手,抓好教育质量的每一责任人。近年来,我们持续不断地举办了三届全国校长发展学校,高端培训了200多名创新型、研究型的校长,为全市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我们下大力气,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金城名师—特级教师”的金字塔式教师培养培训和成长机制。对基础性培训用校本培训实施,教学新秀以县区为主进行培训,对骨干教师、名师以市上为主实施培训。特别是我们今年评选产生了20名“金城名师”,组建起了由20名领衔名师带领的160多人参加的名师工作团队。其三,开办了市教师发展学校。我们在总结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办了由100名骨干教师参加的市教师发展学校,全力打造一批名优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学水平,紧紧扭住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4)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教育质量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近年来,我们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和新翅膀。在农村,加大了远程教育作用的发挥,特别是今年,乘“两基”迎国检的东风,全市购置配备了10000多台计算机,市电教中心派出了5个专业技术指导组,指导帮助学校开齐开足了信息技术课。同时,市电教中心开发引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了各个学校,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城市,建设校园网及校校通工程,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应用工作,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的力度,将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应用于教与学的过程,应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切实转变了课程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以丰富的优质资源,有效的教学手段,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实施了教学绩效评价。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学校绩效评价方案,围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科学设定评估要素,合理设置评估权重,以推进率作为基本评价标准,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绩效评估,学校以教师为单位进行评估,教师以学生为单位进行评估。从而达到对不同起点学校给予不同评价,主要看学校在原来起点上发展了什么,发展水平怎样,推进率多高,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发挥激励、促进、导向作用。通过这一评价杠杆,使校校有奔头,人人有干头,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教育质量提升中做出了成绩、展露了头角。如今年的外国语学校名列前茅,还有五十六中、二十八中,这些过去教育质量不起眼的学校,如今创造了佳绩,遥居前位,勇获殊荣。
二、把握关键,明确提升教育质量的着力点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在新形势下办好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扭住不放,抓出实效。
1.要把“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这是我们喊了多年的口号。但是,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或者把“以教学为中心”狭隘地理解成“以应对学科考试为中心”。在整个教育管理中,必须正确认识和重新确定教学的中心地位。教育行政工作要以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教学和服务学生成长为重点,学校各项工作要以服从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为重点。校长要不断增强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教学的专家,成为组织管理的高手,善于组织力量和协调资源,营造出人人关注教学和个个支持教学的校园氛围。
2.要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精细化管理是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思想,是对常规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的更高提升。要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一是要突出团队管理观念。要求学校下大力气通过提倡、培植和宣传,形成学校的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人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细节中来,人人有职责,人人负责任。二是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仁爱的工作氛围。尊重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地团结人和激励人,使人尽其能,力争以精细工作创精品业绩。三是要提高执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培养完美极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打造精工细作的本领,做到“唱功”、“做功”样样通,样样都要行。
3.要把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到实处。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是要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聚精会神地教书育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大力推进“师资素质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教学新秀”等培训及评选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出更多的名优特教师。特别是要以联校培训、校本培训、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学科创新培训为重点,落实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
4.要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要认真落实好市教育局《关于推进科研兴校工程的若干意见》《市科研兴教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从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出发,从改进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从解决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出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切实际,更加实用,更有实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要注重发挥名优特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卓有成效的本土化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化对本土化教育经验做法的提升和创新,不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成为引领教育科研工作的榜样和旗帜。
5.要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学校就要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拓展和开发课程资源,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共同努力者,让教师的教更具创造性,让学生的学更具主动性,让课堂唤发出生命的活力。特别要学会吸纳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东西教自己的学生,使自己的“教”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使学生学得更积极、有主动、更有所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6.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落到实处。
今后,教育的腾飞还要寻找新的引领,寻求新的拓展,寻求新的途径,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翅膀。我们深知信息技术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深刻地改变着学习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过去进计算机房要换衣服换鞋子,现在人们夹着笔记本电脑随处使用,信息技术的革命,已经带来了教育的全面变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学习的时空无限拓展,带来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根本性变革。通过信息技术挖掘的教育财富将是成倍增长,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教育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自由、更加有效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检索到最好的教育资源、最有力的教育帮助,同时也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经验、创意、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的教育手段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聚焦核心,增强提升教育质量的内生力
做任何事情,不但要考虑目标,更要考虑关键环节,目标明确不等于抓住了核心,谋划和推进未来教育的发展,让美好的愿景如愿实现需要聚焦核心,增强内生力,具体说就是教育内在的动力、活力和驱动力。
1.聚焦知全局、精本行、有能力的校长。
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发展,团队中都要有领跑者,我们这里所指的领跑者,就是校长。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引领方向、鼓舞斗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缺乏领跑者,广大教师的热情容易消散,力量不能凝聚,价值观难以一致。作为领跑者,我们必须胸怀理想、意志坚定、知晓全局、精通本行,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跑得快,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要努力做到“三立”,即立德、立业、立言;努力做到“三宽”,即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以自身的学识,人格的魅力、工作的能力、事业的业绩,赢得大家的尊重和追随。如果我们的校长思想无人追随,倡导无人响应,行为无人尊重,班子软弱涣散,业绩乏善可陈,那么这个领跑者就发挥不了作用,也就是不称职的校长。因此,各位校长要当仁不让,义无反顾者肩负起推进教育质量提高领跑者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投身到教育质量提升的事业之中。以敢创一流、追求卓越、不甘落后的信念,以敢闯敢试、先试先行、奋发进取的精神,以“当政者必须有为,无为者即是有罪”的思想,开拓学校发展的新途径,创造教育质量的新佳绩。
2.聚焦有爱、有识、有为的教师。
未来十年教育要保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追赶国内先进地区,今后不能仅仅靠凭财力、凭人力、凭规模,而应该激活和释放教育内在的动力,这个内在的动力主要指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广大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实践主体,更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他们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学识水平、创新创造的能力,深刻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活力。在过去的有关会议上,我曾经多次提到教师要具备“三有”,即有爱、有识、有为;我也曾提过教师要具备“三力”,即教育能力、事业动力、人格魅力;我还提过抓师资队伍要“三让”,即让最优者从教、让从教者敬业、让敬业者乐业。在新的形势下,这些期盼和要求仍然可以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新航标。特别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具备“三有”和“三力”。那么这些“三有”和“三力”会自然具备吗?没有我们在座的局长、校长的精心引领、培养、培训,搭建良好的平台、营造成长的环境,提供发展的沃土,不会自然生成。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有效培训和有力培养,引导教师带着大爱走向学生,带着感情走进课堂,带着使命从事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中,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敬业的态度、以过硬的本领,在崇高的教育事业中,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共赢。要严把教师进口关,精挑细选优秀教师从教,在从事教育事业生涯中,让他们产生对教育的敬业,在敬业中安心乐业,从而使广大教师将教育事业做为一项神圣的事业,付出毕生精力,奋力拼搏;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投入全部心血,执著求索;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崇高的艺术,灌注所有思想,创造卓越。
3.聚焦自主、能动、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质量提升的落脚生点,在于能否让学生自主能动全面发展,最终归结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那么,我们过去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实现了“两基”的普惠大业。今后十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努力追求不让一个孩子厌学,力争做到每个孩子乐学,也就是让孩子把上学作为最期待的事情,把课堂作为最快乐的场所,把教师作为最喜欢的长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灵性,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好奇,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求知,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心志,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活力充分舒展。当孩子们每天带着兴奋和期待去上学,那学校一定会是学生成功与幸福的出发点,他们终生都会对学校产生深深地眷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以上所述的理想变为现实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广大教师要实施爱心教育,学校要创建爱生学校,通过爱心培育学生的学习力,使学生自主、能动、全面地成长。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追求中、在学生学习的茫茫征途上,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坚持学、不停学,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学习的毅力。在学生学习的精神世界中,要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动机,激活学习的原动力。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要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积极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的潜质和潜能得到全面发挥和展示。
4.聚焦先进、特色、精品的课程。
课程是国家意志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成果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科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是教和学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生态系统。那么,如何有效地执行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和实施好课程,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自主能动全面地成长。我们必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努力做到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并使三者有机地融合。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要把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为建设精品课程发挥作用。过去我们把课程等同于教材,静态地固化了的课程,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就不仅仅是教材,只能说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多元化的组成。从课程的载体上说,不但有教科书,即纸质教材,还有电子教材,网络教材,辅助教材,教学挂图,实验仪器,教学环境等;从课程的生成性上说,有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从课程的拓展性上说,有校内资源、校外实践资源、自然资源等,这都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城关区开发的《生命、生活、社会》教学资源包,就是发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开发的良好的课程资源,是一个课程资源的集成。再如,江苏东庐中学的导学案,就是课程的再开发,对课程一开始就让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家长配合,共同形成新的更具针对性、真实性的教学案,这些都是大家共认的精品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开发、实施中,既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合作能力、教学能力。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们参与课程的开发建设实施之中,从而转变了课程的呈现方式,转变了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的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课程不断生成的生态系统中,自主发展、能动发展、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其次,校长们必须要认识到你们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如何,不仅影响到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主要的会影响到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三,要努力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一是要提高对课程价值的理解能力,二是要提高对课程的规划能力,三是要提高对课程的开发能力,四是要提高对课程的实施能力,五是要提高对课程的管理能力,从而为学校建设精品课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实实在在的内生力。
5.聚焦管用、实用、有效的机制。
一个科学的机制,可以选好人、用好人,也可以鼓励人、激励人。在这样的机制下,好人可以充分地做好事,能人可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庸人缺乏存在的空间,坏人再难有钻营的机会。相反,一个僵化、落后、失灵的机制,水平再高的校长、能力再强的教师也难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和水平不起作用的时候,非能力、非水平的因素就会起作用,最终把人的思想和精力导向歧路,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就会成倍增加,教育活力就会丧失殆尽,教育发展就会举步维艰。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的差距往往就是机制的差距,发展的落后实质是机制的落后。因此,尽管机制建设、机制创新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我们无法回避,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运行机制。如去年底,市教育局在用人机制上,大胆改变以往的做法,积极推进想做事者有岗位、能做事者有职位、做成事者有地位、不想做事者退位的用人导向机制和发展显业绩、发展论英雄的评价机制,选拔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校长,使我们学校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又如今年年初,我们在管理体制上,面对市属学校存在的问题,采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管理模式,来激活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机制和制度的设计,应当具有三项功能,一是激励每个人积极向上;二是保证个体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一致,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三是保障每个人的付出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人消极懒散的原因,一是因为自己不肯努力成功,二是看到别人无端成功。我们的机制和制度,就是要让每一个人的勤奋劳动获得利益,要让不劳而获者没有市场。同时,机制制度的设计,不要贪大求全,繁顼累赘,而要精当、管用、实用,要使人人有路走,进取路路通。要用制度保证“跑得快的穿好鞋,跑得慢的没鞋穿”。今后,我们仍然要在机制制度方面多动脑筋,多求实效,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抓好基层落实;既要搭好宏观框架,也要激活微观活力,用科学管用的机制制度,管人管事,为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志们:我今天所谈的内容虽然很多,这些内容也许可以算作我个人最近一段时间思考的集中释放,如果能够对大家思想上有所触动,思路上有所启发,实践中有所推动,或者在某些方面引起些共鸣,那么我将感到非常欣慰。人们常说,态度决定高度,认识决定深度,眼界决定广度。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工作的热情、智慧、干劲都聚焦到教育质量提高上来,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市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