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既是党建工作新的要求,更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仅供参考。 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篇一】 同志们: 经市委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层党
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既是党建工作新的要求,更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仅供参考。
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篇一】
同志们:
经市委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交流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和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研究部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建如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为全面实现我市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刚才,昆山市委等5个单位交流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各具特色,从各个侧面、各个层面体现了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精神,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希望大家利用这次机会,进一步加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下面,我就如何深入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民族复兴,审视时代潮流,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我们党80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为我们科学地观察当今世界与中国,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也为我们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高度,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指导。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迫切要求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先进性要求看,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不仅要代表先进生产力,而且要代表其发展要求;不仅要代表先进文化,而且要代表其前进方向;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而且要代表其根本利益。这里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说的就是党的先进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基层党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发展,形势逼人。从这次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反馈上来的意见看,广大群众对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迫切,期望很高。面对这种加快发展的要求,我们基层党组织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状况。一是思想方法不适应。有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思路不宽,带领群众加快发展、致富兴业的办法和路子不多;有些观念比较落后,工作方法比较陈旧,工作实效不明显;有些存在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进一步加快发展、致富群众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发展步子不快。二是工作作风不适应。一些基层干部平时工作虽然很忙,很辛苦,但却没有得到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原因就在于,有些干部想的并不是群众盼的,忙的不是群众希望干的,付出的不是群众需要得到的,这就说明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扎实,对群众还不够了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是党员队伍结构不适应。20**年党内统计年报显示,我市45岁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61.4%,其中55岁以上的占33.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仅占党员总数的19.9%。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先进性难以充分体现。这些问题,只有在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解决。
2、从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要求看,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给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比如: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全面改制,从而形成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分流和下岗职工增多,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党组织如何理顺职工情绪,凝聚职工人心,确保社会稳定;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社区管理建设成为城市管理建设新载体的情况下,街、居党组织如何通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来整合社区各方力量,促进社区的建设和稳定;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拓宽党的工作的覆盖领域,充分发展基层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在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气氛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独立多变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如何改进思想教育、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有效地引导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正面临着的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改革、不创新,我们就会在这些新问题面前一筹莫展,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就会削弱,我们党在社会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就会动摇。
3、从全面履行基层党组织社会职责,增强完成各项社会任务的战斗力要求看,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领导人民所要完成的各项社会目标和任务,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去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一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如果战斗力不强,我们的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人民所赋予的领导职责也就无法履行。多年来,我市广大基层党组织兢兢业业,努力奋斗,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显示了较强的战斗力。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新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尤其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不少基层党组织遇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有的对市场经济新秩序把握不准,驾驭无方;有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贯彻无力;有的对新情况新问题预见不足,应对无序;有的遇到难题不得其解,无从下手。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群众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动力不够足,富民观念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实;有些企业尤其是改制企业和一些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党组织工作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在企业职工中的威信不高,号召力不强;有些城区基层党组织班子老,活力弱,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实践中,固守老传统、老模式,工作创新力度不大,工作效果不明显。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改革创新,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就不能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个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党章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原则,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健全新的工作制度,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形成新的工作格局,不断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我市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适应变化,切实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
党组织设置是党建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适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针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拓宽思路,及时在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符合建支部条件的建立支部,暂时不符合建支部条件的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并逐步创造条件建立支部或联合支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较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个体私营经济小区,党建工作要及时介入,努力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点。要注意把党组织的建立与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建立协调起来,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助手作用。要继续加大社区党建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拓宽社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真正形成条块结合,区域联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要高度重视社团党建,积极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二是要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行。要认真贯彻落实苏组发[20**]9号《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和苏组发[20**]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当前,特别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消除部分基层党组织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最后无人管的状况。要加强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注重协调,加强联络,为开展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造条件。三是要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农村党支部建设要推行村村合并、村企合一,充分发挥强村和企业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党小组可按照农业产业和农村工作的特点重新分类设置,如把种植、养殖专业户党员编在一个党小组,以利于互通信息,引进项目;把民主意识强,熟悉财务知识的党员编在一个党小组,在村务公开民主监督中发挥作用等等。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结合深化改革,以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为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灵活设置,配强党务干部,确保企业改制和党组织设置同步到位。
2、积极探索,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要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积极探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一是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好党员发展关。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我们要全面理解这一精神,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大力推广发展党员公示制,规范公示内容、公示形式、公示程序,在公示的范围上力求全面,在公示的形式上力求灵活,在公示的时间上力求及时,在调查核实的处理上力求严谨。要认真处理好党员标准与群众公认的关系,既按党员标准严格衡量每一名公示对象,又认真倾听群众建议和意见。既对群众负责,又对公示对象负责。在发展党员的重点上,要向年纪轻、文化高、生产工作一线的同志倾斜,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二是要注重实效,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工作。要拓展党员教育的新内容。在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增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等内容,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要开发党员教育的新载体。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加强教育新载体的开发和建设,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比如,开展技能比武,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党员竞争观念;举办致富论坛,增强党员发展意识;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设计开发党员教育的新载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在活动载体的主题化、系列化、特色化、个性化上下功夫,精心策划、悉心组织、适时总结,既求新求变又求实求效。要加快党员教育的手段创新。党员教育必须跟上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步伐,把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运用于党员教育工作,不断加大党员教育的信息量,要重视做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电教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三是要以变应变,不断创新党员管理方式。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流动党员管理,要明确管理责任,消除管理盲点。要适时接收外来流动党员,使每个外来党员有家可归,要加强外出党员协管工作,确保外出党员不游离组织;农村改制企业的党员,应在理顺隶属关系的情况下,根据每个企业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措施进行管理;离退休党员的管理,要积极依托社区,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在社区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完善纵向相通,横向相联的区域性管理体系。要在坚持党员分类管理的同时,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要注重通过党员社区联系卡对党员在单位与社区的日常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并按照党员标准,对不合格党员及时作出处理,真正疏通清退不合格党员的出口。
3、立足长远,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很多问题,只有通过配套的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机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是要创新领导制度。创新党建工作领导制度,关键是进一步树立党要管党的思想,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党制度。首先要明确责任。要建立科学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任期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层层签订年度党建工作责任状,严格奖惩措施,进一步规范各级党组织的管党行为。其次要认真考核。各级党委要强化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工作,突出考核重点,完善考核体系,做到党建工作与两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相结合,考核党委与随机抽查基层党组织相结合,年度考核与综合考评相结合。三是要落实奖惩措施。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结合起来,与评比先进挂钩,与党员干部目标管理奖挂钩,与领导干部任用挂钩。对实绩突出的基层领导干部,要表彰奖励,优先提拔使用;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要采取必要的惩诫措施,直至组织调整。
二是要创新工作制度。以前我们在工作中制定的有关制度,比如:党委例会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统一的党日活动制度,等等,对促进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任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已有制度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因此,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工作制度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检查,该保留的保留,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订的修订。对现有制度尚未覆盖到的领域,如各类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要及时研究相应的工作制度,以便在基层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其他组织正常运行的良好机制,使基层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是要创新监督制度。要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规定,修订完善监督约束制度,尤其要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决策程序,促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实行党支部定期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基层干部制度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通过健全完善这些制度,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促使基层干部增强依法行政、照章办事的自觉性。同时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方便群众进行监督,努力做到:把监督的权力交给群众,使群众敢于监督;把监督的内容公诸群众,使群众懂得监督;把监督的渠道供给群众,使群众能够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还要畅通与各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法院、检察院、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政协及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的联系渠道,拓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左右相通的监督渠道,努力形成以群众监督为基础的党内外全方位立体式监督体系。
4、夯实基础,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只有造就一支生机勃勃、坚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才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胜利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一是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和社会公认的原则,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大力实施公开招考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给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实行任前公示制,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推进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制、聘任制的试点和研究,打破终身制,疏通下的渠道;要完善干部考核监督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和八小时以外表现的考察监督。
二是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广度和深度,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致力于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提高政策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在教育培训的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大胆创新,在充分发挥各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坚持岗位、学历、基地培训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认真搞好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外出参观以及与高校联办大专以上学历培训班等工作,积极探索基层干部再教育的新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三是要创新管理方法,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总体目标,细化年度任务,加强目标考核。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基层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引导基层干部振奋精神,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争创一流。要完善激励机制,在注重精神激励的基础上,发挥物质激励的积极作用。要关心基层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前要着重帮助农村基层干部解决后顾之忧,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村干部工资统筹和养老保险制度,在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的同时,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要保护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打击报复基层干部的行为,要坚决加以制止,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惩。要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桎梏,对那些干劲不足,作风不实,工作不力,威信不高的干部,要及时采取措施,直至免除领导职务。
三、切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必须加强领导和指导。没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正确有效的工作指导,改革创新的方向就可能出现偏差,工作就收不到实效。
1、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会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没有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典范,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把握好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好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解放思想就是要不囿于传统,不默守陈规,要以知难而进的勇气,一往无前的锐气,打破桎梏,调整思路,不断开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新境界。古人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如果总是停滞不前,固守旧模式,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就会脱离日新月异的实际环境,缺乏生机和活力。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新的实践,用敏锐的眼光观察新事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新事物,以求实的态度总结新经验,以改革的精神解决新问题,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2、必须始终坚持深入基层,尊重实践,支持基层以多种形式开拓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就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群众是创新的主体,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发现、支持和学习他们创造的新经验,认真加以提练和总结,并不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在创新过程中提出的思路、主张、举措好不好,不能只看它是新的还是旧的,而要看它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不是符合基层党员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有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而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才会更科学、更有效、更具生命力。
3、必须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很抓落实,力求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出硕果。
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做到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密结合自己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关键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要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委主要领导,尤其是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要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花大力气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带头抓联系点的建设,亲自参与改革创新的实践;带头抓培育典型,及时推广改革创新的经验;带头抓督促检查,保证改革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同志们,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谦虚谨慎。要勇于正视党员和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加以解决。这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外历史上少有的在艰难环境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党。它由起初的五十几名党员发展到今天领导几亿人口,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党,将一个贫穷落后受人欺凌的旧中国变成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来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生机活力。在当前形势复杂、改革深化、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市委希望所有在党建工作战线的同志,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开创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市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为把苏州建设成为人间新天堂作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篇二】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以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金改机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资本积累、财富积累和改革探索,鹿城不但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而且金融机构集中、金融生态环境良好,是温州地区资本市场最活跃、金融机构最健全、金融人才最集中,同时也是民间金融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从我们量大面广的产业来看,还都是集中在制鞋,金融要成为21世纪未来朝阳产业目前还是不够的。所以这次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是我们的重大机缘,为鹿城全面承接金改建设各项任务、推进区域发展转型跨越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一)转型是发展的战略主题。城市作为工业化、现代化乃至晚近的全球化的重要表征,比乡村指向更加先进的文明及更加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极具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载体。现代经济就是城市经济,城市经济占比95%以上。作为核心城区,只有通过新型城市化,才能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和动力支撑。只有现代化的大都市才能集聚人才、资金等各类高端要素,才能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有学者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创意经济时代四个阶段。鹿城的三产比重目前是70%,在全市是高的,但其中现代服务业只有25%,正是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成功转型、实现高端要素的集聚和城市能级的提升,就需要腾出空间、腾笼换鸟和城市有机更新,就需要通过搭建高端的平台、培育高端的才人,来引导发展高端产业,进而带动城市治理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形态的转变。温州自古就是一座商城,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演变之前的货币市场,历史悠久,异常发达。处在转型发展的历史大局和温州这个大都市圈的中心,鹿城走差异化、特色化、优势化、集约化发展之路,传统密集型产业应该要慢慢地淡出历史舞台,因为我们要素市场化不高,要学习台湾资金要素搞活,劳动力价格提升,因此实施转移也是结构调整、实现转型。
(二)金融是鹿城的战略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率先实行市场化改革,极大地放开并活跃了民资、民力、民营,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始积累,也因民间借贷的活跃削弱了国有和城商行的系统风险,为温州成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温州的金融发展一直以来还仅处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阶段,而且由于受体制等要素制约,泡沫化倾向越来越大。首先是民间借贷不规范,一直处于地下运行,暗中操作,缺乏风险防控,带来了去年以来的局部金融风波。今年1-5月份,我区民间借贷案件收案标的月均还维持在同比增长300%左右,金融借款案件收案标的维持在月均增长10倍以上。这就像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多米诺骨牌很快就倒掉。其次是政府作为不到位,突出的表现就是两多两难问题,即中小企业多而融资难、民间资本多而投资难。因企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缺乏资本融通,造成了企业的普遍低小散。再次是金融市场层次低。虽然我们有25家银行金融机构,也有保险、证券、多种交易市场等金融方式,但是还都处于非常不发达的阶段,整个投资交易市场并不像我们的民间借贷那么活跃,还不能有效提供企业转型发展需要的金融支撑,并滋生了很大的系统性风险。还有就是金融支撑作用小。温州有6000亿元的民间资金,过去五年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的实业投资累计超过3000亿元,实际在温州投资的只有1300多亿元。但鹿城作为温州的中心城区,金融业还不是支柱产业。20**年金融业增加值110.2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17.3%,仅高于温州全市平均7个百分点,低于杭州下城区的28.8%,宁波海曙区的22.1%,中心城区集聚效益还没充分发挥。美国的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25%,很多金融聚集的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达到40%以上。所以,我们要抢占金融高地,辐射全区域、辐射全国,与海西区、台湾对接交流合作,这也是鹿城转型发展的必解之题和战略需要。
(三)金改是转型的战略机遇。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这么好的机缘,非常难得。要继续保持和不断营造先发性优势,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奋力走在改革前列。金融是高端要素,金融集聚区必须依附并生长在城市的中心区域。鹿城作为温州商服最为发达、智力最为密集、环境最为优良的城区,是这次金改的最大受益者,必将极大地激发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仅为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而且对加快向创首善之区、建幸福鹿城目标迈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极大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金改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不仅是金融机构会进来,全国一些优秀的服务业、资本市场、交易市场都可以进来,包括一些金融机构将更加细化具体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将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为民资投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通过金融的融通功能迅速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也因此会提高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GDP产出和税收收入。其次是极大地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从业人员。金融服务业属于智力密集型的高端产业,它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实现了城市的有机更新,带来了城市的环境优化和社会的有序管理。这也是提升三生五感和创首善、争一流的重大契机。再次是极大地提升中心城区地位。金融服务业依托于实体经济,集聚辐射于区域经济,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更是吸引和服务于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改革,就是不断放开一些闸门,这个闸门就是行政资源,通过金改带给我们在特殊行政资源的不断倾斜。抓好这次金改机遇,我们不仅能够破解两多两难问题,更可以通过拓展改革金融创新,使鹿城的金融业走在现代经济的前头、走在区域发展的前头,形成金融集聚区、区域性金融中心,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鹿城、服务温州、放眼全国,把金融综合改革作为解决两多两难问题的战略举措,作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向投入、创新、财富驱动转变,实现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高度的站位深入谋划金改工作
我们要按照国务院十二条精神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按照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上先行先试、民间融资规范上先行先试、多渠道破解两难问题上先行先试、在信用建设和风险防范上先行先试等四个先行先试的要求,围绕创首善之区、建幸福鹿城总目标和三四五总战略的实施,把金改工作作为推动鹿城金融支柱产业与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突出破解两多两难,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两个中心,做到三个先行,处理四个关系,实现五大突破,确保试点承接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一个目标就是建设金融强区。两个中心就是打造区域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三个先行就是尽快建成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先行区、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先行区和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区。四个关系就是在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金融改革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综合改革与其它配套改革的关系。五大突破就是在总部金融机构培育、资本市场建设、区域金融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五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此,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条原则和要求:
一是必须主动承接、主动担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鹿城是温州现代经济的中心。全区上下务必要树立温州搞金改就是鹿城搞金改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刻理解承接金改工作大局所履行的职责与义务,担当好国务院的十二项任务,实践好金改五十条意见,享用好各项政策红利。
二是必须先行先试、率先而为。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大胆地尝试,勇敢地改革,大胆地突破常规。不能光照着书念、光照着文件套,必须推开玻璃门、拆开弹簧门。凡是有利于破解两多两难、有利于城市转型、有利于城市民生的,都要大胆地突破、大胆地创新、大胆地激活现有模式与体制机制。
三是必须政府引导、项目运作。金改工作的顶层设计,上面已明确了方向,解决了干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干。我们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和项目化管理,通过重点改革项目的具体实施与探索创新,把每项任务都落到实处,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和示范价值。
四是必须重点突破、风险可控。以防控金融风险为着力点,在工作中切实做到既勇于探索、积极推进,又稳妥有序、防范风险,防止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检验金改成效关键的一条,在于是否真正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搭建了稳健实际管用的渠道和桥梁,是否真正有效破解两多两难问题,推动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融合互动、健康发展。
五是必须统筹兼顾、配套推进。金融市场是全国性市场,金融改革是高端要素改革,金改工作必须放在全局中来谋划实施。不仅要着力抓好企业规范、社会诚信和人才支撑等方面基础性建设,还要重点落实经济转型、城乡统筹、优化环境等各方面具体项目,协力抓好金改的历史性机遇并构筑制高点。
三、以扎实的举措加快推进金改建设
温州这次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我们要乘势作为,大胆探索,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先行先试,全力建设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一是发展总部金融,建设金融强区。加快推进地方金融多元化体系,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小企业信贷中心、小企业金融中心等小企业专营机构,解决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温州金融集聚区建设,培育引进一批经济贡献突出、产业辐射带动强的金融法人机构或区域性总部,市区联动重点规划建设滨江商务区7幢金融总部大楼。加快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产业链,把车站大道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金融大道、金融街区,提高金融服务档次和水平,形成金融业态聚集发展态势。加快筹建鹿城金融广场,确保7月份挂牌运营,打造资本管理机构集群,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用2年时间打造成温州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基地。用3年时间把我区建设成为区域性民间资本管理机构集聚区和民间财富管理服务中心。十二五期末,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5%以上,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5%左右。
二是健全金融体系,打造创新智城。引智重于引资。依托智慧城区建设,实施金融引智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招才引智,设立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筹办地方金融风险控制研究中心,实行企业抱团引智,实现引智资源的共享。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采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有序进入我区项目建设、优质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转化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产业资本。健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组织体系,坚持国有金融组织与民间金融组织、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内资与外资金融机构、本地与外地金融机构共同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互为补充、良性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率先启动鹿城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革并增资扩股,今年新增3家小额贷款公司,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试点,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和强化农村金融服务。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培育资本市场。围绕建立适合小微企业和三农需求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支持各银行机构推出科技贴息贷款、税源经济贷款、农房抵押贷款等支农支小的信贷业务。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开展设立财政资金参与的产业引导基金和城市有机更新股权投资基金,整合在外温商和本地优质企业资本资源,争取建设境外投资贸易咨询服务中心和温州人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形成投资一条龙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推出专业财务顾问服务、结构性融资、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减免相关收费等优惠政策,打造我区拟上市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力争十二五期间达到上市公司5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家以上,今年要完成2家以上企业重组或股改。推动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争取在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上取得突破。
四是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更加注重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全力做好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加快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全面完成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初步构建起以大型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以多体制竞合发展的融资担保体系。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经济金融信息互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完善《金融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快在线实时监管系统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建设鹿城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守信失信奖惩机制建设,逐步建立起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地方金融管理局,与区金融办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制定出台资本运作类机构监管方案,加强对各类金融组织和融资性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服务。组建涉嫌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建立金融仲裁院,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金融秩序。
四、以强大的合力全面强化金改保障
金融综合改革,不是单一工作,是一项智力和力量密集型、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全区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凝聚各方合力,全面把改革创新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坚持三强化。强化学习保障。各部门和街镇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学习现代金融知识,努力掌握金融规律,认真研究金融问题,努力成为金融领域的行家里手。强化人才队伍。要继续通过内外温州人网络,向全国全世界引进高层次金融机构人才,通过加强对金融高管和高端人才的激励政策,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来鹿城,为我所用。强化环境建设。通过加快金融集聚区、金融街建设,完善硬条件。通过权力下放,缩短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金融发展的软环境。
二要建立三机制。建立省市区联动机制、社会各方联动机制,上下互动,合力推动,鼓励民间金融组织和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提高金融改革的参与度。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对在金融改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在年度评先评优中予以充分体现和倾斜。建立媒体互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各类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加大宣传、推介和互动力度,形成有利于金融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要做到三完善。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综合信用管理平台以及其他各类体系,切实解决民间信用不对称问题。加快完善银企对接机制。通过进村入企等活动,帮助银行更加全面了解企业发展,让企业了解金融产品,切实优化金融服务。加快完善金融法治体系建设。以金融法庭成立为契机,加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同志们,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是鹿城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事关鹿城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举全区之力、集各方之智,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为创首善之区、建幸福鹿城而不懈奋斗。
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篇三】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结合20**年度重点任务,对全年工作进行梳理,集思广益、启迪思路、认真讨论,力求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政策、创新的机制、创新的平台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20**全市林业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再有大的提升和跨越。下面,我代表市局党组就20**年深化林业改革创新讲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深化林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创新是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审视谋划推进全市林业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加快全市林业改革发展、争先进位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一)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是林业部门承担的重要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回应人民期待、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政治承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中央成立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要求各级尽快启动推进。省委、省政府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牵动力,作出以深化改革牵引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决策部署。市委常委会专题形成决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打造科学发展高地,安排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课题调研提纲和责任分工,将深化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责任人,加快出台济宁版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市林业局,在生态保护和制度建设改革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和任务。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是中央、省市党委政府赋予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工作责任。
(二)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是加快林业跨越赶超的必然要求。回顾总结济宁林业近几年的发展,之所以能逐年取得较大成效,各项工作实现较大发展,主要是紧紧抓住各项重点工作,着力创新和改进工作的方法、举措,着力创新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机制,着力创新和优化发展环境。成绩和成效已成为过去,林业事业的不断推向前进,是一个拾级而上、持续攀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跃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困难问题的过程。20**年是我们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集中攻坚年,也是以10项林业生态重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林业发展关键年,任务之繁重、压力之大、社会关注度之高,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完成好20**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济宁林业在新起点上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通过创新的理念、改革的措施来找到推进加快发展的途径、方法。如果我们仍是年复一年老思路、按部就班旧方法,完成年度任务和新的工作成效、新的工作局面都将无从谈起。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是保持和发展好林业改革发展良好势头、圆满实现20**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是破解制约发展梗阻的现实需要。2010年以来,局党组一直坚持一手抓改革促发展、一手抓班子带队伍,林业工作成效、林业社会地位和干部队伍面貌有了较大提升,但与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相比,与中央、省市新形势下要求相比,差距和问题依然明显。在工作发展上,我们许多工作任然满足于按部就班、一般化的思路、一般化的措施、一般化的推进,缺乏创新性的思维、改革性的举措、大气魄的手笔,细细数来,我们全面工作位次虽逐年前移,但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寥寥无几,各项工作的特色亮点都不够突出;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我们不少同志,工作责任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惯性思维非常明显,工作视野不开阔,专研问题不深入,习惯于老方法,满足于旧做法,能够主动学习借鉴、积极探索创新的同志不多;在专业技术研发上,我们现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愿学、不想学、学的少,知识结构更新慢,科学研究能力弱,一年到头没课题,年复一年没成果,只在乎职称的提升,不讲究成果的研发。专业技术人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职称提升上,但职称的提升是以成果、论文来体现的,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研发带头人来实现的。林业局是业务部门,具备精湛的业务水平、较强的业务素质是对业务干部基本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业务、不断地专研业务,才能适应这个岗位,才能适应林业发展形势的需要。这些都充分印证和说明了,我们需要全面推进改革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要正确把握深化林业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方法
改革创新是一个大课题。一提改革,很多同志就想到是自上而下的系统工作,在我们一个单位、一个科室、一个人身上难以实现,但实践证明,智慧来自民间,经验出自基层,任何改革创新成果的取得,都源自于现实的需要,来自于基层的探索。我们这次座谈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就是借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围绕全面完成20**年各项任务和各项重点工作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深入思考谋划,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措施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以改革创新的方法举措,推动每项工作出亮点、见成效,每个岗位有突破、成典型,实现全市林业改革发展的上档次、上水平。所以,对我们济宁林业系统,对我们济宁市林业局,对每个县市区林业局,对我们每一科站、每一个人,改革创新都不是空对空,而是实打实。
(一)要立足于打造载体平台、提升林业地位来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加快林业发展的良好格局,需要我们通过一个引起广泛共振的支点,打造一个领导认可、全社会认同的载体平台,通过载体平台赢得党政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注入、社会的参与,在提升济宁形象的同时,展示林业的作为,在增强济宁竞争力的同时,扩大林业的影响力。20**年我们找准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一载体和平台,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从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社会参与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各县市区也都深入发掘各自潜力优势,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下步的重点就是如何推动这些载体平台的发展,无论是绿化类创建,还是国家、省级品牌打造,都要精细策划、形成声势、产生影响、引起关注、受到重视,将创建过程、推进过程作为宣传林业作用、展示林业作为、提升林业形象地位的过程,这就需要有力的举措来落实、创新的机制来保障。要大力突破项目建设,将项目作为林业发展的有形载体,认真研究并熟练掌握国家计划、财政、税收、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涉林政策,及时了解有关林业项目申报指南,深刻领会资金扶持重点和使用范围,准确把握林业投资的重点和方向,精心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运作和建设,将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赢得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市林业局将制定项目申报建设管理规程和项目数据库,各类项目提前储备、有序申报、规范建设。要大力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各级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加快完善森林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加大林业产业化奖补力度,对各类公益林落实补偿政策,对大型林业投资项目、林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名牌产品、名牌商标等给予财政补助、政策支持。要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强化品牌意识,立足于自己的基础和特色,思考并找到有效的抓手,积极争创有影响的品牌,打造含金量高的名片,重视特色品牌推介,精心打造有特色、有市场、有竞争力的生态品牌推介活动, 带动全面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要立足于主体作用发挥、建设生态林业来推进改革创新。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主体作用的发挥重点是造林绿化,加快造林绿化的动力和有效手段是改革创新。面对20多万亩的荒山荒滩的治理、绿色通道建设管理的制约、义务植树社会参与度不高的尴尬、湿地保护管理的短板等,我们不能再以老观念、老方法、老措施发展,要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探索,用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工作。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林权流转,鼓励林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林业企业流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盘活农民森林资产,调动社会各类经济组织投资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要突出规模效应,集中财力捆绑造林,把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一治一座山头、一片流域,一绿一条河流、一条公路,造一片成一片,确保造林绿化效果。要完善工程造林机制,创新造林方式,对造林地段实施招投标制、监理制,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要建立健全绿化目标责任制,建立党政领导绿化点,制定检查验收奖惩办法,加大检查督导考核力度,对造林成活低、劳民伤财的,要说明原因,甚至追究相关责任。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湿地管理体系,要完善湿地保护恢复规程、标准,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加快采煤塌陷地等再生湿地生态修复治理研究,探索加快湿地经济发展,推进我市湿地保护管理实现新发展。
(三)要立足于保护生态安全、巩固生态成果来推进改革创新。我市是生态小市,森林资源不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森林资源弥足珍贵,资源保护形势非常严峻。用改革创新的手段保护生态安全、巩固生态成果尤为重要。要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其落实到县、乡,落实到地图、地块,制定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制原则和管理办法,建立破坏损害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研究制定森林、湿地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管理机制,制定森林资源损害鉴定评估办法,解决目前占用林业资源成本过低和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制定县级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推进县级林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巩固保护林业发展成果。要强化森林防火基础能力提升,加快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观测瞭望系统、指挥通信系统、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提升林火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建设防火墙、隔离带、生物防火林带以及林区道路、防火通道系统,提升林火防范阻隔能力;加快建设水源地和水灭火系统,增加先进、高效灭火装备和大型灭火机具,提升林火扑救控制能力;加快建设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提升林火应急处置能力。要积极探索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市场化管理机制,利用林业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行政府出资、部门监管、公司运作的方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奖惩措施,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化和市场化。
(四)要立足于实施产业支撑、建设民生林业来推进改革创新。林业产业是林业发展的支撑和动力,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和保障,为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产品和种类繁多的林产品。林业产业兼顾林业的生态本性和市场的商品属性,林业产品的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和推动着林业的全面创新。林业创新首先要从产业创新抓起,要自觉把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林业惠民生效益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循环利用优势,以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立足点和主攻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创新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创新林业产业发展的多种模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和生产转型。要着力提高林业服务的能力和效益,深化林业服务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市场资源和力量参与林业服务。要创新林业科技发展机制,加快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组装配套,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专家的联系,开展林业科技引领计划、林业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和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强化技术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市林业局党组决定研究出台济宁林业版的20**年度深化改革创新的意见,确定改革创新的重点内容、有关政策、方案规划,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各科站。这次会议后,各位分管局长要召集分管科室站局结合刚才发言和我提的要求,再次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分别制定20**年度改革创新的方案要点,局办公室、资源和林政科汇总,提交局党组会议研究后下发执行。
三、要严格按照改革创新的要求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林业改革创新首先需要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林业干部队伍。20**年要继续按照一手抓改革促发展、一手抓班子带队伍的思路,既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更要以改革创新的理念要求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将改革创新贯穿到林业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一)要围绕推进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更新理念、凝聚共识。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新的行业蓬勃发展,如果我们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封闭发展,就不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不能赶上整体社会的发展步伐,就可能被边缘化、可能被其他市远远甩在后面。所以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履职,更好地服务林业发展、服务基层群众,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课题。要围绕全省争先进位、全年任务圆满完成,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全面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升年、显效年的要求部署。所谓提升年,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树立正确导向、完善落实机制,全面提升各级各部门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工作标准、作风效能和执行能力,更好地担当起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的重任。所谓显效年,就是在过去几年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今年一年的拼搏努力,在突破发展重点上见到明显成效,在争先进位上见到明显成效,各项工作各方面都要形成亮点、实现明显进步。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推进工作大提升、发展快显效,全力全速推进济宁林业发展跃上新的水平。
(二)要围绕推进林业改革创新发展强化责任、务实作为。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精神推进林业发展,需要牢记和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意识,务实作为、奋力作为。守土有责,对于市、县林业局来讲就是切实保护好发展好林业的地盘和阵地,发挥林业生态建设主体作用,在加快生态济宁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于每个科站和每位同志来讲就是全面履行好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职责、岗位职责,提升林业作为和地位。守土负责,就是要在其位、谋其职,细化职责、强化责任,对市局党组做出的决策、年度安排的事项、牵头或配合推进的任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具体化,细化分解、夯实责任、明确时限,不讲价钱、不计得失,想方设法、全力全速、务实高效,真正把党组定的、会议上说的、文件上写的,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守土尽责,就是不仅要完成好党组和领导交办的事项、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开创性,始终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主动履责,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党组当好参谋、为基层做好指导、为林业发展增创亮点。
(三)要围绕推进林业改革创新发展转变作风、严格管理。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即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领导同志带头严格执行,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带动了社会风气好转。2013年6月18日,党中央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心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按照中央安排,春节过后,我们市林业局也将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切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化改革创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查找松散懒、责任心不足、担当意识差、大局意识差等作风问题,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腿、管好自己的人,真正做到身正、身净。要修改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持之以恒的执行和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制度规定,坚决杜绝和严肃处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恶意规避等破坏制度、规避管理的行为,确保不惹事、不出事,倍加珍惜和维护好当前林业风清气顺、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和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