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关于“拴心留人”机制初探 内容摘要:围绕企业的“拴心留人”机制,本文首先提出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重在牢固树立“三种观念”:即树立“人才盛则事业兴”的观念;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有用即人才”的观念,既重“显人才”,也重“潜人
关于“拴心留人”机制初探
内容摘要:围绕企业的“拴心留人”机制,本文首先提出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重在牢固树立“三种观念”:即树立“人才盛则事业兴”的观念;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有用即人才”的观念,既重“显人才”,也重“潜人才”。其次提出企业必须正视人才“流失”问题,从客观上研究流动与流失的关系。针对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误区,重视宣传能力、业绩导向;大力改革用人体制弊端,取消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建立职业化的人才资源管理队伍,进行职位分析、工作评价、业绩考核和工资制度设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三是为建立企业人才健康安全保障机制要创造选用机制,营造竞争环境;要创新培训机制,改善育人环境;要创新激励机制,优化聚才环境;企业要创新保障机制,营造拴心环境。真正做到用优越的环境吸引人,用优惠的政策激励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
关键词:重人才、防流失、建机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决策。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党中央一系列关于人才工作的精辟论述,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及其深刻含义。充分利用人才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培养为重点,为企业人才的拴心留人成长提供充足的土壤、阳光和雨露,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力度。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空前发展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竞争也更为激烈,各种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核心价值不是看知识在数量上的积累,而是看其在竞争变化中的适应能力和超越能力。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领导者应积极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开发的挑战,以实施人才战略为总揽,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
领导者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必须对人才有真挚感情,抱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企业的无限热爱,对企业长远建设和有效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事业心来选才育才、引才留才。同时,要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一是牢固树立“人才盛则事业兴”的观念。江泽民同志在《论“三个代表”》中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人才济济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人才是为事业服务的,爱事业首先要爱人才,干事业必须要用人才。
二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事业之成,成于人才,人才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昂贵的资源,有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资源,只有合理、科学、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才能实现各类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牢固树立“有用即人才”的观念。既看职称、学历,更看能力、业绩,既重“显人才”,也重“潜人才”,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取向的人才标准。国外是从人才资源的角度来看人才的。我国过去是按学历或职称来划分人才标准的。依已之见,对一个企业来说,内部有很多岗位,每个人在不同岗位工作,如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适合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实践中能体现自己价值和发挥自身应有人才效益,那他就是人才,否则,他不适合岗位需要,即使有较高的学历,发挥不出才能,那就很难说在这个岗位上是人才。所以说,岗位是最好的测评,实践才能对人才价值进行最好的检验。
二、正确对待人才“流失”问题
笔者认为,流失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观念。过去的人才流动多是从国有单位向非国有部门流动,或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站在国有企业立场上这种单向的流动即称为“流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概念本身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流动是中性的。宏观上,劳动力的流动总是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岗位位移。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人往高走,水往低处流”。从人才本身讲,他的流动可能给他带来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从人才社会价值来说,到另一岗位,另一个地方,也可能使他的才能得到更多的释放,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流动是双向的,人才属于市场,良币驱除劣币才是正常的。我们应从宏观上来研究流动与流失的关系,而不能用僵滞的思维方式看待现在的人才流动。总之,人才的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们对优秀人才的吸纳还很不够,没有注意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低涉及环境竞争力、内在竞争力等问题,但关键还在于管理竞争力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不足。曾有一项对46国的企业管理竞争力结果分析表明,中国唯一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是劳动力成本。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外流现象突出,站在特定立场这当然是流失,但必须承认这是我们激励机制导致了人才的流失。流失的概念倒是可以用来检讨我国现行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导向为主的人才机制仍是国家或企业当前人才工作的紧迫任务。当然能力导向很难评价,所以业绩导向势在必行,就是要把人的潜能充分转化为实际绩效。目前许多地方或企业仍集中在浅层次上的吸引人才,把人才招聘过来之后就撒手不管,或出现“招来女婿气跑儿子”现象,所有这些需要靠新的激励机制。
其次,内部结构问题是引起薪酬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国企人才的薪酬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而非水平问题。如考虑到各种保险费、非工作时间(即社会活动时)的支付等方面,国企人才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中原油田去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0152元,这还不算养老、医疗、失业和住房公积金的提取等,若加上各种带薪休假,这样的价位已大大超出了当地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也高于中国法院网报道的去年我国职工年平均工资14040元的价位(详见《半月谈2004年第1期》)。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拉开收入差距。关键是核心岗位的薪酬低,不分能力实绩如何,一律按职务分配,结果骨干留不住,而一般人员因待遇好,压力小也不愿走,走也无去处。我们现在实行的还是干部身份管理,没有真正的人事管理,更谈不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既没有职位分析、没有职位评价基础上的薪酬制度,更没实实在在的业绩考核。所以人才价值得不到实现自然就想离开、解脱或某种意义上的“解困”,这些促使我们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
第三,企业技术工人断层与短缺是危险的信号。有报道某市一企业30万年薪招聘不到高级技工,问题的暴露是企业的激励机制出了问题,社会的舆论导向和评价机制有毛病。大家都想当干部,待遇高,没有人想做工人,一般工人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应该说大家在一个企业工作都是劳动者,不应该有干部工人之分。但人们只要去过“人才市场”或接受过岗位招聘、职务竞聘的,就深知在招聘过程中没有文凭的尴尬,以及性别、年龄差异的无奈,“一刀切”、“赶时髦”的做法造成了人才使用方面的高消费。高等学府是造就人才的地方,但人才未必均出于高等院校。所以,笔者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是决不会失效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人就特别重视实绩,对一个人才来说,受过多少教育是一方面,但关键是智能的开发,要学有所长,有实绩是主要的。比方应聘大学教师,不光看你的学历、学位,还要看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力。因此,我们一要从社会层面上大力宣传能力、业绩导向;二要改革用人体制弊端,取消干部工人身份界限;三要建立职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进行职位分析、工作评价、业绩考核和工资制度设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努力创新搞活人才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才自由流动的空间无限扩大,为确保人才健康安全成长,必须全方位大幅度地提升各类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建立创新、科学、完善的选才、用才、育才、留才机制,有效调动成才欲望,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社会氛围。
1、创造选用机制,营造竞争环境。根据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不同性质、特点和人才的不同规律以及用人的不同标准,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作风和工作实绩的考察,逐步完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公开招考、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各项制度。要继续深化国企人事制度改革,多渠道选拔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2、创新培训机制,改善育人环境。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制定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强化以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工作,达到中组部提出的五年内把干部培训一遍的要求。培训中要坚持以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干部“三支队伍”为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和开发“三支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鼓励不同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不断进行知识充电,帮助设计制定职业生涯计划,使学习成为人才的一种内在需求。
3、创新激励机制,优化聚才环境。通过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使人才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合的报酬,从而激发人才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激情。一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使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在收入分配、职务晋升等各个方面均达到充分的体现。对于政绩突出,工作成绩显著的科技人才和高层管理人员实行重奖,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从薪酬、福利、职务晋升、荣誉表彰等方面进行奖励,使人才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励人才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业绩平庸,不思进取者进行批评或处罚,使其内心真正受到触动,也会使他人从中受到教育和警示。二是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企业效益密切挂钩。在推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的同时试行股权制和期权限制。在用人上要优胜劣汰,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以此克服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改变薪酬分配“视职务定待遇”的做法,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规范的运作程序,给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
4、创新保障机制,营造拴心环境。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促进合理流动创造条件。要完善相应的福利制度,积极为人才办实事,为他们主动排忧解难,想方设法解决人才在住房、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保证各类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通过党政组织的关怀、爱护,用感情的力量去积极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真正做到用优越的环境吸引人,用优惠的政策激励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