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武汉、黑龙江、吉林、北京……这位医者一次次书写传奇

时间: 2020-07-29 23:17:26 来源:武汉、黑龙江、吉 作者: 武汉、黑龙江

如此种种,不仅挽救了大量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更为后续来到湖北支援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床旁的细节

走到患者床旁,这是童朝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传授给年轻医生的经验之一。

每次查房,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已不再年轻的童朝晖常感到憋气、难受,但他从不会因此少看一个病人,忽略任何一个细节。甚至床单的摆放,他都会过问。

童朝晖(左)在武汉抗疫一线

每到一个床位,童朝晖都会俯下身子,仔细查看患者气管插管位置、气囊压力、管路湿化、呼吸机模式、参数设置及监测结果……发现问题,他就动手调整,手把手地教医护人员如何分析数据、呼吸曲线……

“病人哪天发的病?现在病情如何?出现的症状有哪些?目前淋巴细胞、血小板、CT、血气如何……”每次查房时,童朝晖的发问如连珠炮一般,常常让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招架不住。童朝晖并不是想为难谁,他是用这种方式,督促医护人员关注每一个诊疗细节。

一天,在雷神山医院查房,童朝晖来到一位患者的床旁,他用手摸了一下插管的气囊,“气囊太硬!”他转头跟管床医生说:“小伙子,压力太高了,要降下来,否则容易出现气管食管瘘……”

年轻的医生一脸紧张,有些不知所措,童朝晖见状,放缓了语气,开始现场教学,“小伙子,这气囊,我已经摸了三十年了。适宜的气囊压力,摸上去的手感,要比摸自己的鼻尖软一点,比摸自己的嘴唇要硬一点……”

“做ICU的医生也好,护士也好,要有鹰一般的眼睛。”童朝晖常常如此叮嘱年轻的医护人员,提醒他们要善于观察患者病情细枝末节的变化——

“没出并发症,进入第三周,那就看到了希望……最多一个月以内,拿下!”

“什么时候拔管儿?当你看见这个人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眼睛滴溜溜地转、有神儿,那保准能成。”

……

童朝晖常说,医生必须要走到患者床旁,才能发现问题。在ICU病房里,每一名患者都有许多特殊的指标要监测,病情更是瞬息万变。有时候,一个细节的调整,病人的病情可能就有好转;但一点点疏漏,也可能就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每天,在一张张病床前,童朝晖和医务人员讨论病例、精心救治……从刚出生的婴儿,到九十多岁的老人,他和同事们,一次次与死神掰手腕儿,成功救治了大量重症患者。

“既然选择了危重症医学这个专业,就必须尽全力把每一位危重症病人抢救过来。”童朝晖说着,眼中泛起了光彩,“永不放弃,这是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

转战四地

最早抵达武汉,却是最晚离开。

数以万计医护人员的努力,换来了一位又一位患者的转危为安。

4月24日,武汉最后1名重症患者出院,包括童朝晖在内的20位援鄂危重症专家圆满完成任务。此时,距离他们初抵武汉,已过去整整一百天。

当大部分专家陆续撤离武汉时,童朝晖和其他几名专家又接到了新的指令——前往黑龙江继续指导救治工作。

当时,黑龙江境外输入疫情形势严峻,省内又暴发了本土聚集性疫情……童朝晖没有半点犹豫,领命出征。

完成了在黑龙江的工作,童朝晖还是没能休息。

童朝晖(右三)在哈尔滨

5月初,吉林舒兰出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高风险地区。童朝晖等人转战吉林。

5月14日晚,一位79岁的确诊患者被收入吉林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当时,患者血氧饱和度极低,病情危重。

23时30分许,童朝晖等人紧急赶到病房,经过转俯卧位等一系列救治,患者转危为安,且避免了气管插管。

5月19日,重任又落到童朝晖的肩上。他按照上级指示,从吉林返回武汉,指导武汉疫情防控,尤其关注治愈出院患者的康复和心理疏导问题,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6月11日,此前已50余天没有新增病例的北京,暴发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

6月17日,童朝晖被急召回京,充实救治团队。抵京第二天,他便直奔地坛医院,参与重症患者救治。他和多位专家每天进病房诊查病例、集体会诊会商,研究制定“一人一策”个体化治疗方案,全力救治患者。

武汉、黑龙江、吉林、北京……这位医者一次次书写传奇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